金小丽13735894725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明谷街225号(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北门)

/ 2

金小丽13735894725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明谷街225号(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北门)

学前特殊儿童社交课程初探

金小丽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一、学前特殊儿童社会交往的现状与困境

(一)情境描述

大课间活动时,小安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老师发现后走过去引导小安和班里其他同学一起玩,老师一离开,小安又一个人回到了角落。小安是X特殊学校学前班的一名特殊儿童,智力发育迟缓,不爱和别人说话,也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她所在班级的学生基本也都属有智力发育迟缓,认知能力较弱导致社会交往不足,平时也基本各玩各的。

(二)案例分析

1.儿童认知上缺乏理解。从生理病理上分析,特殊儿童由于智力发育迟滞,认知上缺乏理解,对社会交往认识不深,导致其不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更不知如何开展社交活动。

2.儿童性格上存在缺陷。从性格心理上分析,特殊儿童适应能力较弱,对外界没有安全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主观意志,部分儿童内向怕生、拒绝社交,一定程度上有社会退缩行为。

3.教育教学上还有不足。从儿童生长环境分析,特殊学校和家庭更注重学前特殊儿童问题行为的改善和生存生活能力的习得,缺乏专业的课程活动促进社交。但实际上对特殊儿童来说,社交能力很难通过日常生活习得,有时候一句最简单的你好都需要反复不断地练习。

(三)学前特殊儿童社会交往的现状与困境

社会交往能力是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能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然而信息化时代导致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日益减少,社交问题逐渐显现。纵观特殊儿童,因生理、心理及生长环境因素等方面原因,社交能力也普遍缺乏,而社交能力的缺失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发展,即使教会他们再多的知识和本领,也很难使其融入社会生存生活。开展社交课程能够在提升学前特殊儿童对自我、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认知理解,加强社会交往能够促进情绪认知、提升社交技巧、增强社会融入。

根据文献分析,已有学者运用沙盘游戏、音乐治疗、社交故事等方法提升中小学生社交能力,也有个别学者开展特殊儿童社交能力提升的个案研究,但在学前特殊教育领域有关社会交往的研究仍然较少,也没有系统综合的社交课程提升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这对于学前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十分不利。

二、开展学前特殊儿童社交课程的意义

1.提升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通过社交课程,增加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在社交课程的活动过程中,习得情绪认知、沟通交流、社会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提升社交能力。

2.增强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会融入。在社交课程的过程中,引导学前特殊儿童加强同伴间的交往,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而后从适应同伴到适应社交团体的过程中逐渐融入集体和社会。

3.探索适合特殊学校的社交课程。开展学前特殊儿童社交课程的实践研究,既可逐步探索特殊学校社会交往方面的校本课程,也可弥补学前特殊教育领域社交课程研究不足的缺陷,积极探索适合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三、学前特殊儿童社交课程初探

(一)社交课程的目标指向

1.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加强自我认知和管理。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帮助学前特殊儿童认识自我、觉察自我,有利于儿童正确的评价自我、建立自信、管好自我。

2.增强学前特殊儿童对情绪的认知和理解。情绪是人的主观认知经验,帮助特殊儿童加强情绪认知,有利于其理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帮助其察言观色、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

3.引导学前特殊儿童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是除家庭外最常见的社交渠道,同伴友好相处有助于特殊儿童深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4.教会学前特殊儿童常用社交方法和技巧。引导特殊儿童学会常用的社交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增加特殊儿童开展社会交往的勇气和频次,帮助建立社会交往的自信,促进其正常社交。

5.提升学前特殊儿童集体认知和社会融入。学前特殊儿童与同伴建立社交后,有利于加强对集体、社会的认知,以促进其亲近集体、亲近社会,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融入社会。

(二)社交课程的内容设计

序号

课程主题

一期内容

二期内容

1

自我认知和管理

我是谁?学会自我介绍,端正站姿、坐姿、走姿。

深入了解自己,我的兴趣特长,提升自我形象。

2

情绪认知和理解

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认识和理解身边人的情绪。

3

同伴交往和相处

深入认识我的同学和老师,增进交往。

同伴间友好相处,不欺负人、不被人欺负。

4

社交方法和技巧

学会打招呼、学会告别、学会道谢。

尝试分享、尝试赞美、尝试道歉。

5

融入集体和社会

班级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归属感。

开展班班融合、家校融合活动,促进社会融入。

6

总结评价

中期评估,调整目标。

末期评估,总结成效。

以儿童选取、初始评估、目标制定(集体目标、差异化个性化目标)、实施课程、中期评估、目标调整、二次实施、末期评估两学期循环递进模式开展社交课程教学活动,并将社会工作方法中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适应理论、朋辈支持理论及心理关怀辅导等融入社交课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差异,能力好的学生给予

拔尖,能力弱的儿童给与扶苗,让每一个孩子既能参与集体飞跃,又可实现个人跨越。

(三)社交课程的评价设计

以《儿童社交反应量表简版(SRS-SF)》作前测、中测、末测三次评估。在中期测评时,通过每个评估量表中的分数变化,对儿童整体社交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对每名儿童个人的社交发展变化作个别化分析,并根据儿童发展变化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策略,及时发现适合特殊儿童社会交往的方式方法。作末期评估时,全面总结评价社交课程成效,帮助特殊学生提高社交能力,以适应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需求,并初步形成学前特殊儿童社会交往校本课程的雏形,帮助更多特殊学生提升社交能力,融入社会。

四、未来展望

1.引起特殊学校顶层管理重视。特殊学校要顺应形势、回应需求、促进改变,高度重视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促进特殊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汲取相关领域关于社交能力培养的优秀经验,并给与经费支持。

2.加强社交课程师资力量配备。社会交往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除配备特教老师作主教外,还可引入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充实师资团队作为助教,主教和助教间互相配合、协同发力,形成教学+社工+心理的专业合力。

3.丰富儿童社交课程方式方法。借助动画视频、绘本故事、音乐舞蹈、代币激励等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除常规课堂外,还应结合生活化实践需求开展社交活动,如在生活情境中使用礼貌用语,带孩子前往真实生活场景开展社交活动,体现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4.促进家校社三协同共育模式。学前特殊儿童社交能力的培养没有捷径,也没有速成班,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练习和刻苦努力才能改善,因此,需要特殊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协同共育,提升特殊学生的社交本领及技巧,才能适应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