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中医医院 湖北孝感 432500
【摘要】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治疗中采取带锁髓内钉治疗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并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临床效果
四肢骨折多由于外力撞击或者车祸导致,随着建筑行业及交通事业不断发展,四肢骨折发生率明显提升[1]。由于骨组织具有一定修复能力,当骨折发生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多数骨折均可有效愈合,但是会存在一些患者骨折后难以愈合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为骨不连。当骨不连发生后会存在强烈的疼痛感,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基于此,本文以6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例,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共60例,收治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将患者采取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0例,其年龄集中在27-60岁之间,均值(38.52±1.65)岁。观察组30例,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2例,其年龄集中在28-55岁之间,均值(38.55±1.76)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麻醉,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明确骨折位置,逐层剥离患者皮肤及组织,确保病变位置充分暴露,剥离骨不连骨膜,修复不连端,明确病变张力侧,放置钢板,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长度的动力加压钢板及皮质古螺钉,进行螺旋加压以及植骨治疗,术后进行引流处理。
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明确患者是否对带锁髓内钉过敏,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对其进行常规麻醉干预。由患侧外部进行切口,将皮肤组织剥开,充分暴露骨折位置,将骨不连部位骨膜充分剥离,对骨折不连端进行修复处理,构成横断面及梯形截面,将硬化骨质剔除,进行扩髓处理,并将大转子定点作为进针点,将髂骨块置入,完成复位并固定,上下安装锁定,完成固定操作,确保治疗效果,最后进行引流,检查缝合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愈合不良、关节僵硬、切口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对比t、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治疗指标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2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s)
组别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术后引流量(ml) |
观察组(n=30) | 130.58±5.37 | 220.32±5.73 | 88.32±4.73 |
对照组(n=30) | 147.96±5.53 | 272.49±5.51 | 102.19±4.21 |
t | 12.350 | 35.946 | 11.997 |
P | <0.001 | <0.001 | <0.001 |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愈合不良 | 关节僵硬 | 切口感染 | 并发症发生率 |
观察组(n=30) | 1(3.34) | 1(3.33) | 0(0.00) | 2(6.67) |
对照组(n=30) | 3(10.00) | 3(10.00) | 2(6.67) | 8(26.67) |
- | - | - | 4.320 | |
P | - | - | - | 0.038 |
3.讨论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属于骨折后无法愈合情况,导致骨不连情况发生的原因较多,包括骨折稳定性不足、局部供血异常、骨折处感染等,且骨不连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指超过常规愈合时间,经延长治疗未达到骨愈合标准的情况,骨不连发生后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并会伴随外观畸形,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开展合理的治疗[2]。
临床中多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该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的优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其固定在骨折端外侧,并对弯曲应力有较高的要求,在加压钢板作用下,能对肌肉施加压力,使其作用在骨折端。但随着骨折吸收其作用力下降,后期易出现应力遮挡情况,且存在骨折延迟愈合或再次骨折危险。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作为一种新型固定方式,对骨不连治疗有明显效果。本文以6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带锁髓内钉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恢复,安全性较高。该种治疗方式操作简单、创伤小,能减少患者出血量,利于骨折愈合。在具体操作中,应用遮挡较小,具体固定仅经由髓腔,不会损伤患者骨膜,使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满足患者治疗要求[3]。
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治疗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治疗中效果良好,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并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丽霞,江秀,方丽群. 个体化优质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J]. 吉林医学,2023,44(5):1420-1423.
[2] 王太刚.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56-58.
[3] 张平州,晁岱高. 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的临床疗效对比[J]. 辽宁医学杂志,2023,37(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