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杏河作业区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低渗透油田变得越来越重要。交替驱油作为一种新型的采油方法,在提高采收率、延缓突水、优化油田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分析交替驱油的原理、适用条件和影响因素,总结了该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交替驱油技术;驱替剂;采收率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一直面临采收率低、水突等问题。交替驱油技术作为一种创新采油方法,在油井和水井之间交替开采,合理注入驱替剂,旨在改善原油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一、油水井交替驱油技术原理
1.驱替剂注入与分布优化。在交替驱油技术中,驱替剂的注入与分布优化是实现高效油田开采的关键步骤之一。注水井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注入驱替剂的重要角色。这些驱替剂,如聚合物、界面活性剂等,具有调节油水界面特性的能力,在多个方面优化驱替效果,促进原油的有效采集。驱替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在低渗透油田开采中尤为关键。原油的高黏度和储层的低渗透率常导致原油难以流动,而油水界面张力则使原油在孔隙中的流动更加困难。通过注入驱替剂,这种张力得以降低,原油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使原油更容易流动,提高了储层的有效渗透率。驱替剂的注入能够增加原油在孔隙中的相对渗透率。
2.压力差驱动原理。在交替驱油技术中,关闭生产油井一段时间后,储层内的压力得以积累。这是因为生产井关闭后,不再有原油流出,导致储层内部的压力逐渐升高,为后续的驱替过程奠定了基础,使高压区域和低压区域之间产生了压力差。当重新开启生产油井时,因储层内部存在压力差,高压区域的原油会被迫向低压区域移动。这种压力差驱动效应使原本较难流动的原油得以顺畅流动,加速了油田内部的流体置换过程。同时,高压区域的原油也会驱动低压区域的原油流动,实现更有效地混合和置换,从而提高驱替效果。在低渗透油田中,储层的压力通常较低,使外部驱动力显得尤为重要。压力差驱动原理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有效,因为通过储层内部压力的积累和释放,可以产生足够的动力推动原油流动。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低渗透油田开采中的压力不足,为有效驱替和采集原油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3.相渗透率改善。在交替驱油技术中,注水井的角色是引入驱替剂,其中的界面活性剂或其他添加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通过降低这种界面张力,原油在储层孔隙中的流动能力得到提升,相对渗透率也得到改善。此时,原油的相对渗透率增加,水的相对渗透率降低,使多相流体中原本被水淹没的区域重新被原油占据。这种相对渗透率的改善对低渗透油田具有重要意义。因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岩石性质使油水分布不均匀,很多区域可能因水的相对渗透率较高而被水淹没,导致原油采集受阻。通过注入驱替剂并改善相对渗透率,原油能够重新占领这些被水淹没的区域,实现了流体分布的优化,提高了采收率。这一机制的实现需精确控制注水井的注入时机和剂量。
二、交替驱油技术适用条件与限制因素
1.渗透率、孔隙度等地质条件要求。交替驱油技术的适用首先取决于油藏的地质特征。低渗透油田通常具有较低的渗透率和有限的孔隙度,这些因素影响了储层的流动性和驱替效果。较高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有助于驱替剂的渗透和分布,提高交替驱油效果。因此,在选择应用交替驱油技术时,需综合考虑油藏的地质条件。
2.油水井生产能力要求。交替驱油技术要求油井和水井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油井应有足够产能以保障原油产量,在关闭期间能够承受一段时间的停产。注水井也需有足够的注入能力,以确保驱替剂能充分注入储层。因此在应用交替驱油技术时,需对油水井的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3.各种驱替剂的选择与应用。交替驱油技术依赖于驱替剂的注入来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和驱替效果。在选择驱替剂时,需考虑其性能特点、地质适应性及环境影响等因素。聚合物、界面活性剂等驱替剂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效果,需根据具体油藏特征和需求进行选择优化。驱替剂的注入方式、剂量和频率等也需根据油藏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影响交替驱油效果的关键因素
1.油水井产能匹配策略。在交替驱油过程中,油水井的产能匹配是决定驱替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注水井的注入能力大于生产井的产能,可能导致驱替剂无法充分渗透到储层中,从而影响驱替效果。相反,如果注水井的注入能力不足,可能导致储层内部压力不够,驱替效果仍然不佳。因此,制订合理的产能匹配策略是关键。需综合考虑油水井的产能特点、地质条件和储层响应,确保交替驱油过程中能够实现压力的适度上升,原油和驱替剂能够在储层中得到有效分布。
2.驱替剂的性能与选择。驱替剂作为交替驱油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和选择对驱替效果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驱替剂具有不同的表面活性和流动性,能够影响原油和水的相对渗透率、油水界面张力等参数。在选择驱替剂时,需考虑其与储层岩石和流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合适的驱替剂能够在储层中稳定存在,提高原油的流动性,改善相对渗透率,同时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不同的油藏,可能需定制不同类型的驱替剂,以最大程度发挥其效果。
3.生产调控与监测手段。生产调控与监测手段在交替驱油技术的应用中起重要作用。因交替驱油涉及生产井和注水井的切换,需有合适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井筒压力、产量变化等参数,以指导生产调度。驱替剂的注入量和频率也需进行精确控制,这需要高精度的仪器和监测手段。为确保交替驱油技术的有效实施,需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包括实时井底数据采集、储层模拟仿真等方法,以优化生产调控策略,最大程度提高交替驱油效果。
四、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1.增强交替驱油技术适用性的研究。交替驱油技术的适用性受地质条件、油藏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在不同类型低渗透油田中优化应用这一技术。这可能涉及制订更准确的产能匹配策略、开发更强适应性的驱替剂,及利用数据驱动方法预测和优化交替驱油效果。
2.提高交替驱油技术稳定性的探索。交替驱油技术的稳定性对长期油田开发至关重要。未来可探索如何提高交替驱油工艺的稳定性,避免生产井和注水井之间的不稳定性转换,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干扰,减少停产现象的发生。这需结合实验室研究和数值模拟,深入研究流体流动机制,找到最佳的稳定性控制策略。
3.与其他采油技术的结合与创新。交替驱油技术作为一种采油方法,可与其他采油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更好的效果。未来可探索交替驱油技术与水驱、聚合物驱等方法的结合,寻找最佳组合方案,以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也可创新性地将交替驱油技术与其他新型驱替方法,如微生物驱替、电磁驱替等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可能性。
总之,交替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具有广阔前景,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不断优化技术效果,实现可持续的油田开发和生产。未来应侧重研究提高交替驱油技术的适用性、稳定性及与其他采油技术的结合创新。通过更深入的实验和数值模拟,可优化产能匹配策略、改进驱替剂的性能,将交替驱油技术与其他新兴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效的油田开发。
参考文献:
[1]吴宏宇.低渗透油田微生物代谢产物驱油技术探讨.2020.
[2]邱海洋.低渗透油田注二氧化碳地面工艺技术研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