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非遗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

张丽云

集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014010

【摘要】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彰显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信仰,呈现着我国国民的生存情调。而高校是传播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在高校营造良好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环境,为非遗文化持续注入发展活力,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概述了非遗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分析了目前非遗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非遗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创新的途径,旨在为密切非遗文化与高校联系,重塑造高校师生的文化认识,增强高校师生文化自信,提供一点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非遗文化;高校;传承与创新;意义;问题;途径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创造力,显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经世代流传至今,具有无可估量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与教育价值。近几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政策,以多种形式展开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得高校成为我国非遗文化传播的主阵地。这既有助于推进高校自身变革发展,也有助于非遗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持续弘扬。持续探索非遗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途径,努力构建多层次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传承与创新应用非遗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非遗文化是我国历史文明的重要记忆载体,蕴含着巨大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高校通过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可以借助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健全与完善高校自身教育体系。在彰显高校学科特色的同时,实现高校教学中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与实践教育的顺利对接。健全大学生的人格,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有利于坚定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

我国的文化自信中也包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与发展。非遗文化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与结晶,从高校师生入手,筑牢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师生自觉抑制西方不良思想的腐蚀,切实燃烧大学生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专注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持续统扬我国各个区域、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促使大学生有兴趣持续深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增强非遗文化发展与传承活力[1]

(三)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类的发展自古需要物质文明与文化的协调共生,才能走得更为长远。大学生作为我国国民中文化知识素养较高的一类群体,对精神需求的期待更为迫切。在高校学科专业课程中适度融入非遗文化,一方面可以促使大学生熟练掌握和深入探究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非遗文化这种承载着国民内心精神归属的独特体现形式,慰藉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与民族文化艺术审美需求。

二、现阶段非遗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力量薄弱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属于一种个体自发行为。由于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对非遗文化的内涵认识浅显,表现形式了解不足,所以很多大学并不十分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而且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制度体系也不完善,高校内部不同部门以及高校与其他学校、社会组织之间交流合作有限。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整体力量比较薄弱,传承与创新效果不佳。

(二)非遗文化实践教学不足

我国很多非遗文化,比如工艺美术、饮食文化、音乐舞蹈以及节庆表演等都需要学习者亲自实践体验,才能深刻领会其蕴含的精神价值、思想情感与文化震撼力。但当前非遗文化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大多只是由教师简单陈述相关理论,教学时间有限,课程周期也较短,缺乏实践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遗文化在高校的传承效果。

(三)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的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都没有制定有效激励制度,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导致非遗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效率不佳,甚至长时间进展不前。

三、非遗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途径

我国非遗文化的范畴十分宽广,比如历史遗址、传统手工艺以及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节庆表演活动等都属于非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多种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而高校因为其教育性质,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师资优势与技术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的多种教育优势,加强非遗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是我国各大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2]

(一)构建浓郁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氛围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但是为了向大学生灌输学科知识,还需要培养大学优秀的综合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改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而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的了蕴含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师生独特精神取向的文化氛围,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健康与毕业后的长远发展。高校从校园文化入手,借助非遗文化进一步完善本校校园文化体系。既能够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又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深化大学生对高校和家国的情感认同。比如高校可在餐厅、体育场、宿舍等设置非遗文化展板,向大学生展示我国璀璨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或者定期聘请非遗文化传人和非遗文化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非遗文化展示讲座,充分拉近大学生与非遗文化的距离,密切二者的关系。

(二)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

基于目前非遗文化与高校学科专业融合有限的问题,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与非遗文化的联系。通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重新编写专业学科教材、丰富学科教学内容、革新教学形式等方法,进一步增加非遗文化在高校专业学科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深化非遗文化与高校学科专业的融合。为大学生了解、掌握与研究非遗文化提供更多机会与更广阔空间。

(三)加强非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通过专业培训、招聘引入以及在职进修等方式,增加本校非遗文化相关教师与研究人员数量,为非遗文化在高校的良好传承与创新奠定坚实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同地方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机构开展深度合作[3]。聘请社会上的著名非遗文化工匠为本校非遗文化兼职教师,定期至学校展开实践教学,同时指导高校在非遗文化方面的学科专业建设活动。此外,还应该及早创建校内非遗文化实践基地,为大学生自主主学习、持续研发、自由创新非遗文化提供固定实体空间,培养大学生在非遗文化方面的创新精神。

四、结语

总之非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基因显现与历史沉淀,高校是我国高等知识人才的培养与汇聚之地。不断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非遗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促使二者之间可以顺利对接和深层次融合。既有助于促进高校自身发展,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为非遗文化注入时代活力,实现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保护的一体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梅,吴杨萍,王燕珍,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顾绣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应用[J]. 纺织服装教育,2020,35(3):201-203,212.

[2]侯霞,潘春利. 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蒙古高校的传承与创新[J]. 天工,2020(1):86-88.

[3]魏巍,徐佳. 雷州石狗文化在新时代高校美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 创意设计源,2023(2):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