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律性运动训练对偏瘫痉挛患者临床康复疗效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1
/ 2

节律性运动训练对偏瘫痉挛患者临床康复疗效的观察

杨鲁

馆陶县人民医院  河北  馆陶县   057750

【摘  要】目的:探讨发生偏瘫痉挛时对患者开展节律性运动训练所呈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接收的偏瘫痉挛患者(80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最终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常规护理+节律性运动训练,40例),对比痉挛改善情况、康复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综合痉挛量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偏瘫痉挛患者的节律性运动训练,不仅能够缓解痉挛状态,还能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偏瘫痉挛;节律性运动训练;康复疗效;

偏瘫痉挛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发生于脑卒中、脑出血、药物中毒、颅内肿瘤占位等情况,可导致身体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等,肢体活动受到较大的限制,不利于日常活动的进行[1]。偏瘫痉挛的康复与后期的康复锻炼有较大的联系,有报道指出,通过节律性运动训练能够指导患者进行规律、有节奏的活动,形成肌肉记忆,逐渐解除痉挛的状态[2-3]。故本文就节律性运动训练的实施情况展开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80例偏瘫痉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对照组(n=40)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7±4.16)岁;病程1-8d,平均(4.56±0.38)d;身体质量指数(BMI):17.54-26.32kg/m2,均值:(21.68±2.39)kg/m2。观察组(n=40)中男女比例为26:14;年龄范围为41-70岁,平均(55.49±4.32)岁;病程:1-9d,均值:(4.72±0.45)d;BMI:17.69-26.21kg/m2,均值:(21.95±2.21)kg/m2。纳入标准:①通过体格检查、头颅CT检查等明确为偏瘫痉挛;②生命体征平稳;③个人资料完整;④意识清楚。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②肝肾功能不全;③出现认知功能障碍;④伴有精神类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净整洁,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向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详细介绍注意事项,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节律性运动训练,主动运动训练:髋关节外展外旋运动、健侧主动翻身、健侧膝关节弯曲、健侧手向上举起练习、健侧上肢向前伸直等。被动运动训练:在医护人员或者家属的辅助下进行牵伸运动,将患者的患侧手臂置于上举外展位,握住患者的手臂手指,尽量将其患臂伸直,同时将患臂稍微向背侧方向施加一定压力。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同时适当予以按摩,以缓解肌肉僵硬的状态。

1.3观察指标

(1)通过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评估两组痉挛状态,包括跟腱反射(0-4分)、踝跖屈肌群肌张力(0-8分)、踝阵挛(1-4分),评分越高说明痉挛程度越严重。

(2)对患者进行下肢 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估,满分为34分,FMA评分提高70%以上,痉挛情况得到改善,生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FMA评分提高30%以上但不足70%,痉挛有所缓为有效;未达到上述要求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痉挛情况

护理前,两组的痉挛状态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通过护理后,两组的各项C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偏低,见表1。

表1  两组C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时间

跟腱反射

踝跖屈肌群肌张力

踝阵挛

总分

对照组

40

护理前

2.68±0.19

5.62±0.53

2.95±0.26

11.25±0.78

护理后

1.43±0.15

2.49±0.36

1.37±0.15

5.29±0.34

t

8.032

12.062

11.936

7.235

P

0.001

0.001

0.001

0.001

观察组

40

护理前

2.65±0.21

5.68±0.55

2.97±0.24

11.32±0.75

护理后

0.86±0.10

1.27±0.21

0.88±0.10

3.01±0.16

t

18.213

20.021

19.238

21.065

P

0.001

0.001

0.001

0.001

t护理前组间

0.524

0.412

0.432

0.265

P护理前组间

0.125

0.329

0.356

0.328

t护理后组间

5.238

7.026

7.935

6.568

P护理后组间

0.001

0.001

0.001

0.001

2.2治疗效果

观察组(95.00%)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较对照组(77.50%)高,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40

18(45.00)

13(32.50)

9(22.50)

31(77.50)

观察组

40

26(65.00)

12(30.00)

2(5.00)

38(95.00)

χ2

-

-

-

-

5.165

P

-

-

-

-

0.023

3.讨论

偏瘫痉挛通常由脑血管疾病、神经损伤等引起,可通过脑电图、颅脑CT检查等确认,可出现过度伸展痉挛、肌肉强直、屈曲痉挛、跟腱反射亢进等症状,患者大脑对肢体的控制功能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自主运动丧失。需尽早干预。偏瘫痉挛的康复进程较慢,预后较差,除了积极配合治疗之外还需要加强运动康复方面的指导[4]。节律性运动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的运动,有相关资料显示,通过节律性运动训练能够让患者按照一定节奏、有力度地重复持续地进行,不断唤醒瘫痪的肌肉,纠正痉挛状态[5-6]。如以上结果所示,观察组护理后的痉挛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强调了节律性运动训练对患者恢复的重要性。节律性运动训练包括主动康复训练与被动康复训练,训练期间能够锻炼肌张力,激发神经回路神经元兴奋性,帮助患者更快恢复肌力与活动功能。

综上所述,通过节律性运动训练,能够让偏瘫痉挛患者的痉挛状态得到较好的改善,并且促进其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明娟,王佳钰. 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梗塞合并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 .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 ( 2 ) :37-39.

[2]廖源,孙光华,封蔚彬,等. 强调呼吸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J ]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 ( 4 ) :698-701.

[3]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专业委员会,中国脑瘫多学科协作联盟. 痉挛性脑瘫性瘫痪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J ]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0, 28 ( 1 ) :77-81.

[4]朱艳艳,邵蒙蒙,孙妙璇,张忠凯,马琴琴,林玲.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23, 35(8):1028-1031.

[5]田亚星,洪永锋,阚秀丽,等. 徒手感觉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指痉挛效果的表面肌电图观察[ J ]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 5 ) :515-519.

[6]葛亚丽,曹磊,张艳明,孙丽,宋为群. 节律性听觉刺激对背侧前运动皮质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分析[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3, 20(8):50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