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配电箱温升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综合配电箱温升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贠永贤朱桂涛张志东韩伟周志强周媛 

河南瑞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许昌市 461000

摘要:配电箱是电气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电力的分配与管理。其内部包括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等,这些元件共同工作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然而,在配电箱运行过程中,温升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温升不仅影响配电箱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特别是在高负荷和复杂环境下,温升问题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对配电箱温升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技术,以期为配电箱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从而提升其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关键词:综合配电箱;温升分析;控制技术

引言

配电箱作为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根据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的金属柜中,构成低压配电箱。配电箱在正常运行时,通过手动或自动开关实现电路的接通或分断;在故障或异常情况下,保护电器则负责切断电路或发出报警信号。此外,配电箱中的测量仪表能够显示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并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发出提示或信号。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优良、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其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然而,配电箱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温升问题,这对配电箱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寿命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深入研究配电箱温升问题及其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分析配电箱温升的原因,探索有效的控制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配电箱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需求。

1配电箱温升对性能的影响

1.1温升对电器元件的影响

配电箱内的温升对电器元件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对元件的绝缘材料和整体寿命的影响尤为关键。首先,电器元件的绝缘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会加速老化。绝缘材料是确保电流正常传输和避免短路的关键,当温度超过其设计承受范围时,绝缘材料会发生热老化现象,导致绝缘性能下降。热老化不仅影响电器元件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绝缘失效,从而引发短路和火灾等安全事故。例如,变压器绕组中的绝缘漆在高温环境下会变脆,进而影响绕组的绝缘效果。这种情况下,变压器的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故障,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其次,配电箱内温升导致的电器元件温度升高,会引起元件的热膨胀和机械应力变化。电器元件如开关、继电器等在高温下工作时,其内部的机械部件会因为热膨胀而变形,影响其正常的机械动作。例如,开关设备在温度过高时,其触点可能因为热膨胀而接触不良,导致接触电阻增加,从而影响电流的正常通过,甚至可能引发电弧现象。这不仅会损坏开关设备,还可能进一步引发电气故障。再者,配电箱内温升对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晶闸管等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半导体器件在高温下容易出现性能下降、击穿电压降低等问题。高温环境会导致半导体器件的漏电流增加,影响其正常工作特性。例如,晶闸管在高温下其触发电压会降低,容易误动作,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高温还会影响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和连接件的可靠性。金属接线端子在高温下会发生氧化和腐蚀,导致接触不良,增加接触电阻,影响电流的正常传输。接触电阻的增加不仅会引起电器元件的局部发热,还会导致功率损耗增加,降低配电箱的整体效率。

1.2温升对配电箱整体性能的影响

配电箱内温升不仅影响单个电器元件的性能,还对配电箱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首先,温升会导致配电箱内设备的操作稳定性下降。配电箱内的温度升高会影响设备的正常操作。例如,断路器在高温环境下,其内部机械部件和触点的性能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误动作或者拒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断路器无法在故障发生时迅速切断电路,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电气事故。同时,温升还会影响继电器的正常工作,继电器的吸合和释放时间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影响其保护功能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其次,配电箱内温升对设备的绝缘性能也有显著影响。高温环境下,绝缘材料的耐电压性能会下降,导致绝缘水平降低。绝缘水平的降低会增加电气设备之间发生击穿和短路的风险。例如,母线之间的绝缘材料在高温下会变得脆弱,容易发生击穿,导致相间短路。这种情况下,不仅会损坏配电箱内的设备,还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电气故障,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此外,配电箱内的温升还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功率损耗。配电箱内的电器元件在高温下工作时,其电阻会增加,导致电能的损耗增加。例如,导线在高温下电阻增大,传输同样电流时产生的热量增加,导致更多的电能以热能的形式损失。这不仅降低了配电箱的工作效率,还增加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温升还会加速配电箱内设备的老化,增加设备的维护和更换频率,进一步提高运行成本。

2综合配电箱温升分析与控制技术分析

2.1散热设计在配电箱温升控制中的应用

在配电箱的温升控制中,散热设计是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有效的散热设计能够显著降低配电箱内的温度,保证电器元件的正常运行和长寿命。散热设计主要包括自然散热和强制散热两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技术优势。自然散热是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方式简单可靠,适用于中低功率、发热量相对较小的配电箱。自然散热设计的关键在于配电箱的结构设计。例如,合理布置配电箱内部元件,确保空气流通顺畅。通风孔的设置也是自然散热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风孔应分布合理,避免形成热区。同时,通风孔的大小和数量要适当,以保证足够的空气流通量。此外,配电箱的安装位置也会影响自然散热效果。将配电箱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位置,避免阳光直射和其他热源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提高自然散热效果。强制散热是通过外部设备如风扇、散热片等辅助散热手段,将配电箱内的热量强制带走。这种方式适用于高功率、发热量较大的配电箱,能够显著提高散热效率。例如,在高负荷运行的配电箱中,安装高效风扇可以增强空气流动,快速带走热量。风扇的选择和布置至关重要,应根据配电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风量和风压,并确保风扇能够覆盖到所有发热元件。此外,散热片的应用也可以显著提高散热效果。散热片通过增大散热面积,将热量迅速传导至外界。选择导热性能优良的材料如铝合金或铜,并合理设计散热片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散热效率。

2.2智能监控技术在配电箱温升控制中的应用

智能监控技术的核心是温度传感器的应用。温度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配电箱内部各个关键部位的温度,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系统中。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电偶、热敏电阻和红外温度传感器等。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和安装位置,能够全面监测配电箱的温度状况。例如,在配电箱内的关键元件如开关、变压器和电缆连接处安装温度传感器,可以及时捕捉这些高发热点的温度变化。监控系统通过对温度数据的实时分析,可以快速发现温升异常情况。当温度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时,系统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智能监控系统还可以自动控制散热设备的运行。例如,当温度升高时,系统可以自动启动风扇或打开通风孔,增强散热效果;当温度恢复正常后,系统又可以自动关闭这些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能耗。此外,监控系统还可以根据温度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温升情况,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温升问题的发生。智能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温度,还具备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通过对历史温度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可以了解配电箱的运行状况和温升规律,为设备维护和故障排查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通过分析温度数据,可以发现哪些时段或工作状态下配电箱容易出现温升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运行策略和散热设计。此外,智能监控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和系统进行联动,实现更全面的设备管理和故障诊断。例如,系统可以根据温度变化,联动启动备用电源,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智能监控技术不仅提高了配电箱的温升控制效果,还显著提升了设备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例如,在工业电力系统中,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量配电箱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温升问题,避免因设备过热导致的生产停工和经济损失。在智能建筑中,智能监控系统可以通过与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实现对配电箱的集中监控和管理,提升建筑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节能效果。

结语

综合配电箱的温升问题对其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深入分析温升原因并应用散热设计和智能监控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配电箱内的温升,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散热设计通过自然和强制散热方式,优化配电箱内部温度环境;智能监控技术则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温升问题,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延长了配电箱及其内部元件的使用寿命,还显著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运行风险。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配电箱温升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为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贾晓明,戴建卓,贾勇勇,等. 低压综合配电箱温升影响因素研究[J]. 电工电气,2021(5):37-40,51. DOI:10.3969/j.issn.1007-3175.2021.05.008.

[2] 李贺支,茅传强,卢胜. 低压综合配电箱温升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3(17):116-118. DOI:10.12230/j.issn.2095-6657.2023.17.035.

[3] 李娜. 10kV一体化柱上变压器台综合配电箱温升试验方法探讨[J]. 中国设备工程,2019(11):130-132. DOI:10.3969/j.issn.1671-0711.2019.1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