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高校大思政课的实施背景,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建构了一套综合性的评价维度体系,以全面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研究发现,通过“大思政课”视角进行评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实效。最后,文章总结了研究结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质量;维度
如何科学评价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评价维度,能够为推动思政课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评价体系构建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评价维度、教师评价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教学环境和管理、评价标准等。
(一)确定评价维度
在确定评价维度时,需要考虑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大思政课”强调全员参与,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管理人员等全体成员。评价维度应包括全员的思政情感表达、参与度以及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此外,考虑到思政课程的全过程,还需评价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引导和塑造[2]。核心理念还要求全方位的思政教育,评价维度应囊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
在全员角度,评价体系应考虑不同群体的思政教育需求。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量化全员参与的程度和效果。全过程的视角要求评价体系覆盖整个思政课程的过程,包括设计、实施和反馈等环节。这一角度下,评价指标需考虑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以及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发展情况。在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中,评价体系应涵盖不同层面的素养。从政治、文化、伦理等多维度出发,量化学生在各方面的综合表现。
评价维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科学性:评价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创新性:评价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创新、多样,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及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二)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估指标
1.教学内容的质量
评估教师的教学内容质量是确保思政课程有效传达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这一方面需要考察教师传授思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深度上,要求教师内容符合科学性,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要求,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广度上,要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相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实情况和未来趋势。
2.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度和思考深度至关重要。评估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性包括考察是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单向灌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3]。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思政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估指标
1.参与讨论的频率
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参与度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频率是通过考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来实现的。这包括学生是否积极提问、回答问题,以及是否参与小组讨论。高频率的参与表明学生对思政课程具有浓厚兴趣,并愿意深度参与知识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核心价值观。
2.对思政知识的理解深度
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深度是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此维度包括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把握程度、对案例问题的分析水平等。评估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有助于判断教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4]。深刻的理解意味着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思政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指导思想,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3.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认同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能够将这些价值观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行为中。认同程度的高低反映了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四)教学环境和管理评估指标
1.管理的科学性
评估高校是否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考试考核等方面的管理。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于保证思政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具有关键作用。评估思政课程的管理科学性着重关注教学组织和规范。首先,考察考勤制度的实施情况,合理的考勤制度有助于维护学生的学习纪律,保障教学正常进行。其次,课程安排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参与课程。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不仅包括时间的分配,还考虑到不同知识点的连贯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2.学生参与的便利性
首先,选课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顺利进入思政课堂。建立合理的选课机制,确保学生能够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6]。其次,教学资源的获取是否顺畅也是影响学生参与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能够方便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五)评价标准的制定
1.根据评价指标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标准是构建高校思政课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明确各个评价指标下的具体要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清晰的方向。在思政课程中,评价标准应全面反映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效果,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和认同这些价值观。根据评价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应该包括知识掌握、理解应用、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基于“大思政课”理念制定标准,突出思政要求
评价标准应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理念。标准可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确保全员都能够受益。评价标准还可以关注教学过程的贯穿性,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评价标准可以要求教师在思政课程中注重全方位的培养学生,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大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创新价值
首先,“大思政课”强调全员参与,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这与传统的思政课模式有了显著的区别,不再仅仅注重部分学生的培养,而是要求全员都能够在思政课程中获得全方位的教育[8]。这对高校育人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校在制定育人计划时更加注重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
其次,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大思政课”强调全过程,要求思政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要求高校不仅在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这促使高校育人模式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全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祝大勇,赵然."大思政课"新格局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四步法探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2):60-67.
[2]孙健,丁小桐."大思政课"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2(15):184-186.
[3]刘海梅,牛依楠,董春燕.“大思政课”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长江丛刊,2023(7):208-210.
作者简介:刘青,山西工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务研究
基金项目:山西工商学院2022年度科研项目研究成果: 2022年山西工商学院校级科研课题:“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维度研究(2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