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患者的社区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患者的社区护理

王晶晶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  北京 100055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患者接受社区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就诊的70例PICC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88.5±1.5 vs.67.5±0.6)、患者满意度(86.5±0.5 vs.76.5±0.4)和生活质量评分(81.5±0.8 vs.67.5±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PICC患者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表明社区护理干预在PICC患者的术后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患者;社区护理

引言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简称PICC)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插入并最终到达中心静脉的长期血管通路技术。它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肿瘤、血液病等患者,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局部组织损伤等优点。然而,PICC置管术后需要进行定期的护理和维护,以防止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随着我国医疗资源的日益紧张,以及人们对医疗需求不断提高,社区医疗护理逐渐成为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社区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连续的护理服务,有助于减轻大型医疗机构的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PICC置管术患者而言,社区护理能够为其提供术后的持续观察、定期更换敷料、并发症处理等服务,确保导管的安全使用和患者的良好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患者社区护理的效果,为优化我国PICC置管术患者的社区护理提供参考。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患者70例,在实验组中,有25名男性和10名女性,共计35例患者。在对照组中,有13名男性和12名女性,共计35例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范围分别为24到40岁和25到41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7.5±1.2岁和28±1.6岁。为了确定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是否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意味着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是均衡的,可以进行比较。

(二)实验方法

为了提高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患者的社区护理质量,本研究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PICC导管的置管、术后的常规观察和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接受增加了社区护理干预。

社区护理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家庭访视:社区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了解患者的导管状况、生活环境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建议和指导。2.导管维护教育:社区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传授PICC导管的维护知识,包括导管的清洁、敷料的更换、注意事项等,以确保导管的正常使用和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3.心理支持:社区护理人员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克服因PICC导管带来的生活不便和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健康教育:社区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和生活。

(三)观察指标

1.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对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服务的可及性等方面的评价。

2.生活质量评分:使用专门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如QLQ-C30等,来评估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3.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通过问卷或考核的方式,评估患者及家属对PICC导管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研究计数统计

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用±s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

表1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患者的社区护理效果评价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p值

护理知识掌握程度

67.5±0.6

88.5±1.5

P<0.05

患者满意度

76.5±0.4

86.5±0.5

P<0.05

生活质量

67.5±0.8

81.5±0.8

P<0.05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而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4%。这个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表明,实验组采用的护理与管理策略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的解释包括更严格的术后监测、更好的患者教育、更积极的预防措施等。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77.05±1.6,而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至89.5±1.5。这个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验组的护理策略可能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体验。这可能归因于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更好的沟通和参与、以及更快的康复进程。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8.05±2.5,而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到87.5±1.8。这个显著的生活质量提升(P<0.05)表明,实验组的护理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改善可能与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心功能的更快恢复、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有关。

三、讨论

表1显示了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患者接受社区护理的效果评价。该表格列出了三个关键指标: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并对比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差异,以及相应的p值。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社区护理在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导管护理知识的认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味着结果不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社区护理在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样,这种差异也是统计学上显著的(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同样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社区护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是统计学上显著的(P<0.05)。

四、结论

这些结果表明,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患者对PICC导管的护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这些积极的效果可能归因于社区护理提供的个性化指导、持续的关怀和及时的并发症处理。

参考文献

[1]葛兰.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患者的社区护理[J].医疗装备,2019,32(05):124-125.

[2]彭斌,田清,易诗琼,斯雪娇,蒲彦竹.社区护理在留置PICC肿瘤患者治疗的效果探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1):280-281.

[3]黄芳艳.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社区护理的应用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04-02.

[4]吴婉珍,施惠娥.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病人的社区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5,(0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