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832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ICU重症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无隙衔接护理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取50例ICU重症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病历资料来源时间为2022年3月份至2023年10月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无隙衔接护理)。结果: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重症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无隙衔接护理,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出现,疾病康复效果突出。
【关键词】ICU重症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无隙衔接护理;并发症
在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多为病情比较严峻的患者,气管切开术属于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完成对患者呼吸道通畅的有效维持,在ICU中被广泛应用[1]。但是经过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之后,会导致患者丧失对吸入气体的湿化、温化、净化等功能,从而会降低患者的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感染风险,加之在患病之后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比较大的痛苦,从而会对患者的机体康复进程造成比较大的影响[2]。因此,为了能够确保接受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ICU重症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建议对患者实施无隙衔接护理措施,属于一种以人为本护理服务方法,旨在为患者提供细致、全面及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会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对漏洞予以查找及改进,以整体护理理念为依托,可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及个性化服务展现出来,使护理内容更为细化,护理质量显著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取50例ICU重症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病历资料来源时间为2022年3月份至2023年10月份,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23-85(56.74±3.52)岁;观察组25例,24-86(55.45±4.12)岁。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法,(1)健康宣教:需要将护理工作中的要点内容及重症监护室中的相关规定详细为患者进行讲解,叮嘱患者病房中的医疗设备不要轻易挪动和使用,对患者实施床旁24小时监护。(2)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会出现过度担心自己病情的情况,如焦虑、恐惧等。尤其是一些接受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由于不能随意挪动,并且无法说话,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将自己的想法写作纸上,并叮嘱患者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以此来达到舒缓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目的。(3)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做好床旁消毒及清洁,保证病房内的清洁性,温湿度控制在人体适宜标准下。保持房间的安静,避免噪音过大影响患者心情和休息。
观察组,实施无隙衔接护理法,(1)气管切开护理:当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之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伤口处渗血情况,将无粘泡沫敷料覆盖在气管切开伤口部位处,对患者有无皮下气肿进行观察,定期且及时对敷料进行更换,不可减少换药次数。当肉芽组织形成之后,可适当减少对敷料的更换次数。(2)气管套管护理:气管套管本身属于高危管道,当切开切管之后,应摆正套管,以此来确保其能够处于一种居中位置,对其实施妥善固定处理,将颈部与套管之间的间隙控制在一个手指。(3)气道湿化护理: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之后,由于患者气道的加湿及加温功能也会随之而丧失,从而引发分泌物出现无法排出的情况,经过对患者的气道实施湿化处理,为了能够将气体温度控制在32-34℃,可使用湿化装置。应添加保持湿化罐的水在水位线,集水瓶空。应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加湿器,以避免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经人工气道吸入气体温度应达34~41℃,相对湿度100%,绝对湿度不低于30mgH2O/L(A级推荐,1a级证据)。(4)吸痰管管理:机械通气时应对吸痰管进行合理选取,应选取一些有韧性、柔软及外周直径不足套管内管直径一半的吸痰管。为了能够避免气囊充气时间过长从而引发气道壁压迫并发症,需要对气囊进行4小时放气1次。(3)呼吸训练:为了能够预防在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治疗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能够尽快恢复健康,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呼吸训练指导,包括吸鼓呼缩腹式训练及鼻吸气后缩唇呼气的缩唇训练,每日2次,每次20min。在做吸鼓呼缩腹式训练期间,要求患者应保持坐姿和仰卧位姿势,也可站立,在呼气时应使用提前放置在腹部的手稍稍用力进行按压,在做吸气动作时应尽量在手压下时鼓起腹部。鼻吸气后缩唇呼气的缩唇训练在做吸气及呼气训练时应缓慢。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有效的清理,要求患者每日的饮水量应控制在1500-2000ml,并辅助对患者实施雾化吸入治疗。需要每隔1-2个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若是患者的痰量比较多,护理人员需要每隔10-20分钟为患者翻1次身,在为患者进行翻身的同时还需配合对患者进行拍背,给予患者咳嗽排痰指导,以此来对肺不张及肺泡萎缩的产生起到预防作用。(4)误吸相关预防措施:若是在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治疗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应保证口腔中的清洁性,要求患者每日需刷牙2次。要求患者在每次鼻饲之前,需要对胃管位置进行评估,持续给予患者鼻饲,应每4个小时评估1次。需要对位引流、鼻饲及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的胃内容量进行评估,对肠鸣音进行听诊,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对喂养的量及速度进行调整,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求患者应保持半卧位姿势。
1.3观察指标
(1)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及住院时间。
(2)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皮下气肿、感染、出血3项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使用t和“±s”表示计量资料,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及住院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及住院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 1 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及住院时间(±s)
组别(n=25) | 机械通气时间(h) | 吸痰次数(次/d) | 住院时间(d) |
观察组 | 95.12±12.52 | 7.36±1.05 | 10.69±1.41 |
对照组 | 150.32±20.44 | 10.45±1.23 | 15.25±2.32 |
t值 | 11.515 | 9.553 | 8.398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2.2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 2 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n=25) | 皮下气肿 | 感染 | 出血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 | 1(4.00) | 1(4.00) | 0(0.00) | 2(8.00) |
对照组 | 3(12.00) | 3(12.00) | 2(8.00) | 8(32.00) |
X2值 | 4.500 | |||
P值 | 0.034 |
3讨论
对于在医院ICU中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建议实施气管切开术治疗措施,能够将患者的呼吸道梗阻解除掉,确保呼吸道更为通畅。但是切管切开术本身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方法,患者的气管会直接接触外部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误吸概率,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皮下气肿、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目前,对于接受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无隙衔接护理方法,该种护理方法本身属于一种现代化的护理管理措施,使护理环节更为紧密,为患者提供了细致性及完善性的护理服务,具有全面性、完整性及细致性等优势[4],护理工作在实施及开展期间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予以关注,同时还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感需求予以关注,强调与患者之间的每一次沟通和交流,以便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患者的需求,保证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更为贴心。但是无隙衔接护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表现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及沟通能力。此外,无隙衔接护理工作在实施及开展期间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及协作,因此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本文研究结果为,机械通气时间、吸痰次数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ICU重症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无隙衔接护理具有可行性,相较于常规护理方法所展现出来的护理效果更为突出,护理工作在实施及开展期间会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以患者的护理需求及病情为依据,来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了连续性及一体化的无缝隙护理干预。无隙衔接护理措施用于ICU重症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了吸痰次数,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可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有助于确保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在ICU重症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无隙衔接护理,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出现,疾病康复效果突出。
【参考文献】
[1]张雪英,郑燕兰,朱海引,等. ICU重症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无隙衔接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24):3717-3719.
[2]杜美艳. 多维度协同护理配合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在ICU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0):3764-3767.
[3]王聪,王瑜. 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6):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