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质量通病及防治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7
/ 2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质量通病及防治思路

王光用

372926199601041414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过程中,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给排水管道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此外,市政给排水系统的使用效能与管道质量、管道设计紧密相关,特别是针对管道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仍需广大工作人员深入探索,以最大化地强化通病的预防与控制。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的关键环节,详细剖析市政给排水管道在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重点阐述其防治策略,旨在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质量通病;防治思路

引言


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发展,同时,各项基础建设亦得到了持续的完善与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排水管道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分布广泛且密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此,进一步提升对市政给排水管道的设计水平和管理效能,确保其高效稳定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

(一)污水管道的设计

1.污水管线出口位置处设置格栅

在城市的污水体系中,时常含有大量塑料、纤维等漂浮物质,这无疑为市政给排水管道的疏通与清理工作带来了显著的困难。这些漂浮物往往会在抽升泵站的格栅间被拦截,然而,一些体积较小的漂浮物却能穿透格栅,流入泵房内部,进而引发水泵叶轮的堵塞与损坏现象。尽管我国市政给排水工程领域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因此,在污水管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格栅的设置位置。建议将格栅设计在小区污水管道的入口部位,以便从源头上对这些漂浮物进行有效拦截。同时,为确保格栅的正常运行和效果,应安排专人对格栅进行定期清理,防止漂浮物积累过多而流入市政管网,从而显著增加市政管网维护的工作量。

2.在检查井的底部位置设计沉淀池

在管道内水流流量较小且流速相对缓慢的情况下,污水中的杂物会逐渐沉淀,随着时间的累积,最终可能导致管道堵塞,严重影响水流的通畅性。针对管道的疏通与清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鉴于此,相较于传统检查井的处置方式,设计人员可采取沉淀式方法进行替代。在此过程中,需特别关注井底的下沉控制,确保下沉范围在30~50cm的合理区间内。这样,污水中的杂物将主要沉淀、积存在检查井底部,从而减少杂质流向下游管道的数量。此外,对于在检查井中沉淀、积存的杂物,需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掏出和清理,此举可有效减轻后期市政管网维护工作的负担。

(二)雨水管道的设计

1.雨水管道的出水口设计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正常运作过程中,雨水排放主要依赖于河道系统。设计人员在设计雨水管道时,通常会选择采用淹没式出水口,并确保出水口的高度高于整体水位。这一设计策略主要受到地形因素的制约。此外,若闸门位置未能恰当地设置在管道出水口处,将可能引发河水倒灌现象。同时,随着水流速度的减缓,雨水管道的排水能力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若长期无法有效解决积水问题,将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顺畅运行构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2.以海绵城市为依据设计雨水管道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的环节中,对于雨水管道的设计,设计师需具备高度的全局观念。这要求他们不仅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深入剖析,还需对规划范围内的生态空间格局有清晰且明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应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雨水管道系统,并切实贯彻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雨水管道系统还是超标雨水排放系统,都需要确保其具备良好的衔接和通畅性,从而维持城市内部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为降低雨水污染对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设计师还需针对雨水的排水分区及排水出路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布局。在全面、综合考虑城市内部自然径流的保护、修复以及区域内实际水域面积、土地状况的基础上,应运用雨水湿地、雨水花园等经济环保、合理有效的低影响设施,从源头上消解雨水,进而不断完善与优化城市雨水管道设施。

二、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中质量通病

(一)管道位置偏移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过程中,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现象时有发生,这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设计人员在规划过程中,为避让现状电杆、已投入使用但位置不符合规划要求的管线以及未按规划建设的构筑物,导致在平面设计层面出现位置偏移。此外,管道位置的偏移还可能进一步引发倒坡、积水等问题的出现,对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二)管道渗水问题

在市政给排水管理设计过程中,管道渗水问题作为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其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管材质量未能达到既定标准、施工质量未得到有效控制、闭水试验虽符合设计要求但未及时采取回填夯实措施导致管道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以及封堵不严密等因素,均为导致管道渗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三、市政给排水管道中质量通病的有效预防措施

(一)管道位置偏移的预防措施

关于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的防治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需加强施工测量的精准性与施工过程的监管,以预防可能出现的病害。具体而言,施工伊始,施工人员务必遵循施工测量规范及相关规定,对交接桩实施细致的复测工作,并确保其得到妥善保护;同时,在进行施工放样时,应充分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并参照埋置深度、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确保放样施工的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仅在复检合格且误差值符合各项要求的合理范围后,方可继续推进后续施工环节。此外,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样桩指导施工,同时,沟槽与平基的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工作亦需严格把关。

其次,在给排水管道设计过程中,如遇需避让构筑物的情况,应在合适位置增设连接井设计。连接井与构筑物之间应采用直线连接方式,并确保连接井的转角设计在大于135°的范围内,以确保管道系统的顺畅与安全。

(二)管道渗水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确保管道基础具备优质的施工条件,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前提。因此,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管道设计的具体要求开展施工活动,以保障管道基础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和优异的稳定性。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未能达到理想状态,施工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换土改良等有效措施,以显著提升基槽底部的承载能力。此外,闭水试验的结果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试验结束后,应立即进行管道基础的回填工作。同时,在进行地下开挖施工前,必须预先制定完善的补救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可能出现的质量及安全问题。

结束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给排水管道是重要部分,其质量对人们生活至关重要。因此,需加强对给排水管道设计的重视,并严格把控设计细节,提升设计水平。对于市政给供水管道,无论设计或施工,都应结合实际,按标准操作,有效防治质量通病,为提升整体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柯珂.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质量通病及防治思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8):87-89.

[2]王琪.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26):123-125.

[3]詹仁斌.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控制经验探讨[J].居舍,2017(2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