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物资成本管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6
/ 4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物资成本管理的研究

魏鑫

 中国水利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 在建筑工程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的趋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央企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变企业经营模式,才能适者生存。开源节流是建筑施工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经,抓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设备物资成本管理,对维护建筑施工国企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根据多年参建项目设备物资管理工作经验,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如何做好设备物资管理工作、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提高施工安全质量进行了阐述与各位同行技术专家共享。

【关键词】 设备物资成本管理现状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分析;提高管理水平及措施;创新优化管理新模式。

引言

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需要重视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努力为企业创效益。在工程建设中,设备物资成本往往占了工程总成本的60%以上,因此要降低工程建设成本,需要进行高效的设备物资管理,才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项目施工设备物资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建筑工程合同签订需通过项目、分公司、公司的层层把关,基本达到了合同条款严谨、完善,不会出现大的合同条款漏洞等问题。但在合同履约执行过程中,对项目施工的设备物资管理:如物资调拨领用、设备租赁签证、物资核销、建筑费管理等方面的成本管理,仍存在诸多的管理难点和漏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计量签证不规范。存在多头签证或虚假签证现象,如以实物工程量、计日工或以设备台时等多头、多种方式进行签证计量,但实际计量签证权又归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则存在工程量签证不实、多头重复签证计量的现象,从而导致签证虚假、物资核销失真、重复计量等问题出现,进而造成分包成本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2、设备签证不规范。使用或调用项目自有设备不签证或少签证,存在自有设备有运行台时记录但未办理有效的设备使用签证的现象。例如:根据分包合同单价已包含设备费的边界条件,未办理有效签证已造成对分包商重复计量。分包商设备签证与合合同单价边界条件不符,部分设备费用包含在合同单价内,由于签证人员不熟悉合同而随意进行计量签证,导致重复计量,增加分包成本。另外分包商相互之间的设备调用通过国有施工企业项目部进行结算,形成分包成本支出已发生但未办理结转的问题。

3、施工现场建筑材料供给管理不规范。现场施工条件复杂、交叉作业,存在现场计量不准确、未安装计量装置或者计量装置损坏,造成建筑计量不准确、签证不及时或不完善,未按合同规定或没有计量无法划扣乙方应承担的成本费用问题。

4、项目物资核销不规范。例如:工程主合同物资核销与分包物资核销脱节,无法对应,分包物资调拨领用统计数据不完整不准确,进度核销未做、未及时做或不真实,导致合同完工结算办理竣工核销时,对合同期内形成的建筑材料超欠耗价差、量差,因分包款项已支付或大部支付,造成经营成本增加且无法追回、形成经济损失。

5、周转材料管理不规范。例如:周转材料因使用数量大、使用周期长,分包单位无力承担购买周转材料的费用支出,因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是由国有施工企业项目部购买后,根据分包合同约定无偿提供或有偿租赁给分包单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规范、损耗较大、周转次数少、租赁费用未及时划扣、使用完毕后归还不及时、计量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形成较大经济损失。

6、设备配置不合理,造成设备闲置。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部调拨、就近调剂等机制,导致设备闲置的情况严重,设备使用效率不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实现设备的优化配置,设备配置需求仅凭借原来施工经验决定,难以实现设备配置的最优化,降低了设备的利用效率。

7、设备缺乏维护保养。施工设备通常价格高昂,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维护,过度使用设备,会导致故障率增高,过早的老化和报废,给企业造成损失。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维护保养制度,很多设备管理员为了追求生产进度,让设备长时间运行,甚至带作业,使其缺乏维护保养,最终导致设备故障频发,过早报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同时,一些项目重视事后修理,不重视预防,因此对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仅限于事后维修,过于重视眼前利益,不愿意投资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只要设备还能工作,就不进行维护,导致设备损伤严重,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维修不科学。很多的维修人员,或者是外聘维修人员,在进行设备维修时,过于相信经验,而不依靠科学的检测技术,导致设备维修的科学性较差,维修效率低,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

8、专业人才匮乏。施工设备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操作的,一些复杂机械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控和保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加快施工进度。通过良好的保养,降低设备的故障率,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9、许多企业进行工程物资管理时存在采购不规范、仓库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物资成本。

工程项目的物资采购需要提前规划,提前采购,有些物资采购回来后就直接应用到施工之中,而有些物资则需要存放在仓库中随用随取,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制度规范物资管理。当前大部分工程项目的仓库管理缺乏健全的制度,仓库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通常只能完成物资的明细统计,不能实现对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的全面管理,甚至部分水平较差的材料管理人员都不知道仓库中到底存放了什么材料,这样低效的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企业的施工效率。

二、工程设备物资管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上述工程设备物资成本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业务能力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管理重生产进度不重成本控制、缺乏效益意识和合同意识,缺乏对分包商有效的制约手段,管不住人和物,项目内部各部门之间配合沟通不畅,职责不明。

2、未做工程合同交底或交底不到位。工程合同签订后合同交底不到位,部分工作人员合同意识不强,管理人员不熟悉合同,不理解合同。存在不按合同条款签证的现象,管理人员未提请合同管理部门做合同界定就签证认量,签证计量不注明使用部位,合同意识淡薄。

3、各类原始资料等基础数据资料保管不善。原始签证资料保管不善,项目施工延续几年后,基本无法找到前期施工的各类资料。一旦发生合同纠纷,无法找到相关原始凭证依据,导致在合同计量结算、法律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

4、合同签订不及时。现场临零星工程后补分包合同,因施工进度要求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后补合同或者补充协议的现象比较普遍。后补合同规定的工作范围、材料设备供应等条件与实物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不符。

5、工程分包模式繁多。同一分包商在同一项目有多个分包合同项目,分包合同既有包工包料的双包合同,又有纯劳务合同、工序分包合同。单价组成既有包含所有材料、设备的合同,又有只包含辅助材料,不包含主材和主要设备的合同等等不同的分包管理模式,导致分包设备物资管理难度增加。

三、提高工程设备物资成本管理水平及措施

1、抓好一个核心

工程总承包施工主合同中对设备物资条款的约定是项目设备物资管理的核心。合同总工期、施工总进度计划、设备资源投入、材料供应、基础价格、消耗定额等等合同条款的约定,是指导项目设备物资管理的行动指南,是项目前期经济策划的基础性文件。公司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考核,是紧密围绕主合同进行的考核,强化了项目经济效益考核导向。项目管理团队尤其是设备物资管理人员,要做到对合同相关设备物资约定条款烂熟于心、了如指掌,从项目前期策划开始,对设备布置方案及其优化、物资供给总计划等整个项目的设备物资管理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认识和清晰的管理思路。

项目施工总承包主合同是设备物资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合同条款约定了设备、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建筑气的供应。合同内容涉及设备使用计量、建筑计量、材料领用消耗等多方面的管理,涉及设备物资、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众多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关联环节,因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现场设备物资管理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不均衡性等特点,导致设备物资管理难度很大,稍不注意就会形成权益和资产的流失。抓好设备物资管理,要抓好合同签订、合同交底、计量签证等各个环节,形成清晰明确的管控方法和职责分工,确保不发生虚假计量、重复计量、多头计量、漏记量或不计量的问题。

2、理顺内部关系、强化合同执行

工程设备物资管理涉及签证、计量、供应、统计、核销等各个环节,涉及经营、财务、设备物资、工程、技术等各部门,要理顺内部管理流程,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设备物资管理责任分工体系,明确计量、签证工作流转程序,做到互相配合、相互监督、有效运作。

3、完善制度,规范标准

抓好顶层设计,从制度设计上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和健全并及时修编管理体系文件和有关设备物资管理办法。从施工策划、合同的签订、履约管理全过程对设备物资成本管理各个环节等做出详细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要按照企业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做好项目施工的策划工作和设备物质管理的统一组织安排,减少设备物资成本管理难度和管理环节。同时工程设备的合同签订要杜绝后补合同的现象,如发生抢险等特殊情况下来不及签订分包合同时,必须由合同管理部门给施工管理部门、机电物资部门、质检部门和相关分包方出具书面施工任务通知单,通知单必须包括施工部位、工程量计算、合同单价等等主要边界条件内容。由分公司对施工任务通知单做出标准化的格式,项目只需按照标准格式填写即可。

4、工程设备租赁计量管理

凡是能以实物工程量计量的都必须以工程量的方式进行计量,不得以计日工、设备台时的方式进行计量,同时机电物资部门、施工管理部门和质检部门必须充分沟通协作,防止发生多头重复计量的现象。对不能以实物工程量计量的,必须采用包干的方式进行计量。

5、规范物资调拨领用流程

在工程项目开始前,通过对项目需求进行全面统计,制定详细的物资采购计划,保证购买的物资都是施工所需的。同时,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所需材料的质量进行详细统计,设置材料质量要求。物资管理部门要时刻关注市场情况,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市场信息及变化情况,根据市场环境制定相应的采购方案。同时,采购过程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做好记录,对物资进行分类堆放,保管,并且独立建账,保证物资能够追溯,从而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

坚持完善物资进货验收、入库,调拨领用出库管理规章制度,按照谁实际使用谁领料的原则进行领料调拨。有工区管理有分包方进行工序分包的项目,各类材料(包括周转材料)的领用管理必须由相关分包方书面指定签证人员,办理领料签证手续,不得由项目相关部门如工程管理办或工区包办领料再交给分包方使用的管理方式。

6、规范周转材料管理

周转材料要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使用时间比较长(通常在半年以上)且使用量较大,宜采取自行购买的方式,不采取到市场上租赁的方式,因为租赁的方式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如果工期延长、路途运输管理、退货验收等各个环节容易出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使用时间在几个月或半年以内且数量不打,宜采取租赁方式或直接由分包单位自行租赁的方式进行。项目须与分包方另行签订周转材料使用合同,对使用期限、使用方式、现场使用损耗、归还清点、经济抵押等做出详细的规定。周转材料归还应认真清点、合理堆码,及时办理退库手续,根据合同条款规定办理租赁价款计量划扣。

7、设备物资采购管理

购买物资前,要对供货商进行详细的调查,对商家的经营范围、进货渠道、供货能力、售后服务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建立档案,筛选出合格的供货商。采购货物时,要依法签订合同,并在合同中对于所采购物资的性能、数量、价格、运输方式、保质期限等进行明确说明,并明确出现纠纷之后的解决措施,从而在发生问题时有解决的依据,要明确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及其影响,防止出现纠纷,提高物资采购效率。

8、物资核销管理

1)以总承包主合同为基础,抓好分包物资核销。做好分包合同物资核销,要按照核销方向的不同,将主合同材料核销、分包合同材料核销、内部控制核销、租赁设备使用物资核销有机结合起来,对照统一进行。主合同核销是业主供应主要材料如钢筋、水泥、混凝土、油料、外加剂的核销,是分包物资核销的参照系。

2)准确测算内部实际定额消耗是准确进行核销的关键。分包合同的物资核销就是根据分包合同的约定,对甲方提供材料进行核销。内控材料的核销,是项目对内部单位在材料使用过程中的动态核销,对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砂石料、建筑等主要材料的损耗水平进行动态控制,与投标文件规定的定额进行对比分析等内容,同时要对消耗水平进行动态掌控并及时纠偏,这与分包核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是分包物资核销的一部分。设备使用物资核销,主要是指对设备用柴油的核销,尤其是外租设备的柴油物资核销,要做好设备用油核销,要有可量化的设备使用量(台时)、准确的柴油实际消耗定额、准确的实际领用数量。

投标定额是依据国家各级政府及各行业发布的、业内大多数企业可以做到的数量标准确定的,实际施工定额是指个别企业内部掌握的经验数值标准,其与投标定额的差值越大,企业经济效益越好,一套完整、符合实际的施工定额,对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核销单耗定额须在分包合同中予以明确,并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测算,不能简单的以主合同物资核销单耗作为依据。。

3)做好主合同核销与分包合同核销要辩证的统一。主合同物资核销对项目经济效益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要善于利用主合同核销,充分运用主合同条款约定为项目经济效益服务,出现较大的差异时须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不出现主合同核销超耗、欠耗等不正常现象。

4)确保各类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做好物资核销,要做好当期消耗量与累计消耗量、当期完成工程量与累计完成工程量的数据统计,因施工生产不均衡性导致材料消耗的不均衡性。应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在一定时段内材料消耗与完成工程量的准确对应关系,确保核销的准确性,在做好当期数据的核销时,更应注重累计数据的核销分析。要求设备物资部门对材料领用调拨单据、统计要详细准确、施工部位等内容填写完整,材料调拨、领料单据单等签证原始依据保存完好、数据真实、可靠。

5)明确物资核销范围。做好物资核销,按月或季度进行定期核销,形成物资月核销表,分包合同执行完毕办理完竣工结算的同时必须办理竣工物资核销。物资核销的范围必须明确凡是有价差的物资都必须进行核销的原则,不仅要对包括业主提供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油料、砂石料等主要材料核销,还必须包括合同甲方免费或以固定价格提供的铜止水、橡胶止水、冷却水管、土工布等材料的核销。

四、积极创新并优化工程设备物资管理新模式

1、优化设备配置方案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在项目开始前制定机械设备配置方案,制定详细的设备调遣计划。设备配置方案的制定要建立在对项目需求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并且明确设备的使用数量、使用时间以及出厂时间等,同时为了保证施工进度,需要对施工地区的历年气候进行调查,做好相关预防工作,并进行施工设备总量的控制。设备进场前应进行维修和检查,保证进场设备都能正常运行,保证施工进度。设备选型以及数量配置等工作,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如施工条件、生产能力以及技术力量等,通过精确计算使其既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具备一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实现设备的充分应用,保证经济效益。另外,需要根据施工设计的整体情况,制定一个详细的设备调配计划,这个计划必须合理并且精确,根据施工过程各个阶段设备的合理配置,通过设备的合理调入和调出,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闲置率。这就要求在制定计划时将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分析透彻,才能够保证设备调遣计划的合理性。为了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以及现有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设备更新计划,包括需要购置的设备机型、规格以及型号等,并通过招标的方式和国内外合格的供应厂家签订设备供应协议,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降低设备购置成本,以及后期零部件的更换成本。同时,和设备租赁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或建立租赁公司,加强和其他相关单位的联系,实现自有设备的租出,以及所需设备的租回,实现施工设备的最优组合,提高设备利用率。

2、大型工程设备的科学使用、维护与保养

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应用设备,做到技术合理,经济最佳,在提高机械设备应用效率的同时,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严禁杀鸡取卵式的设备使用,要结合设备的状态合理应用,定期进行保养,防止长时间连续工作而缺乏保养所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做好单机核算,根据施工工期和设备状态落实到每个月,将费用落实到每台设备上,实现对于设备使用成本的有效控制。建立奖惩制度,对于节约费用按照规定进行奖励,超出费用的则进行一定的处罚,从而让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自觉进行设备的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效率,提高的设备可靠性。

为降低施工设备的故障率,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建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并且编制设备的维护保养规范,基于此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在具体的工作要过程,针对大型设备,关键设备,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结合施工内容,按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同时,要将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落实到人,使每个人都有清晰的责任,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效率。

3、加强物资的储存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所需要储存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做好物资分类的同时,对于重点物资以及损坏的材料及时登记,同时做好出入库记录,保证账目和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严格按照仓库的管理制度进行材料的摆放、盘点和管理,保证材料摆放有序,数量清晰,同时对于施工中的剩余物资,要进行及时回收处理,减少浪费。

4、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设备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设备更新换代加快,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用新的观念科学的进行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和维修改造等,实现设备综合管理。要实现对高科技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因此提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施工单位而言非常重要,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选拔并且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有计划地组织设备管理、操作以及维修等人员举行设备管理研讨会,让各级人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形成好的学习技术氛围,促进相关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可以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通过示范表演、参观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来推广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并对其中好的办法和举措进行总结,在工作中逐步提升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除了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之外,还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升员工的个人修养,而且还能改善工作态度,为企业创造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可以实行计件工资政策和相应的奖励机制,为工作努力,工作质量高的员工提供额外的奖励,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设备的最佳效能,提高施工效率。

五、结束语

设备物资的有效管理关系着施工企业的经营投入成本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建筑施工项目设备物资成本管理涉及合同、机电物资、计量签证、结算等方方面面,必须切实提高全员管理意识。只有当全员降本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履约过程中出现的设备物资管理种种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化解,管理水平就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项目经理、经营管理以及设备物资管理负责人,首先要从项目分包策划、合同签订、合同交底、合同设备物资管理、计量签证结算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内部成本管理工作流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设备合理配置、运行状况及物资采购、质量、存储等方面的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建军.施工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 住宅与房地产,2018(18)

[2] 孟翠萍.浅析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要点及其质量控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5)

[3] 张志涛.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江西建材,2017(19)

[4] 赵璐. 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现场管理探析[J]. 工程技术研究,2017(04)

[5] 张育胤.关于建筑工程材料采购及管理方法思考[J]. 四川水泥,2017(03)

作者简介:

魏鑫、男、1991.11、河南省内乡县、本科、工程师

研究方向:建筑工程设备物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