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建设引留产业激活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5
/ 3

城市更新建设引留产业激活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

谢尚虎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建设成为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引留产业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首先阐述城市更新建设的概念、意义及其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其次详细探讨引留产业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城市更新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然后介绍城市更新建设中的产业激活措施,包括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和配套发展以及人才引进和培养。最后,从经济发展、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可持续性发展三个方面对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留产业的城市更新建设能够有效激活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经济文化;城市更新;产业激活;当地经济;更新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建设逐渐成为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城市更新建设以改善城市老旧区域和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通过对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等进行改善和升级,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引留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本论文旨在探讨《城市更新建设引留产业激活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一、城市更新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一)城市更新建设的定义

城市更新建设是指对城市中老旧、陈旧、拥挤或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区域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升城市整体的功能、形象和品质。这包括对城市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公共设施等进行改善和升级,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二)城市更新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城市更新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城市更新建设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首先是社会公平与公正原则。在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确保各个群体的利益得到平等对待是至关重要的[1]。不能因为改造而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应该注重社会公平与公正,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平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其次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更新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态环境。第三是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原则。城市更新建设不仅仅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还应注重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更新建设中,应保留历史建筑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传承城市的独特韵味,让城市记忆得以延续。最后是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城市更新建设不仅要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产业的竞争力,也要注重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提升。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需要相互统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

(三)城市更新建设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城市更新建设对当地经济和文化有着积极影响。通过更新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同时,更新建设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外部投资,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2]。在文化方面,更新建设可以提升城市文化氛围,改善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更新建设还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城市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

二、城市更新建设中引留产业的作用

(一)引留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引留产业指的是在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通过吸引和留住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产业,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引留产业的特点包括:1)高附加值:引留产业通常是高科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能够为城市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2)创新能力:引留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能够推动城市产业的创新和升级;3)可持续发展:引留产业通常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引留产业的重要性及作用

在城市更新建设的背景下,引留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促进相关产业链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引留产业是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城市需要通过更新建设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引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如科技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可以提升城市的产业层级,增强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升级和转型。其次,引留产业对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效果。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人才的需求,这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优秀人才,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产业的壮大和企业的增多,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此外,引留产业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规模扩张,还能够推动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协调发展

[3]。最后,引留产业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也具有积极作用。新兴产业往往代表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它的引入和发展可以提升城市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的新形象,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三)引留产业对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引留产业对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经济方面引留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城市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更新。这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文化方面,引留产业的发展也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兴起和繁荣,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产业格局。引留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总之,引留产业对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城市更新建设中的产业激活措施

(一)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城市更新建设中重要的产业激活措施之一,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原有的传统产业可能面临转型困难或发展瓶颈,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提升其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产业转型包括技术升级、生产方式改革、产品升级等方面的改变,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这一措施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升城市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二)产业集聚和配套发展

产业集聚和配套发展是城市更新建设中促进产业激活的重要手段,通过产业集聚,将相关产业集中在同一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合作机会。配套发展则是指在产业集聚区域内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这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配套举措,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人才引进和培养

人才引进和培养是城市更新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产业激活措施,城市产业要想实现规模化发展和创新驱动,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推动。因此,引进和培养优秀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建立吸引人才的政策和待遇体系,引进具有创新能力和行业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4]。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可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评估

(一)经济发展指标分析

经济发展指标分析是评估当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一系列经济指标,如GDP增长率、就业率、工业增加值等,可以了解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同时,还需考虑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如服务业比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指标[5]。经济发展指标的分析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潜力,为制定相应政策和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二)文化保护和传承评估

文化保护和传承评估是评估当地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考察文化遗产保护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可以评估当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程度。此外,还需考虑文化教育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民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和参与程度。文化保护和传承评估可以了解当地文化的状况,为保护和发展当地文化提供相关政策和措施。

(三)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可持续性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考量上述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评估结果,以及社会稳定性、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等因素,可以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这可以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权衡各项指标的权重得出评估结果。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现状,为制定相应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结束语:

城市更新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面貌和功能,也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命脉。通过引留产业,城市更新建设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城市发展的方向,更加有效地激活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探讨了城市更新建设引留产业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介绍了产业激活的措施,并对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引留产业的城市更新建设能够有效激活当地的经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总的来说,城市更新建设引留产业是一个富有挑战但也充满机遇的领域,它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实践,以实现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一豪,陈肇今,张雨丹.基于文化可持续性理论的城市更新发展分析——以重庆市中心城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为例[J].城市建筑, 2023, 20(13):1-8.

[2] 杨叔阳,管洪清,孙世扬,等.城市更新导向下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以青岛市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2):4-10.

[3] 李盼.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时代经贸, 2022, 19(4):5.

[4] 田荣依,孔祥光,孙嘉烨,等.青绣文化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西部皮革, 2023, 45(11):128-130.

[5] 王艳霞.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影响及发展路径[J].山西农经, 2023(14):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