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标准给小学美术课堂资源选取留下了很大的拓展空间。中小学美术教师对乡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美术教学的改革创新。利用乡土资源可以更好地诠释美术课程的整体内容和内涵,推动小学美术课程的整体性创新与改革,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让美术课堂大放异彩,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兴趣。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乡土资源;融入;策略
将乡土资源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它是对美术教学改革的创造性实施,对于美术教学效果的优化、美术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和探索,找出乡土资源与美术教学之间的契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乡土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高质高效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在收获丰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乡土资源的价值,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水平。
一、结合教学需求,开发乡土资源
教师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的初衷,主要是为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服务,这对开发乡土资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结合美术教学需求,合理开发乡土资源,这样一方面可以把握美术教学的关键点,发挥乡土资源对提升美术教学效率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美术课程和乡土资源的深度整合,从而显著增强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教师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乡土资源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教材原则。所谓教材原则,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开发和选择乡土资源时一定要扎根教材,立足美术教学需求,为学生搜集相应的乡土资源素材,这样不但可以提升美术教学内容的拓展性,也能彰显乡土资源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顺利突破课程重难点。
2.趣味原则。中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还停留在表层,美术核心素养也处于启蒙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参与态度通常是源自兴趣,教师在开发乡土资源时,必须遵循趣味性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认知发展规律以及兴趣爱好,根据美术教学目標为学生精选富有趣味性的乡土资源素材,这样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乡土资源的了解兴趣,也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美术世界,从而实现乡土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科学融入。
二、利用乡土材料,开展美术创作
创意实践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思维品质。教师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时,应该立足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开发更加新颖的美术学习模式,这样不但可以优化陈旧的美术教学模式,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联想、创造以及实践的机会,从而多维度培育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其实美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衍生出的课程类型也极其丰富,教师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时,不妨积极开发和利用乡土材料,带领学生开展美术工艺品制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意美术课程的设置比重,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教学价值,引领学生运用不同的乡土材料去表现艺术和美术,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品质,实现乡土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三、渗透乡土文化,拓展艺术视野
文化理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美术核心素养,也是大部分中小学生相对薄弱的思维品质,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培植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放在与传授美术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乡土资源的教学优势不仅体现在资源种类的丰富性上面,还在于其突出的文化特征,教师只要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就能显著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从而弥补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短板,实现对学生人文意识的有效培育。
基于此,教师应该着力渗透乡土文化元素,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人文艺术视野,帮助学生充分领略乡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意识;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从文化角度分析、诠释、理解不同国家、民族、地区文化艺术特点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珍视并继承优良的乡土文化传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和人文意识,发挥乡土资源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四、组织亲近自然,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判断是美术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教师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所要培育的重点。要想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多接触美好的事物,使学生获得更加优质的审美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美学元素的形象感知,并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判断思想。自然资源不仅是乡土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值得教师在中小学美术中开发和利用的资源素材,自然界不但蕴含着无限的美学元素,更是发展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大课堂。除此之外,新课标也倡导教师为学生构建活动化、实践化的美术教学模式,这一先进的指导思想为教师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入乡土资源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基于此,教师应该大力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亲近自然的活动,一方面引领美术教学回归自然本真,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自然、了解自然和观察自然的机会,使学生发现并领悟自然之美,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自然界中的美学元素,提升学生的辨别观察思维和审美感,从而顺利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实现乡土资源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充分整合。
五、挖掘乡土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欣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术教学环节,有效的美术欣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更丰富的美术表现方式,也能带给学生高质量的美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促使学生创作出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在以往的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通常会为学生展示一些世界名家的美术作品,中小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审美鉴赏能力都处于起步时期,贸然欣赏世界名作不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会加重学生的理解压力和思想负担,从而降低美术欣赏教学的实施效用。乡土资源中不仅富含优质的美术欣赏素材,也更贴合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深度挖掘乡土资源中的美术欣赏素材,一方面可以丰富美术欣赏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增强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实现乡土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成功融入。
总之,将乡土资源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学,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也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意识。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需求,积极开发乡土资源,围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采取科学有效的乡土资源利用措施,从而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术核心素养,实现中小学美术课程与乡土资源的深度整合。
参考文献:
[1]邵雪梅.乡土资源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融入[J].中华少年,2019(21).
[2]魏莎莎.挖掘乡土资源,丰富中小学美术教学[J].华夏教师,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