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市第七小学 843000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点科目,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观念、综合素质的关键媒介。若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思维可视化,应用思维导图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局部和整体的联系形成认知,建立良好的思维关系,增强其思维发散的主动性,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借助思维导图,鼓励学生自主画图,理清知识脉络,强化数学综合能力。下文就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前言:思维导图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特点在于图文并茂,将知识点以图画的方式建立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可视化,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在实现思维可视化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导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同时,对于一些重难点问题,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当然,在复习和巩固阶段,应用思维导图也是必须的,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帮助他们夯实数学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思维导图现状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通过树状结构、节点和连线等形式,将复杂的信息和思维过程可视化[1]。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效率。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发展,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逐渐普及。教师往往会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知识,使其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还会结合具体的内容和实际学情,设计符合教学需求的思维导图,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一方面,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知识框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学习时可以更主动和高效。
二、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化策略
(一)以图导学,理清知识结构
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其认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受教育者展开。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数学思维。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且空间想象能力也比较差,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仅通过口述板书等方式难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出来。这时,就要发挥思维可视化的优势,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以思维导图作为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理清知识结构,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可以以“古人数羊”为情境,指出数数的方法:正着数、倒着数、连着数、隔着数等,引出两位数的不同表示方法。学生可以利用捆木棒、摆石子、算筹等方式表示数字。这一过程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数位明确,哪个是个位,哪个是十位,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导入。思维导图中包含数数的顺序、不同数的多种表示方法以及计数器。当然,教师所提供的思维导图并不完整,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这样的课堂以思维导图为导入和驱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二)以图解惑,解决难点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教学过程较为生硬[2]。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仅不利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知。为了践行素质教育理念,跟随教育改革的脚步,小学数学课堂要增加趣味性的活动,加强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通过思维导图,为学生带来新奇的学习体验,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认知,激发学习热情。
以“小数除法”为例,这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可以以思维导图为媒介。在思维导图内增加近似值的求法这一分支,列举“去尾”和“进1”两种情况的应用题,以作警示。如:“进1法”,妈妈要将2.6kg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内,如果装在每瓶0.4kg的小瓶里,至少需要准备几个小瓶?得到的答案为6.5,这时,学生就要想到“进1法”,6+1=7。所以至少要准备7个小瓶。“去尾法”:做一套童装需2.2m布,30m布最多可做多少套这样的童装?所得得数约等于13.64,要将小数点的后两位舍去,所以最多可做13套这样的童装。除此之外,思维导图中还要包括求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等,并列举具体的题目,作为这两个分支的指向。这样的思维导图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让学生了解小数除法的不同情景应当如何得出正确的题目答案。
(三)以图反思,强化知识巩固
课堂总结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量很大,时间也不是很充足,而且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处于劳累状态,所以在课堂总结环节,无法实现注意力的集中
[3]。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借助思维导图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将色彩鲜艳的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可以给其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加强对他们的视觉冲击,使其疲惫的精神状态得到缓解。教师在课堂总结阶段要以思维导图为媒介,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内化与反思,强化知识巩固,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
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可以将思维导图分为:大约几时;钟面;整时;半时;拓展等多个分支,每个分支罗列了细致的知识点。比如:讲时的方式、举例。大约几时:快到几时、几时刚过。可以由教师提供思维导图,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制作思维导图。这样的课堂总结既避免了无趣文字的负担,又能增强教学的时效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热情。
结论:综上所述,在如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在具体教学时,要以思维导图作为课前导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以思维导图作为解决疑惑的媒介,实现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在课堂总结环节,也要利用思维导图,以图反思,强化知识巩固与内化。
参考文献:
[1]沙伟.依托思维导图,助力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0):215-217.
[2]房黄恩.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2):226-229.
[3]李正清.图文并茂高效复习——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有效运用[J].求知导刊,2022,(2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