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尉犁县林业和草原局 841500
巴州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有高山、盆地、高原、平原,河流、湖沼,森林、草原、荒漠、绿洲等多样的生境,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环境,使巴州成为新疆野生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州之一。
1.巴州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
1.1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巴州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为全面、准确、及时、系统的掌握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动态及生境状况,及时评价野生动物保护成效。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规划,为调整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提供依据,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2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方法
1.2.1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内容:分布于巴州的国家重点野生动物情况,野生动物分布范围、数量、致害情况和栖息地情况,重点野生植物分布情况和数量。
1.2.2调查方法
在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我州野生动物集群地点和分布范围,结合自然地理、行政区界等信息,将全州野生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为调查样地和若干个样点。
1.2.2.1常规调查:采用样线法、样方法、样点法等常用抽样和计数方法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的方法。两栖爬行动物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鸟类调查采用样线调查法和针对水鸟的分区直数法;小型兽类采用铗日法;大型兽类采用红外线相机调查法。
1.2.2.2专项调查:专项调查包括专项物种调查和专项地区调查。专项物种调查指对分布范围狭窄、习性特殊、数量稀少、常规调查不能达到要求的种类,根据动植物的分布和生态习性,采用专门方法进行的调查。专项地区调查指对地形、地貌特殊或者地理位置特别偏远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常规调查难以实施的地区,根据该地区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动物的种类、分布、习性等,采用专门方法进行的调查。
1.2.2.3访问调查:为了更好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基本情况,与当地农牧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近五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发展趋势、野生动物致害情况以及野生植物采集情况。并听取相关意见。
野生动植物调查样区以县、乡镇、村、山谷及河流为自然地理区,依次划为基础样区。应用 GPS 技术以及奥维电子地形图为基础进行打坐标和走样线,为后期分析野生动植物分布情况提供方便。
1.3巴州野生动植物资源概况
1.3.1经调查统计,巴州分布有脊椎动物380余种,其中:鸟类占300余种,兽类80余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2余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8余种等。另外,还有许多濒危物种属国际贸易公约、中澳、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动物,世界盘羊9个亚种中我州有4个亚种分布,其数量之丰富,居全疆之首。
1.3.2野生植物22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有天山雪莲、罗布麻、甘草、紫草、麻黄、香蒲、梭梭、肉苁蓉等20余种。
2.保护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2.1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通过重点积极推进珍稀濒危物种救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工作的稳步实施,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管理和科普宣教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的实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雪莲、紫草和红景天等一批珍稀濒危植物种群规模得以逐步恢复,实现了对禽流感、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等野生动物疫病的常态化监测,伤病野生动物得到了及时救护。
2.2野生植物生境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国民素质不断提升,巴州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巴州林草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地有20个,其中: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森林公园3个、国家沙漠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3个、地质公园1个。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为巴州的野生动物栖息、繁衍、迁徙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实现了对多种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全面保护。
各自然保护地、公益林管护站、天然林管护站的基层管护人员积极开展辖区内日常野生动物巡护监测等工作,成为保护野生动物的中坚力量,各自然保护地、林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2.3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活动成绩突出
“十三五”期间,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每年积极召开打击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尤其在春秋候鸟迁徙期,多次联合相关单位集中开展“清风行动”和“昆仑行动”等执法活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认真履职尽责,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乱采滥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成效显著。
2.4普法宣传工作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在多个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爱鸟周”等宣传活动为主要载体,联合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制作“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电子宣传海报,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爱鸟护鸟宣传活动
。同时,开展保护野生动植物进校园、进社区宣传活动,普法宣传成效显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5初步建成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
我州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繁衍地,每年经过的候鸟种类约200余种,数量近达十万余只。目前我州已建成4个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53个监测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州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持续开展非洲猪瘟、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点野生动物疫病野外监测预警工作。
2.6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有序的开展
依托全州各级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野生动物救护站点,积极开展伤病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救护各类野生动物600余头(只)。每年春秋两季候鸟迁徙季节,各级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积极开展“护鸟飞”等活动,进行野外巡护值守,制止非法猎捕候鸟、破坏鸟类栖息地、干扰鸟类生息繁衍活动的行为,收缴、清除鸟网、陷套、毒饵等非法猎捕工具。
3. 存在的问题
3.1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保护经费短缺。
巴州各县市虽设有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但由于县市保护管理部门多数采取合署办公方式,一个科室承担多项职能,缺少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专业人员,造成工作不连续、不系统、不全面、不到位。
我州野生动植物种类多、分布范围广,且大多处于偏远落后地区,保护任务十分繁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日常经费未列入县市一级政府部门财政预算中,导致投入力度与保护难度不相称,难以全面有效的开展保护管理工作。
3.2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
巴州生态环境脆弱,野生动植物资源有效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依然长期存在。随着我州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以及高速公路、铁路、大型水利设施和矿产资源的开发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对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一定的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3.3法制体系建设不完善
2023年自治区制定了《关于做好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补偿资金和方案落实到基层,在实际操作中缺少法律依据难以实现。基层保护管理机构执法人员不足,存在执法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3.4野生动物调查监测、疫源疫病监测、救护能力亟需提升
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野生动植物监测数据,无法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制定保护管理对策无据可依。缺少规范的监测技术规程,监测手段不统一,监测信息统筹利用效率低下,野生动物监测能力亟待提升;监测体系能力建设投入和经费不足,缺乏应对突发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物资储备设施;因机构改革部分县级林草部门人资力量削弱,监测工作安排传导性差,增大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隐患;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巴州主要依托动物园、养殖场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各县市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缺少场地、设施、设备,缺乏专项经费及专业人员。
3.4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严峻形势赋予巴州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新挑战
由于巴州地域辽阔,保护管理机构尚不健全,制约了巴州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受经费、人员限制,实现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全面保护还需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期间,巴州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关键问题,多方筹集资金,推进“十四五”规划各项工程实施,推进巴州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全面发展。
4.规划重点工程
4.1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规划
4.1.1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抢救性保护工程
根据自治区项目规划,配合实施雪豹、藏羚、天鹅等巴州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抢救性保护工程。依托各自然保护地、公益林管护站、天然林保护管理站,每年定期对所辖区域内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开展巡护、看守,减少人为活动对其及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防止及遏制盗猎等违法活动。持续推进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改造,提升栖息地质量。
在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区、重要繁殖地、集群活动区域,采用远程视频监控、布设红外相机等手段,每年定期开展种群监测,加大栖息地的监控力度,促进其种群的恢复和增长。
每年对发现、收容的野生动物伤病个体进行治疗、养护和放归自然。在野生动物种群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及时采取拯救措施。
每年定期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周边村(社区)参与、支持保护野生动物行动,提升保护成效。
4.1.2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
在有条件县市设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点,增添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配备基础设备和技术设施,加大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程建设力度。
4.1.3加强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十四五”期间,对各县市基层管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综合开展对禽流感、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监测防控力度,完善疫源疫病监测网络,落实重点防控区域,配备必要的隔离、采样、监测设施设备,保障和满足工作流程需求。
严格执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直报制度,阻断疫源传播,控制疫情蔓延,妥善处置野生动物非正常死亡和疫病发生情况。提升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处置能力,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4.2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规划
4.2.1珍危濒危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
依据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加强巴州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原生境保护。
依托各自然保护地、公益林管护站、天然林保护管理站,加强对辖区内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加强巡护力度,开展日常监测,重点保护雪莲、红景天、紫草等国家和新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加强药用野生植物监管力度,加强对雪莲、红景天等药用植物的监管,强化原生地保护,防止盗采乱挖对原生地的破坏。
4.2.2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工程
“十四五”期间,选择雪莲等种群数量稀少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实施极小种群拯救性保护工程,避免其野外灭绝。
依据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地保护工程,恢复和扩大其种群数量,实现野生植物资源总体增长和生境不断改善,严防物种灭绝及其遗传多样性丧失。
4.3 野生动植物管理规划
4.3.1全面构建野生动植物监管体系。加强对红景天、雪莲、紫草、甘草等野生植物的监管。强化野生动植物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完善多部门综合执法机制,扩大覆盖区域和执法强度,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配备监管执法取证装备设施,建立常态化监管和定期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4.3.2规范引导野生植物科学利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规范野生植物利用行为,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强化引导,推进野生植物资源合理利用。支持发展以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为代表的经济植物种植业,降低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依赖和破坏。
4.3.3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反野生动植物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推进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食用,建立禁食野生动物名单,实现野生动物“应保尽保、应禁全禁”。将拒食野生动物纳入健康中国行动,阻断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风险,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社会氛围。
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依法取缔、查封、关闭违法经营场所。全面检查鸟类等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场所,尤其是对农贸市场、餐馆饭店、花鸟商店等其他野生动物及产品经营较集中场所。
4.4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规划
积极开展野猪、狼等致害野生动物的专项调查,通过专项调查,摸清致害野生动物的种群分布、致害情况,积极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致害补偿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5 科普宣传教育规划
开展形式多样的野生动植物的科普和宣教活动。加大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监测纳入各级保护管理机构日常工作。积极开展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活动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利用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挂图、出版物、宣传视频,依托新型媒体、网络平台、报纸杂志等开展多方位的宣传活动。
4.6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6.1推进制度建设,实现法制保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执法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把严打和日常执法结合起来,坚决打击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的违法犯罪活动。
4.6.2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支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捐助和投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
4.6.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政策性强、责任大、管理难,要加强各职能部门人才队伍建设,各县市林草部门要设置独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岗位,对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人员开展各种形式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出台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工作。
4.6.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野生动植物保护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和公益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公众的参与才能搞好。要充分认识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作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增加宣传投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对生态环境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及自治区的有关政策法规,宣传在保护野生动植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要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对破坏野生动植物的典型事件要敢于曝光;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等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和“国际湿地日”等时机,集中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