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张行奇

360281199212080316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党中央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下,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得到了凸显,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需要在生态文明新的时期,改变城乡规划的观念,根据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理性的规划。文章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和乡村建设新思路为出发点,通过对城市和乡村发展现状的剖析,指出城市和乡村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就其解决办法和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引言

城市化的速度逐步提高,更多的问题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将来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基数大,资源紧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使城市化的发展遇到阻碍。为此,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必须重视转型,把生态文明、低碳和绿色转型作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长远策略。

1 城乡规划发展转型背景

1.1 城乡规划和人类历史的发展

要注意城市和农村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城乡规划、开发与改造的角度来看,就是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看。在整个人类发展历程中,生态文明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而不断演变的过程。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的发展逐步走出了对自然条件的限制,尽管发展需要的资源依然来自于自然界,但是,对这些资源的利用,却不再受目前的社会条件所限制。在社会现状与生态环境的界限越来越清晰的情况下,人类所产生和所创造的垃圾废物,仍然会对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地理环境遭到了破坏,生态资源遭到了威胁,从而妨碍了人类发展的脚步。

1.2 城乡规划发展转型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离开生态文明的建设。石油、天然气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国整体发展的同时,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也应立足于生态文明的发展。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每个人都在期盼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人类日常生存与生态文明是密不可分的。各部门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使其能更好地为每位市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中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应坚持顺应自然发展的原则,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对生态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2 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建设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2.1 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寻求着城乡融合的发展,但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往往会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为了加速城乡一体化,对该区域产业投资过多,破环了区域生态,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空气污染,雾霾等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城乡层面上,城乡区域的规划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首先,我国城乡地区的道路结构设计的很不合理,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其次,多数区域因供水问题而对地下水进行过度抽采,导致城区内的地下水日趋枯竭,地基逐步下陷。同时,伴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工业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突出。

2.2 资源短缺日益严重

从我国眼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口很多,尽管我国的资源量分布比较大,但平均分配到每个人身上的资源量很少。受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国家对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相应地,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工业用地的增加,耕地的有效使用越来越少。而在城市中,空闲的用地也变得很紧张。长此以往,在未来几年内,将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我国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而在中国的东部,缺水问题更加突出,用水量已逐步接近临界值。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产业污染引起的水源污染,致使资源品质下降,不能正常利用,二是由于城乡建设对水资源的大量消耗,最终引起了水资源的耗尽。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我国城乡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私人汽车的数目也在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原油供应日趋紧张。

3 生态文明视野下进行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的方法

3.1 天然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为更好的实现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发展的协同,在相互依存、开放的城乡区域,采用积极的生态因素对策,进行保护和补偿景观服务设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我国城乡交界处的城镇绿色空间特征,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屋面防火性能,以提升其绿色效应。绿地总量的增加,不但提供了一个可供大众娱乐、抵御灾害的地方,还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在城市和农村等较易出现温度差异的区域,则应适当改进温度变化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在城乡规划建设的整体计划中,要保证城乡供水资源的充分回收,按照使用的雨水收集体系和下水道体系,建设大容量的蓄水池和废水处理装置,解决城乡房屋排水、道路雨水收集以及城镇生活废水等问题。为了实现循环利用的饮用水,在水中添加一些金属催化材料,从而达到纯净水的目的。

3.2 以建筑设计为导向进行城乡规划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着“以人为本”、“以地为本”的双重压力,导致了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以地促地”的现状。建筑师在进行项目策划时,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所拟定的项目能够满足城市与农村的规划与开发需要。在对城乡规划与城市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后,要想让城市建筑设计达到理性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将城乡规划的内容当作是在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设计方案因素,并将其贯彻到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之中,这样才能确保建筑与城乡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使其成为城乡规划最重要的表现元素。但目前的规划中,规划者忽略了其与城市和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致使其成为一个单独的整体,不能体现出城乡规划这一中心思想。所以,在城乡规划整体建设中,要把城市和农村的规划结合起来。

3.3 对城乡绿色空间进行合理规划

以“低碳”、“绿色”为导向的城乡统筹,既是实现国家生态目标的硬性指标,又是推动城乡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从低碳、环保、绿色的视角出发,要求城乡规划必须具备某种综合性的类型与战略。并在提高城乡资源层次上,对城乡整体空间进行科学、理性的统筹,使城乡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分配,以保障人民的共同权益。在对城乡规划和城市建筑设计中,要以生态文明为理论依据,对城市建筑、城市绿化以及乡镇生态展开协调的布局和设计,使城乡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协调发展。城市建设要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在人流稠密的工地区域,要加大绿地面积,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在城市公路建设中,要建设相应的绿色植物,从而起到一定的绿化作用。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会释放出许多有毒的气体,因此在公路上进行绿化,可以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在城区内,要有至少占城区的1/3以上的绿化面积,要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要对周边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进行维护,使城区内的公共文化和绿化、生态工程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建立工业园区、经济特区。

结束语

在目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应该对城市和农村的规划进行主动的变革,通过对规划技术的革新来提升对土地的使用效率,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妥善处理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天然资源来推动城市和农村建设,日常生活中,把生态和经济作为基本的发展准则,从而形成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

参考文献

[1]高婉斐,杨柳,胡颖超.人居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思考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9(25):73-77.

[2]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泊位配建指标规定的通知[J].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23(24):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