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探“洞”缘,科学趣容臻美——基于“追风”班本综合主题课程活动的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风中探“洞”缘,科学趣容臻美——基于“追风”班本综合主题课程活动的实施

吴欣

武进区新城阳光幼儿园

摘要:《指南》中,深入强调“综合主题活动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通过语言活动、游戏活动等来间接促进综合主题活动概念的理解。”同时,不增强教师的综合主题活动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解决幼儿综合主题活动意识中的实验感。不断提高综合主题活动素养。在“追风”班本综合主题课程活动的实施中,从现实中对风的知识储备为缘起,激发幼儿自主探究风的奥秘,设计“风洞”体验风的形成。在各种主题活动中提高幼儿综合主题活动意识,激发幼儿自主探秘自然的乐趣。

关键词:风;班本课程;综合主题

在综合主题活动中,教师是资源的提供者,也是探究的合作伙伴。综合主题活动中的幼儿教师有多重身份——学习者、设计者、合作者等,很多场景下教师是幼儿探究的重要支持者。支持者的思考角度为“不是我想让孩子学会什么,而是在这个项目中幼儿可能学会什么,以及我如何支持他的学习”。综合主题活动能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帮助教师在其中做出研究和设计,懂得自我探究和总结。综合主题活动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学习,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伴随者和支持者,综合主题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一、幼儿班本综合主题课程活动实施设计

幼儿是探究和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设计和引导幼儿学习的主体,幼儿园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主体间互动的教学相长教育观。

(一)基于互动情境下的综合课程设计

幼儿园在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同时,教师也经历一场生命成长与价值趋向的自我成就。随着综合主题活动不断的深入实施,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提升了多种能力:提高了教师真实情境任务的设计力;提高了基于幼儿经验、水平的观察与支持能力;提高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时间的空间的设计能力。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83465a6fc61eea3d71284a37164efcd.png83465a6fc61eea3d71284a37164efcd

激活资源储备下的综合课程素材

对照《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指标,对园内外自然、社会、生活、人力专题、绘本等多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检索与梳理,深度挖掘资源价值,从中选取适宜的、幼儿感兴趣的课程资源,开展生成性班本主题活动,使资源运用对接儿童课程,关联儿童经验,指向儿童发展。自然资源各种各样的风。树枝、树叶、花朵等各类自然物社会资源风力发电站风洞科学馆生活资源风车、风筝、风向标,测风仪、纸杯、玻璃纸、瓶子等各类物品。绘本资源有风从哪里来》、《追风逐日》、《种风机的爸爸》、《起风了》、《和风儿去散步》、《风的旅行》、《四季有风等。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311fc0c55fb4800ff9f6179cbfda1922.jpg311fc0c55fb4800ff9f6179cbfda1922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c979949d185a09b3e6757417bca23aa.jpgc979949d185a09b3e6757417bca23aa

通过双重准备,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到综合主题活动中来,激活了幼儿参与的热忱,提升了幼儿融入自然科学的奥秘。

二、幼儿班本综合主题课程活动实施策略——以《风》为例

教师遵循科学的设计理念,在班本课程活动中融入带有生活气息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来思考不同主题的内涵,获得班本课程活动的逐层深化。

(一)引发兴趣,培养发现综合性学习的“生活指向”

幼儿在学习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有个整体了解。教师在培养幼儿的整体能力中,需要将幼儿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敏感度进行提高,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燃点。在走进主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一个生活指向的能力。通过巧妙和生活情境的架构,来实现对综合性学习的有效认识。

《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就像水里会出现水的漩涡洞,山洞里面会有一些风,会形成风洞。通过让孩子感受和接触风,产生对于风和空气运动的概念。一根飘动的小羽毛激发起孩子们对风的探索,一起玩 “抓羽毛”的游戏。期间,孩子们发现了自身的行动与风的关系,而后持续的开展了对风的探索,如何制造出风,让风吹动各种物品。

(三)感知体验,培养实践综合性学习的“知识储备”

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幼儿用到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形成对每个“实践项目”的推进,从而更好把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重点。其中还包括幼儿对综合性学习的知识运用。教师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启发幼儿有兴趣和主动做好一定的准备,才能为项目的推进做好充分准备。

大班幼儿有较强的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愿望,且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探究结果的能力。聚焦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趣”追风的起点,“风从哪里来?”“用什么工具可以造风?”在这些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挖掘具有探索空间的新问题:“物品在风洞里都能飞起来吗?能飞多高?会一直飞吗”“怎么样样制作一个让物品一直飞舞的风洞?”以孩子的问题作为导向,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以及观察记录中发现风极具探究性的线索,看见儿童的兴趣和问题,发现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取学习经验。

基于儿童视角,以“疯”狂大行动——神秘的风洞——风力的作用等为探索路径逐渐展开,提供多元探索空间,通过科技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三)深度探究,培养感悟综合性学习的“共鸣效应”

主题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将现实中的学习资源和社会人文主题以及社会问题进行深度整合的一个过程。通过一定的学习,将幼儿旧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过程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将幼儿的学习过程得到激发和应用。在学习中通过一定的自我感悟和积累,实现对综合性学习的品鉴,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和丰富的精神陶冶。

在班本课程活动《风从哪里来》中,教师引导幼儿在操场上寻找测风的位置。

并提供支架语:请你选择一个位置进行记录和测量,哪里有风?出示支架物:毛球球、纸筒、乒乓球、海洋球等。再观察幼儿预期表现:讨论状态,积极动脑,查找材料。幼儿预期表现兴奋,期盼成功,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材料完整测量。

风洞从哪里来

材料1

风的方向

(图片)

(场地平面图)

材料2

风的方向

(图片)

(场地平面图)

温馨提示:

风洞装置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好了,那可以用哪些材料来玩呢?孩子们纷纷收集寻找身边的各种材料,棉花、羽毛、气球、垃圾袋、丝巾……它们真的能在风洞里飞起来吗?聆听了孩子们的想法后,于是,我们对与“扇子与风扇”工具进行了对比使用介绍,邀请有成功经验的孩子来进行现场演示。对风洞游戏装置也进行了大升级。

(四)交流分享,促进交流深化体验

综合性学习需要在幼儿在自己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对学习的深化,从而砥砺幼儿注意交流思考综合性学习带来的体会。从而更好砥砺幼儿学以致用。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和体验得到深化。使得幼儿懂得每学一个综合性学习,不只是自己的知识变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的专题思考能力,以及自己发现社会问题的能力都在进步。

风洞游戏新升级中,在飞行器测试游戏中,小小科学家们通过自己的设计、制作、调整、优化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材料与风力之间的关系。从单一材料到组合材料,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与解决问题。在整个风洞游戏的探索过程中,每一次游戏,每一次尝试,都助推着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持续探索,也像工程师一样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拓展延伸,激发活动移情激思

综合性学习是整合教学资源的有效教学形式,在其中,幼儿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会得到双向的提高。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将自己的实践参与能力得到更好的优化,最终实现一种以心灵感悟和知识交融联合心理共鸣的学习氛围。

如在班本课程活动《风从哪里来》中,教师引导幼儿做一回气象预报员,亲手利用材料,测出了风从哪边来的,还可以按照不同风力选择材料制出既能测出风力,又能测出风向的风向标。教师观察幼儿预期表现,激发其认真倾听。

每日风向记录表

时间








风向








温馨提示(抹油、喝水、服饰等等)








在引导幼儿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说的风都有哪些方向?激发幼儿制作不同造型的风力的风向标,延续制作的兴趣。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幼儿在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中,不仅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自己的用手能力和自己的理解能力在提高,策划和参与能力也在进步。这时候,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活动来提高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帮助幼儿领悟到要将所学的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中去。在自己的参与中,不断开发新的综合实践的主题。如结合自己的班级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际,做出新的探究。如下表

结合生活的主题开发

我爱风车

我家的DIY

结合社会主题开发

风力发电

参观活动

结合幼儿的观察

风筝节与古诗

美丽的四季

通过多样的活动设计,从而实现对班本课程学习的推进,不断帮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才能在进步,自己的心灵和性格在变化,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也在变化。在班本课程活动中,幼儿与“风”深度对话,同时幼儿进行了一次深度之旅,体验到自己需要去“知”,去“行”,最终打开自己的视野,获得了生命的蜕变,知识的积累,才能的积累。

参考文献

[1]陶雨集.以绘本为主导的幼儿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开发[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19.

[2]戈林林.“预”+“遇”主题活动的研发[J].江苏教育研究,2019(02):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