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不同入路手术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手术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分析

宋纪强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新泰 271219

摘要】目的:评价右侧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时,选择肠系膜上动脉(SMA)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住院的80例右半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SMA引导下行右半结肠全肠系膜切除术(CME)引导下行右半结肠系膜切除。观察两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淋巴结切除的数量明显增加,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首次住院天数均无显著性(P>0.05)。随访结束时,对照组有效率为77.50%(31/40),观察组有效率为97.50%(39/40)。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右侧结肠癌患者行SMA优先行CMA切除术,能有效清除淋巴结,降低有效率,且手术创伤小,是右侧结肠癌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肠系膜上静脉优先入路

右半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癌,其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贫血、大便性状改变、腹部隐痛不适等为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腹腔镜下全肠系膜切除术(CME)能有效清除局部淋巴结,是右侧结肠癌根治的标准术式,疗效显著。由于右半结肠的特殊生理学和解剖学特点,以往对其进行的手术大多是对肠系膜上静脉(SMV)进行的手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且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基于肠系膜上动脉(SMA)引导的右半结肠CME术可裸化SMA并清除右侧淋巴结,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右半结肠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21名男性,19名女性。患者的年龄在38-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3±5.22。病变部位:11个为回盲部,13个为肝曲状,12个为升结肠,4个为肝曲状。观察组男性23名,女性17名。患者的年龄在4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3±5.67.病变部位:12个为回盲部,12个为肝曲状,12个为升结肠,4个为肝曲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1.2.1观察组

在右半结肠区采用SMA首选手术方式,对右侧结肠段进行CME切除。全身麻醉完毕后,平卧位,两脚张开,支起颈、肩部,手术中应视病情调整头部高位与右侧高位,在患者脐部下方4cm处做一个小切口,将12mm的TROCAR放入患者的脐部,然后把腹腔镜放进去,探查腹腔,然后在脐部水平线与左侧腋前线之间做一个2cm处的小切口,用作主操作孔,在麦氏点开5mm的切口,插入12mm的套筒作副操作孔。寻找TOLDT间隙,向内分离,从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开始,向上折行到横结肠系膜根部,屈氏韧带右侧的胰腺前,将其逐层分离、解剖,清扫肠系膜上动脉的淋巴结,解剖、离断回结肠、中结肠和右结肠动脉,向外和向上扩展间隙,解剖Henle干、支血管,将胃结肠韧带打开,将回肠系膜根部完全打开,在脐上正中做一个切口,进行体外肠切除吻合[2]

1.2.2对照组

采用腹腔镜下胃肠道微血管首选手术方式,经腹腔镜下胃肠道微血管穿刺。麻醉方法和体位同上,沿着SMV的投射线,沿着它的根部剖开腹膜,依次分辨并分离回肠动静脉、结肠中动脉的右支和右结肠动脉。清扫SMV以右的淋巴、脂肪,分离胃结肠干后,解剖胃结肠干及分支,结扎、离断副右结肠静脉,游离横结肠系膜右侧,余下的操作步骤均与观察组相同。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术中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手术时间,术中阳性淋巴结数。(2)手术后相关康复指标:术后引流量,首次排气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进行比较。(3)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并对入选的受试者进行了12个月的有效随访,肠镜检查患者是否有疑似病变或者新发病变,若有,就说明有无效。

(2)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6.0、Excel等研究工具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n(%)]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术中相关指标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均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比较2组术中指标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d)

淋巴结清扫数目(个)

阳性淋巴结数目(个)

对照组

40

112.35±20.12

64.35±15.30

18.32±3.65

3.82±1.57

观察组

40

103.67±18.65

52.18±12.63

26.31±4.21

4.85±1.46

t

2.001

3.880

9.069

3.038

p

0.049

0.000

0.000

0.003

2.2对比2组术后相关指标

观察组术中引流管拔除时间、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比较2组术后相关指标

组别

n

引流管拔除时间(d)

引流量(mL)

首次排气时间(d)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40

3.85±1.24

342.43±67.24

3.03±0.85

7.85±1.52

观察组

40

4.90±1.32

457.24±76.86

2.92±0.68

7.90±1.61

t

3.667

7.110

0.639

0.143

P

0.000

0.000

0.525

0.887

2.3有效率分析

随访结束时,对照组出现复发患者9例,有效率为77.50%(31/40),观察组出现复发患者1例,有效率为97.50%(39/40)。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目前阶段,CME是一种能有效清除癌变组织的标准手术,强调在腹腔镜下对结肠壁进行锐性分离,对系膜根及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结进行全切,可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大大延长。CME强调了结肠系膜的整体概念,能清楚地显示出系膜的前部和后部,而对中部则不清楚,至于是SMA还是SMV的中间边界,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3]。其中,SMV是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可对病变组织进行有效地清除,但对淋巴结的清除效果并不是很好。根据右侧结肠癌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康复需要,有多种手术入路可供选择,各种手术方法的疗效也有很大的差别,而腹腔镜上动脉途径是一种较新的途径。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它的优点在于:以SMA为靶点,遵循淋巴结的生理性循环系统,能够有效地清除包括回肠动脉根部、右大肠动脉根部和中大肠动脉根部在内的关键区域的淋巴结。另一方面,在手术中,采用打开血管鞘法实现了裸血管,将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并在肠系膜上动脉前不进行血管跨接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器官、组织等生理组织的损害,从而为患者的术后康复创造了最基本的恢复条件[4]

综上所述:对右侧结肠癌患者,腹腔镜下首选SMA行CME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清扫彻底等优点,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严晶,何光习,贺斌.腹腔镜下回字形右下入路术行右半结肠癌切除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6):2712-2715+2729.

[2]潘海华,童锋,卫华松等.头尾侧联合入路在腹腔镜下d3淋巴结廓清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中的临床效果[J].浙江医学,2023,45(14):1541-1545.

[3]孙杨安,邹俊,吴昆等.腹腔镜下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CME在右半结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31):71-74.

[4]张清,腹腔镜下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法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应用价值.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