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13
摘要:美声唱法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的特点与优势,将其应用在中国艺术歌曲中,可以提高歌曲的艺术性和演唱技巧。但由于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应用也面临着挑战。艺术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美声唱法应用在中国艺术歌曲中,从而赋予中国艺术歌曲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关键词:美声唱法;中国艺术歌曲;应用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歌唱技巧,其科学性和规范性使其在世界各地的声乐教学与表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美声唱法的应用有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一、美声唱法的特点与优势
美声唱法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声乐技巧,它的核心在于通过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式,使声音能够在打开的共鸣腔体内完全、均匀地共鸣。这种方法特别强调声音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要求歌唱者的呼吸、发声、咬字等部位要统一而又连贯。
(一)混合声区唱法
混合声区唱法是指在歌唱中能够灵活运用真声和假声,使得声音在不同的声区之间转换时,无论是音高还是音色都能保持一致和自然,没有明显的痕迹感。这种唱法能够让声音的音域得到扩大,同时保持声音的贯通性和咬字的清晰度,增强歌唱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混合声区唱法对于美声唱法来说至关重要。首先,它能够帮助歌手克服由中音到高音的换声困难,使得高低音的过渡变得更加自然。其次,通过真假声的结合,可以利用头腔共鸣加强泛音成分,从而使音色变得更加冰凉、空灵,高、中、低三个声区的音色能够统一。此外,混合声区还能让咬字器官得到较充分的“解放”,使得吐字更加清脆圆润,有助于提升歌唱的表现力。
(二)全共鸣。美声唱法采用全共鸣的方法,即掌握好共鸣腔的混合运用,使各共鸣腔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以此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美声唱法中的全共鸣,指的是充分利用人体的所有共鸣腔体,包括口腔、鼻腔、胸腔和头腔等,以达到声音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种共鸣方式可以使声音变得更加丰满、洪亮和圆润。要实现全共鸣,歌唱者需要始终保持从下到上通过声带贯通的共鸣“管子”,声音的上端集中在共鸣腔的最顶部,下端能像大树一样扎根共鸣腔的最底部。歌唱时,要始终保持这根“管子”的畅通。歌唱基音在胸口到咽部这一段,要全力打开喉咙将这一段接通,再把这段的声音美化好。然后,送到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加以扩大,形成丰富的立体共鸣。全共鸣在美声唱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大型合唱及组歌、小合唱(包括男声小合唱、女声小合唱)还是独唱等多种形式,都能通过全共鸣来提升声音的质量和表现力。此外,全共鸣还能帮助歌唱者更好地表达情感,使声音更具感染力。
(三)重视呼吸。美声唱法非常重视呼吸艺术,强调气息的支持和运用,要求每一个声音都要气息支持,并均匀地托在气息上。歌唱呼吸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等方式。美声唱法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能够得到更多来自横膈肌的辅助作用,使呼吸在深度、气息的应用、控制方面有更大的主动。
(四)强烈的声音表现力
美声唱法的声音具有强烈的穿透力,能够充分展现作品的情感,使得演唱者与观众之间建立起情感交流的桥梁。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深入理解歌词,力求自然质朴,追求高度的艺术表现。同时,还要培养声音的美学观念,提高鉴赏力,使演唱更加合乎美声的要求。美声唱法规范的声音特点包括“通、实、圆、亮、纯、松、活”,这些特点体现了美声唱法在音色表现上的高水平。音色明亮、纯净是美声唱法规范化要求的重要标志。美声唱法在演唱中特别强调气息的控制,强调语气的富于变化及音质的优美,要求歌唱中情感表达真挚。
二、美声唱法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应用挑战
越来越多的专业演唱者开始尝试将美声唱法融入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中,以提高歌曲的艺术性和演唱技巧。例如,在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中,可以通过借鉴美声唱法的共鸣技巧,使歌声更加通透、富有感染力;同时,还可以借助美声唱法的音色控制技巧,使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丰富。但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二者的融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语言差异:汉语与意大利语在语言构成上有明显差异。汉语强调字头、字尾的组成,而意大利语则注重音与音的平滑匀净。这种差异导致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调节真假声的分配比例。
(二)文化差异:中国艺术歌曲多根植于民歌和民族唱法,强调的是民族风格和情感。而美声唱法强调的是旋律线条的连贯优美和一气呵成,不为歌词的语言韵律及节奏所限制。因此,在将美声唱法与中国艺术歌曲结合时,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平衡这两种不同的演唱理念。
三、美声唱法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应用策略
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美声唱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演唱水平,还能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理解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唱法以其独特的发声技巧和声音形象著称。它强调声音的平衡和美感,要求通过合理的呼吸控制和发声技巧,使声音能够在各个声部之间自由转换,实现声音的全面共鸣。美声唱法的这些特点与中国艺术歌曲的需求相契合,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
(二)结合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中国艺术歌曲,如民族歌曲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应用美声唱法演唱这类歌曲时,需要注意保留歌曲的民族特色和韵味。演唱者需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风格,适当调整美声唱法的技巧,使其更适合中国艺术歌曲的表现需求。
(三)注意咬字发音和语言特点
中西方语言在构成上有明显差异。汉语强调字头、字尾的组成,而西方语言则更注重实词与虚词的差别。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演唱者需要正确地认识歌唱语言的特性,并运用舌头与上颚等工具,确保咬字清晰、吐字圆滑。此外,还需要恰当地运用共鸣腔体,美化生硬的声音。在追求美声唱法声音形象的前提下,可以在咬字方法上打破中国的传统手法。不采取传统咬字将字头、字腹、字尾夸张支解的方法,而是采用美声唱法的竖咬字、窄咬字、靠后咬字、前嘴后嘴分开的原则。
(四)借鉴美声唱法的技术训练
美声唱法在发声训练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如胸腹式联合呼吸、声音位置的高位置共鸣等。演唱者可以通过系统的声音训练,掌握美声唱法的基本技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进行演唱。
(五)提升文化认同感
将美声唱法融入中国艺术歌曲中,需要音乐家们提升文化认同感。这不仅可以让国内观众更容易接受,也能增加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喜爱。美声唱法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应用需要考虑到歌曲的民族特色、语言特点以及演唱者的个人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和技术应用,可以使美声唱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提升整体的艺术效果。
(六)尝试建立美声唱法应用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的科学的教育体系
在意大利,美声唱法拥有成熟的教育体系,训练逐渐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为了使美声唱法能够更好地应用在中国艺术歌曲中,可以探索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教育体系。首先,体系应包括生理学、解剖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呼吸、喉部和共鸣器官。学生需要了解喉部和口腔的结构以及如何调整它们以获得最佳的声音效果。在心理学方面,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控制情绪和焦虑,以便在舞台上表现出色。二是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教师应该通过各种练习和示范来教授学生如何唱歌,同时也应该讲解声乐理论知识,如音乐理论、音阶和和弦等。这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美声唱法。三是注重个性化教学。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这可能包括针对学生的弱点和优点进行不同的训练,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歌曲。
结语
美声唱法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应用是融合东西方文化和演唱技巧的过程。通过系统的发声训练和创新的咬字方法,可以在保持美声唱法特点的同时,赋予中国艺术歌曲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作者简介:张帆,大连歌舞剧院二级演员,主要从事声乐表演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