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云南芒市678400
【摘要】目的:进行结核病患者诊断中应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疑似结核病患者97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应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进行检查,后进行病理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病理检查后,67例患者确诊为结核病,其余30例为其他疾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诊断敏98.51%、特异度96.67%、准确性97.94%均较高,且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差异较小(P>0.05)。结论: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有着较高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能够为结核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结核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出的微小颗粒中含有结核分枝杆菌,其他人吸入这些颗粒后可能感染病菌。结核病也可以通过食物、水或接触感染物体而传播。结核病的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咳痰、胸痛、乏力、发热、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等。如果不及时治疗,结核病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并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需要重视结核病诊断研究,确保诊断准确性、有效性,降低误诊与漏诊风险,及早发现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减少疾病对患者生活及身体健康不良影响[1]。文中分析了结核病患者诊断中应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主要为疑似结核病患者97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年龄项目:46-86岁内;均龄项目:(62.43±3.24)岁,对照组(62.49±3.27)岁。性别(男/女)项目:构成为12/18。同类比对后两组显示P>0.05。试验两项要求:伦理通过要求、参与自愿要求。入选条件:①均存在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下降、消瘦等临床症状;②神志清晰;③资料齐全。排除条件: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心理疾病、认知障碍;③精神障碍;④资料缺失。
1.2方法
应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进行检查,后进行病理检查。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采集各个患者静脉血 5 ml,放置到肝素抗凝管中 , 利用相应的试剂盒 , 结合试剂盒内容开展血液样本分析工作。病理检查:通过穿刺的方式获取组织样本,然后进行病理学观察和染色,以确定是否存在结核病病变和结核分枝杆菌的存在。
1.3判断标准
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100%,准确度=准确例数/每组对应总例数×100%。阳性为结核病,阴性为非结核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卡方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
病理检查后,67例患者确诊为结核病,其余30例为其他疾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诊断结果中阳性66例,漏诊1例,阴性29例,误诊1例,敏感度98.51%、特异度96.67%、准确性97.94%,均较高,见表1。
表1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检查结果分析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诊断 | 病理诊断结果 | 合计 | |
阳性(n=67) | 阴性(n=30) | ||
阳性 | 66 | 1 | 67 |
阴性 | 1 | 29 | 30 |
合计 | 67 | 30 | 97 |
2.2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差异较小(P>0.05),见表2。
表2比对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n,%)
方法 | 例数 | 敏感度 | 特异度 | 准确性 |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诊断 | 97 | 98.51 | 96.67 | 97.94 |
病理诊断 | 97 | 100 | 100 | 100 |
X2 | 1.501 | 3.386 | 2.081 | |
P | 0.220 | 0.065 | 0.149 |
3 讨论
从临床实际发展来看,针对结核病诊断会采取皮肤试验、胸部X射线检查等方式判断病情[2]。皮肤试验是指在皮肤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注射点周围是否有局部的红肿反应,这个测试可以检测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反应,但不能确定是否患有活动性结核病。胸部X射线片可以观察肺部是否有结核感染的病灶,但是存在一定误诊、漏诊风险,对于疾病早期患者诊断效能较低。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简称IGRA)是一种用于检测结核感染的检验方法,它通过检测特定的干扰素-γ的释放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该种检验技术的原理是,将患者的血液样本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定抗原(如结核蛋白衍生物)共同孵育
[3]。如果患者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其体内的免疫细胞会产生大量的IFN-γ。IGRA检测方法通过酶联免疫技术,将IFN-γ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并在酶底物的作用下产生颜色反应,从而可以定量测量IFN-γ的水平。IGRA相对于传统的结核菌素试验(皮肤试验)具有一些优势。首先,IGRA技术能够检测患者体内特定的干扰素-γ(IFN-γ)的释放,从而判断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使其有着较高诊断特异性,能够减少由于BCG疫苗接种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误诊。其次,相比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或PPD试验),IGRA技术需要的时间更短,通常只需一次采血和一次实验操作即可获得结果。再者,与TST相比,IGRA技术对已接种过卡介苗(BCG)疫苗的人群结果更具可靠性。因为IGRA技术不受BCG疫苗引起的交叉反应影响,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结核感染。还有,IGRA技术对于筛查患者是否患有活动性结核病的能力较强。它能够通过检测患者体内IFN-γ的释放来评估结核病的活动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结核病。此外,相比TST,IGRA技术的操作相对简单,只需一次采血和一次实验操作即可得到结果[4]。结合文中研究结果,病理检查后,67例患者确诊为结核病,其余30例为其他疾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诊断敏98.51%、特异度96.67%、准确性97.94%均较高,且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差异较小(P>0.05)。这与傅钰[5]等研究结果类似,均证实结核病诊断中应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有效较好诊断效能,效果明确。但是文中研究例数较少,存在局限性,需要对应用价值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有着较高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能够为结核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 丁祥.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系统医学,2023,8(4):56-59.
[2] 赵扬.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养生保健指南,2021,9(8):239.
[3] 蔡国芳.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 智慧健康,2019,5(30):80-81.
[4] 韦红,刘韦卓,张阳. γ-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海峡药学,2020,32(8):182-183.
[5] 傅钰,桂静,李雄,等.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7):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