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小学校610100
摘要:音乐是审美的艺术,是表达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音乐及音乐学科自身的特性,重视与发挥德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受到美的陶治,净化心灵,教化育人。
关健词:小学 音乐教学 德育
一、音乐教育的突出特性
音乐教育在目前的核心素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具体的分析来看,其之所以能够存在巨大价值,主要是因为音乐教育本身具有三方面的明显特性。
(一)审美性
审美性是音乐教育存在的本质特性。就审美特性的具体分析来看,其指的是音乐教育本身具有思想引导性。从音乐作品本身来看,其风格是多样的,有婉转,有激昂,有静谧也有狂野,不同的音乐风格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截然不同的比如狂野风的音乐,其不仅是一种热情的释放,也是一种自由、酒脱的情感流露,静谧婉转的音乐,其对于宁静的环境和平静的心绪传达具有特别好的作用。不同的音乐具有着不同的思想和情绪表达,而体悟并理解这种情绪就是一种审美。简言之,音乐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从而体味其中的美。
(二)教化性
教化性是音乐教育的另一个特性,所谓的教化性主要指的是音乐教有对于一个人的行事风格和性格养成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容易暴躁的人,在常年的舒缓音乐熏陶下,其火爆的性格会一点点的得到改善,最终实现自我情绪的合理控制。在我国古代,音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统治工具,就是因为其有着突出的教化作用。在现代初中音乐的教学实践中,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考虑,利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对其成长不利的因素进行剔除,这样,音乐教育积极的一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学生也会有更为积极的改变。
(三)情感和理念的表达性
音乐教育存在的第三个突出特性是情感和理念的表达性。在音乐教育中,作品本身有自我的情感和理念表达,老师在教学开展的时候会融入自我的情感和理念,所以说音乐教育是作品情感和老师情感的双重表达,学生在作品欣赏和分析之后,课堂当中又存在了学生自我的情感,所以说音乐教育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性。
二、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舒缓、启迪、警示等,引导学生在音乐中获得情感的释放与满足,在音乐教育中,这就是德育的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先是培养人”。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受到美的陶治,净化心灵,由此实现音乐的德育目标。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音乐教材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是通过生动的形式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并且要巧妙处理教材,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生动活泼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一)以教学常规为切入点渗透德育德育教育
要见缝插针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音乐常规。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如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会用一组跳音音阶来集中注意力,或用连续不断的的琶音来提醒学生规范坐姿。
(二)以歌曲教学为突破口渗透德育
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材中的歌曲内容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多样。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的,还有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题材的。教师要树立德育教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勇敢的鄂伦春》、《祖国像妈妈一样》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蜗牛与黄鹂鸟》、《小小少年》、《雪绒花》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拍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激起学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要严肃、自豪、情感真挚,这样就会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三)以音乐鉴赏为契机渗透德育
小学音乐教材中,精选了不少民歌和民族风格的器乐曲,如《新货郎》、《回娘家》、《牧童短笛》、《百鸟朝凤》、《赛马》、《秋收》、《金孔雀轻轻的跳》、《空山鸟语》等。教学这些内容,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魅力无穷的民族风情,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民族歌舞、民间乐器,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使他们产生为民族团结、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的自豪感。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倾听那悠扬清丽的琴声,使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牧童们的乐趣。那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感人的乡土气息,使学生激起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以唱游为手段渗透德育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青蛙合唱”,“搭桥游戏”,“填字游戏”“老爷爷赶鸭”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以教师的自身形象为表率渗透德育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对学生的一生都可能产生影响。因此,一个立志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敬业的态度,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
四、结束语
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的渗入德育教育是塑造智力健全、品格高尚学生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选取题材新颗、代表性强、层次分明的音乐题材,来供学生们欣赏、学习和探索,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让“美德”之花,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土壤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陈代春.以美施教 以乐育人——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7(10)
[2]刘春媚.让德育之花盛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J].教育前沿,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