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在康复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缺血性脑卒中在康复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越

济南第一退休干部休养所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在康复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23年1月~2023年12月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49例,常规护理)。分析患者临床转归、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要结局、次要结局、安全结局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转归结局,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肢体功能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引起局部周围脑组织缺血或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周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从而致使一连串神经功能障碍的免疫系统疾病。一般临床表现涵盖突发性猝倒、神志不清、意识丧失、言语不清、偏盲、中风后遗症等一连串临床症状。缺血性脑卒中的紧急抢救和药物治疗在医学影像中不可或缺。相关研究指出,对缺血性脑卒中完全恢复的肿瘤采取更有效的基础护理纠正措施,能够促进大多数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1]。本次研究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23年1月~2023年12月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女25:24,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1.52±3.51)岁;对照组男女27:22,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76±3.62)岁。两组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严重昏迷者;②患者及家属不愿配合。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其主要内容为:对患者的病症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利尿治疗和溶栓治疗,并且告知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此外,对患者的基本生活和治疗方法均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入院1-2天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与患者分享疾病相关知识并开展宣教工作,患者家属全程参与。这样,患者的体位护理就能够由患者家属来实施。患者入院后3-7天,应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正确的用药说明,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并予以全方位的心理疏导。此外,我院康复团队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每次15-30分钟,每天两次。患者入院两周后,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借助脑CT检查评估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告知患者恢复期应注意的主要事项。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对卧床不起的病人的指南。火车。患者入院三周后,参照结合患者病情制定有效可行的康复训练内容,如日常活动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借助辅助器具进行下床训练等。最后,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价。患者出院后,能够对患者的康复状况进行系统的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我们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给患者发放绘本,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患者自身情况。

1.3 观察指标

(1)临床转归评估:主要结局:患者发病后90d,通过电话随访对患者mRS评分进行获取,0~1分(表示优异功能结局)。次要结局:(1)早期神经功能显著改善,治疗后72h患者NIHSS评分降低8分,或NIHSS评分为0~1分;(2)90d时mRS评分为0~2分(表示良好功能结局)。安全性结局:(1)脑出血转化:经静脉溶栓后24h复查头部CT无颅内出血,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经功能缺损加重,随时对头部CT进行复查;(2)90d内死亡,任何因素导致的死亡。

(2)肢体功能对比。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价肢体功能康复情况。

(3)生活质量对比。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OL)对患者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转归评估

观察组患者主要结局、次要结局、安全结局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临床转归评估[n,(%)]

组别

主要结局

次要结局

安全结局

神经功能改善

良好功能结局

出血转化

死亡

观察组(n=49)

41(83.67)

28(57.14)

36(73.47)

2(4.08)

0(0)

对照组(n=49)

29(59.18)

12(24.49)

19(38.78)

9(18.37)

5(10.20)

x2

7.200

10.814

11.976

5.018

5.529

P

0.007

0.001

0.001

0.025

0.022

2.2 肢体功能对比

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肢体功能对比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观察组

49

63.19±5.27

87.51±4.26

25.122

0.000

对照组

49

63.32±5.42

76.82±4.63

13.257

0.000

t

0.120

11.894

P

0.904

0.000

2.3 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观察组

49

58.63±6.27

87.42±4.52

26.073

0.000

对照组

49

59.16±6.39

76.29±4.16

15.726

0.000

t

0.414

12.683

P

0.680

0.000

3 讨论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很高,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尽管当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紧急救援率不断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与预想不同的是,医学影像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与当时人们和医院医务人员的健康思维理念存在着密切的冲突[2]

考虑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会造成大多数患者的肌肉和骨骼功能、语言以及肌力受损,又阻碍了大多数患者时间管理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并参照结合大多数患者心理问题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促进大多数患者早日恢复健康[3]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具有显著护理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雪连,陈荣群,唐琳芳. 基于吞咽功能分级的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23,39(22):3935-3938.

[2] 刘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1):88-90.

[3] 钱晓敏,黄晓云,林苹青. 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疗,2023,42(26):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