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浅谈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曹春良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挑战。本文探讨了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并从构建合理分组机制、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协作任务、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和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推动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分组协作式学习;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

引言: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为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契机。分组协作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探索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必要性

在当前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分组协作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分组协作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实践项目,从实际操作中锻炼并提升专业技能。当今社会团队协作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分组协作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分工合作等综合能力,为未来职场做好准备。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分组协作式学习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实现个性化教学。更重要的是,分组协作式学习赋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权和发挥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探讨

(一)构建合理分组机制

构建合理的分组机制是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前提。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内部成员应该能够相互补充、密切协作,发挥整体合力。分组机制也需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适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分组的高效性。

以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分析数据》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基础测试,了解每位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然后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将积极主动、善于沟通的学生分配到不同小组,作为小组的协调者和推动者。将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合理分配,实现优势互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某些小组成员间存在沟通障碍、分工不均等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小组的高效运转。将性格相投但基础参差的学生重新分组,促进其的互帮互学;或者将学习态度较为散漫的学生分散到不同小组,避免相互影响。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富有弹性的分组机制,每个小组都能凝聚一股积极向上的合作力量,为分组协作式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协作任务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协作任务是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协作任务,这些任务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也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合作。

以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初识大数据》章节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实践项目。教师向学生介绍大数据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份包含大量原始数据数据集,要求学生小组利用所学大数据分析技术,从中发现有价值信息或规律。由于数据量较大,单个学生难以完成,必须通过小组内部的分工合作方能高效完成。一部分同学负责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另一部分同学负责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再由其他同学负责总结和陈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及时对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项目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引导学生总结大数据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夯实所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是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密切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度和协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

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初识程序设计》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其通过分组协作方式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程序设计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进度落后或遇到瓶颈的小组,教师要及时上前了解原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小组陷入困境而无法前行。教师也要鼓励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让成员们相互启发、思维碰撞,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某个小组遇到了代码调试困难,组员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思路,但谁的方案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内部进行头脑风暴,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并引导其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最终找到合理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专业上的指导,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小组讨论,引导成员们互相尊重、包容不同观点,培养良好沟通习惯和协作意识。只有小组内部成员能够真正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知识和思维碰撞才能产生更大化学反应。

(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是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对学生在协作过程中的表现、成果和贡献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生在协作中不断进步。

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运用典型算法》章节为例,在评价环节,教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协作过程和最终成果进行全面考核。教师需要进行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每个小组成员在协作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尽职尽责完成分内工作、是否与他人有效沟通协调等,都应纳入评价范畴。教师可以通过现场观察、随机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协作态度和能力进行评判。教师需要进行结果性评价,重点关注小组最终交付的项目成果质量。算法设计是否合理、代码实现是否高效、测试用例是否全面等,都应作为评价依据。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进行项目答辩,或者通过测试用例对代码进行评测,对项目成果进行综合评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环节中来。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对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评分,并将这些评分纳入最终的评价体系中。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教师能够全面考核学生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的表现,激励其在协作中不断进步。

结束语: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展望未来,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持续优化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实施方式,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分组协作式学习也可以为中职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相信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下,中等职业教育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杨芳.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05):145-148.

[2]宿敬巧.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22(12):76.

[3]张文彩,米黑班·扎依提.探究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十五辑,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