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 2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肠梗阻治疗中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04~2024.04就医的小肠梗阻患者60例,按随机法均分2组,对照组行常规鼻胃导管,观察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比对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腹痛和腹胀症状,并缩短其排气排便时间,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建议广泛推广。
【关键词】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梗阻;症状改善;临床疗效
小肠梗阻作为普外科中常见急腹症类型,通常是由于多种内外因素引起小肠肠道发生机械性阻塞,主要表现包括腹胀、停止排便和排气等,有着发展迅速、发病急、并发症多等特点,一旦此疾病发生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导致肠道吸收功能大幅下降,促使大量的体液流失,不仅会增加感染性休克发生风险,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到患者生命[1]。胃肠减压属于此疾病重要干预手段,常规的鼻胃管治疗由于插入深度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吸取小肠内部消化液体,因此在处理小肠末端或低位梗阻时,其减压效果并不理想[2]。此试验旨在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此类患者的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纳入者均患小肠梗阻,总计纳入60例,分组选取随机法,对照组:年龄22~80岁(51.45±6.84岁),男17例女13例;观察组:年龄范围最低最高为25岁和78岁,平均51.17±6.49岁;男女数量对应15例和15例。两组的各项资料经对比后均无差异,有着可比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鼻胃导管实施治疗,并予以禁食、纠正体内酸碱、水电解质失衡、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经鼻肠梗阻导管,借助胃镜直视,将肠梗阻导管的前端通过幽门后至十二指肠降段,之后将10~20mL的蒸馏水注入至导管前气囊,在置入导管后,外接上负压吸引盘。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临床疗效,无效(症状与体征未改善,或症状加重);有效(症状得到改善,X线检查结果显示为液气平面得到改善);显效(腹痛、腹胀等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明显改善,肠鸣音基本恢复正常,经X线检查后显示无液气平面);经对有效与显效率和计算后得出总疗效率;
(2)症状改善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1.4数据处理
以SPSS 27.0的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连续变量(符合正态分布)选择以均值与标准差(x±s)的形式进行呈现,以t检验两组间的差异;对于分类变量,采用百分比n(%)展示,以卡方检验差异,当P<0.05时,表示结果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疗效率高,差异明显,P<0.05。
表1临床疗效(n,%)
组别 | 例数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总疗效率 |
对照组 | 30 | 7 | 14 | 9 | 23(76.67) |
观察组 | 30 | 1 | 17 | 12 | 29(96.67) |
x2值 | - | - | - | - | 5.192 |
P值 | - | - | - | - | 0.023 |
2.2 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指标优,差异明显,P<0.05。
表2 症状改善时间(x±s,d)
组别 | 例数 | 腹胀腹痛缓解时间 | 排气排便恢复时间 | 气液平面消失时间 | 住院时间 |
对照组 | 30 | 5.07±1.49 | 6.74±1.96 | 9.23±2.01 | 10.23±2.51 |
观察组 | 30 | 3.24±0.85 | 4.21±1.23 | 7.59±1.45 | 8.41±1.89 |
t值 | - | 5.843 | 5.989 | 3.624 | 3.173 |
P值 | - | 0.000 | 0.000 | 0.001 | 0.002 |
3讨论
在临床普外科常见的危重症类型中,小肠梗阻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梗后阻,小肠的蠕动功能将会受到限制,导致肠壁的防御能力降低,进而使肠道膨胀,易增加穿孔、绞窄或菌群失衡等情况发生,进而引发一系列复杂且危险的症状,甚至还会对多个器官的功能造成影响,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3]。胃肠道减压是治疗此疾病常见非手术方法之一,传统鼻胃管的置管深度在45至55cm左右,这对于清除小肠深处残留物质效果不佳,且还可能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4]。经分析此实验的数据,发现在临床疗效(76.67%和96.67%)以及腹胀腹痛缓解时间(5.07±1.49d和3.24±0.85d)、排气排便恢复时间(6.74±1.96d和4.21±1.23d)、气液平面消失时间(9.23±2.01d和7.59±1.45d)、住院时间(10.23±2.51d和8.41±1.89d)各项症状治疗指标上,相较于对照组的症状,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整体借鉴应用价值更为理想。分析原因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与传统的鼻胃管治疗相比,经鼻肠梗阻导管的长度达300cm,经通过幽门后在前端气囊注水使其膨胀,膨胀后的气囊会借助肠道蠕动与气囊前端的导子重量,缓慢延伸至肠腔,直到接近梗阻的位置。此导管的设计包含多个侧孔,用于吸取梗阻近端液体及气体,有利于减轻梗阻近端肠管的压力,从而缓解肠梗阻的症状
[5]。
从上述结果可知,在小肠梗阻治疗过程中,采用经鼻腔的肠梗阻导管进行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腹痛与腹胀症状,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有顺, 黄骥, 汤建华等. 咀嚼口香糖联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3, 30 (15): 8-12.
[2]郑伟, 谌外华, 江福生等.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J]. 医学信息, 2021, 34 (24): 61-63.
[3]王培儒, 焦多延, 苏建超. 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急性小肠梗阻临床效果分析[J]. 甘肃医药, 2021, 40 (06): 507-508+514.
[4]姜健, 薛谦, 李建超. 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应激的影响[J]. 北京医学, 2020, 42 (08): 772-774+778.
[5]吴国聪, 姚宏伟, 郭策. 鼻胃管与经鼻型小肠梗阻导管在不同位置和类型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 19 (14): 1478-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