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羊台苑第二幼儿园
内容摘要:文章归纳出在幼儿园建构游戏教学中,教师在建构过程中应采取的支援策略:第一,抓住幼儿建构的兴趣,并给予支援;二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建设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帮助;三是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独立地构建自己的空间。3到6岁的孩子们,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都是非常强大的,而且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因此,利用户外建构游戏,能够很好地培养出幼儿在动作智力、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户外建构游戏可以被认为是课程游戏化的结果,也可以被认为是区域游戏的一种扩展。而通过合理、科学的户外游戏指导策略,能够提高幼儿的合作水平,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肌肉控制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游戏的计划,从而培养出他们的韧性。为此,本文就如何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课外活动的价值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结构游戏,教师指导,支持,策略
引言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并且是幼儿获取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幼儿在玩耍与游戏的过程中,会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积累丰富的经验与知识。因此,幼儿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学习的过程。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教师应该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指导策略,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
幼儿在参与建构游戏时,可以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拼接、搭建、造型等方式,锻炼其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因此,构建游戏对于孩子们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进行保障建构游戏,教师应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合理指导,在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时,教师的指导能够影响到幼儿的建构技巧以及游戏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的引导在儿童游戏建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部门颁布的关于幼儿的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尽最大能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推动者、支持者。”在前期阶段,教师应当对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全面的理解,对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进行充分的预设,以便更好的制定出相应的指导。在幼儿进行建构活动时,教师的合理指导,可以有效地支持并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想象力,使幼儿对自身的知识与经验有更好的了解与把握,从而促进工幼儿建构演戏的发展。
一、幼儿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平铺、堆砌、组台等方式,积极地展开各种认知的建构,最终获得心理和经验的满足。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建构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幼儿园游戏,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这两个方面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它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活动过程的特殊性,建构游戏具有其它游戏无法取代的独特价值。所以,科学地进行建构游戏,将会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建构游戏对促进幼儿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从艺术领域、健康领域、语言领域、数学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五大领域对幼儿的主体性等七个方面,对建构游戏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论证。建构游戏除了具有认知发展及社会性发展的一般价值之外,还能促进幼儿的综合性、整体性、终身性的发展。建构游戏在儿童的概念发展、心理理论、社会能力、智力、操作性思维、发散思维、观点采择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幼儿建构游戏的现状
在当前的教革形势下,幼儿园的阶段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为重点,提倡“拒绝幼儿园小学化”,这样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学生长时间地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而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导致了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低下。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建构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在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这方面,相对于占主导着社会认知的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对幼儿客体认知这方面有更大的帮助。比如,幼儿通过观察与操作建构材料,积累了许多关于材料的性质、形状、大小、颜色、质量等感性经验,然后可以将这些感性经验转移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与此同时,在构建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地进行构建,从而获得材料与材料之间关系的经验。孩子们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比如:整体与部分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该如何保持平衡,该如何稳定建筑物等,从而获得了空间方位、数概念、平衡等早期的科学经验,为今后的认知学习打下了基础。此外,一个完整的建构游戏,都需要经历从设计、规划到创造等一系列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多样化和复杂性,能够对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总之,建构游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别是对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建构游戏能积极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对儿童社交行为的影响上,多数人相信角色游戏的效果要好于建构式游戏。由于角色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游戏,儿童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来内化社会规则,并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但是,实际上,通过构建游戏也可以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有研究表明,当儿童有足够的构建材料时,他们会与同伴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儿童在进行专题建构活动时,往往需要与同龄人协作进行沟通。此外,如果与具有较高社交能力的孩子一起玩耍,他们会有更多的机会通过交流、观察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所以,我们不能低估建构游戏在培养儿童社交技能方面的作用。
(三)建构游戏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建构游戏是幼儿进行的一种艺术造型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将社会、自然中的美表现出来。由于建构材料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搭建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可以对自己建构的作品进行结构、颜色、布局等方面的修饰,从而达到塑造自己的目的。例如,在拼图游戏中,儿童会有意识地与同伴做比较,力求让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更美。比如,有些小朋友会对雪花的色彩情有独钟,而且在拼装时,也会有一种近乎对称的美感。因此,在构建游戏中,儿童可以学习到大量的造型艺术知识和建构技巧,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的兴趣,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建构游戏能针对性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在建构游戏中,儿童持续地进行抓握、堆放、拼搭等物体的操作,这有利于儿童感知运动技能的发展。例如,用拼搭塑料棒、雪花片等小构造材料,能够对手部动作的准确度进行提高,从而对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进行发展,同时还能够对手部小肌肉群进行锻炼,从而为儿童未来的书写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搬运大型构筑材料的方式,能够对儿童进行运物行走的能力进行训练,同时还能够让他们感觉到身体的重心运动,从而促进他们大肌肉群的协调发展。而在户外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比如玩沙等,可以让幼儿接触到户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关节间的灵活度,从而可以获得全身心的活动。
三、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建构的形式
幼儿建构的方式可以分为单人建构、小组建构和集体建构三种,而在台面建构活动中,单人建构占多数。在室内设计中,团队合作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主题活动中,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二)环境规划不够合理,活动时间与场地不足
环境规划是构建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育教学板块要求教师明确不同的游戏区域定位,分析各个区域的重要功能,真正实现多方联动。情境游戏的区域规划最为关键,但是教师没有站在不同的角度加强对环境规划工作的改进及创新,其中辅助材料的使用频率偏低。很少有教师能够结合不同活动开展的现实条件,对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进行分析,忽略了对幼儿个性特征的研究。最终导致一部分活动材料直接被浪费,因此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教师过度干预指导
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特别是大型的建构,需要幼儿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创造力和想象力。然而,因为区域活动的时间不够长,或是因为有大型的活动,老师们不敢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进行操作。因此,在现实中,老师们经常会用自己的观点来对孩子们的想法进行干涉,有的时候老师会直接对孩子们进行干涉,而不是对他们进行引导,也不是对他们进行启发,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教师对儿童作业的重视程度过高,对儿童的纪律要求过高,但缺少有效引导。最后,终于轮到了一个大班的小朋友,他们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一下这个游戏,当他们看到游戏的原理图后,就开始讨论如何“激流勇进”这个游戏。老师答应了,不过“激流勇进”难度比较大,再加上大家的时间都不多,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事情。老师在建造,学生在传递资料。类似于上述的情况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情况,老师们经常会为了节约时间,就会直接出手,帮助孩子们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难题,虽然最终将作品构建出来,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们的真实水平,并且下次孩子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也不会这样做。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同时,这也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种依赖别人的心理,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很难自己去解决。
(四)材料种类单一,数量少,辅助材料缺乏
丰富的建筑素材是儿童进行建筑活动的先决条件和依据。构建材料种类单一,数量少,辅助材料缺乏,造成了作品场景单一,规模较小,儿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容易引发抢夺材料等问题。
(五)材料投放年龄段划分不清晰,缺乏层次颜色的划分
幼儿在大、中、小三个年级中,所使用的构建材料的种类都是大致相同的,带班老师会把原班人马的构建材料带到新的班级,并且不会对这些材料进行更新,而是一次性将它们放到构建区中。在玩完之后,老师没有指导孩子们把玩的东西归类,把玩的东西胡乱的放在一起。一方面,幼儿对材料的分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会注意区分材料的颜色,在活动中,幼儿对建构物色彩搭配不合理。
(六)幼儿积极性较低,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及评价能力
在构建游戏之前,老师们没有制定好的规划,孩子们在没有明确的主题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去构建。儿童每日建构的主题比较单一,儿童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他们更愿意参与角色的游戏。在构建游戏的时候,老师们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幼儿构建的内容上,或是只是起到了维持纪律的作用,而对于幼儿的建构技能以及颜色的搭配,老师们却很少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老师们热衷于评估建筑作业,而忽略了对儿童学习质量的评估
。
四、教师指导的现存问题
当前,不少幼儿园已开始意识到教师指导在幼儿游戏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可否认,当前教师指导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周红梅的研究表明,在儿童建构游戏中,教师的引导存在着五个问题:(1)建构游戏的时间安排存在着次数少,时间短的问题。(2)游戏的题目大部分是老师给出的,很少有孩子主动给出的题目。((3)制作游戏的素材不多、不多、不完善,影响了儿童的操作能力。(4)在构建游戏过程中,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引导不到位,出现了缺失的现象。(5)教师对儿童创造行为的评价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对儿童创造行为的评价空洞,单一,语言简洁,概括,无法对儿童创造进行正确的评价等。其中,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主要以灌输观念为主,而丧失了儿童真实的游戏体验。
(一)材料更新周期长,缺少新鲜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幼儿园中,构建材料的更新换代时间很长,一般一到两个学期都不会改变,还有一些班级的构建材料一年又一年的重复利用。在这种条件下,很多塑料结构块会出现褪色、斑驳、破损等现象。儿童对这种类型的积木及构建材料容易丧失兴趣,从而影响儿童在构建过程中的游戏体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每个班级开展建构区的时间通常比幼儿园规定的要短,这主要是由于幼儿不能在建构区内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对建构区内的物品进行消毒、清洁。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并没有为孩子们准备足够的构建材料,也正是因为如此,孩子们才会失去进入构建区域的机会。
(二)教师投放游戏材料的数量与质量不够科学规划
老师们觉得让孩子们自己去玩,会有很多的要求,但是越多越好。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整理玩具、物品,幼儿园教师往往会限制甚至禁止孩子在建构区内自己玩。除此之外,在进行幼儿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应该拥有的建构材料数量的不明确,经常会导致幼儿建构材料收集整理时间不足、整理材料混乱的情况出现。但是,材料来不及整理,势必会造成一日生活流程流畅性不足。很多老师都只知道在小班级里要更多一些,在中等班级、大班级里要更少一些,但是对于要少一些,却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
(三)教师指导幼儿建构游戏时所出现的问题
在五个干预类型中,教师的实施时机不当,当幼儿出现游离于游戏之外、出现安全隐患、严重干扰游戏的时候,教师的干预行为较多。当儿童的游戏出现简单的重复和不合群的行为时,老师会选择进行干预。在游戏简单的重复,多次尝试失败,以及游戏互动障碍等情况下,教师干预的行为相对减少。教师在进行干预时,其干预的时间常常把握不准。过早地介入,会对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或许,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来解决他所面对的问题。但是,因为教师的提前介入,会将幼儿的思维扼杀在萌芽状态,对幼儿的探索不利。而插手太多则会浪费孩子们的游戏时间,让孩子们失去了一个好的游戏体验。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
大班级幼儿及教师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考察。教师在每天的观察时间段内,在该班进行建筑游戏中,观测该班建构游戏的过程,以教师对建筑游戏的安排、指导方式、策略及指导效果为中心进行观察并记
文献法:以研究目的或题目为基础,经过查阅文献来获取相关资料,从而能够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同一且精确的掌握信息的一种方式。各人学科的研究过程都适用于文献法。文献法可以使我们初步认识有关问题的历史以及现况,并目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事情的全貌。
(三)研究过程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是以搜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等为手段,对关于教师在建构游戏中的指导策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现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和支持。大班儿童的能力发展很快,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很强,个性差异也在逐渐增大。通过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在比赛中突显出独特的特色。老师把游戏作为一个载体,去观察、去了解孩子,去跟随每一个孩子经验发展的轨迹,让孩子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去主动地去探索。通过这些活动,老师们可以对儿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了解儿童的发展需要,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目的。
六、幼儿园建构游戏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
区域游戏属于一种自主性的探索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容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用图示来满足幼儿自主学习、在玩中学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去,指导孩子对身边事物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观察,从而提高孩子的观察力。父母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以提高孩子对生活的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一些与图书区有关的图书,如建筑图等,以扩大孩子们的眼界。老师可以在建构区墙上张贴一些建筑的图画,对孩子起到一种无形的感染作用。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1.提升专业素养
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构建游戏的价值是无法实现的。首先,儿童观对教师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要做好一名幼师,必须坚持自己的本心,对孩子充满爱心。其次,老师们要有关于建构游戏的理论知识,要经常阅读关于建构游戏的书籍和杂志,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建构思维和建构技巧;最后,老师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建构游戏中有引导作用,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要增加他们对游戏的引导次数,要在孩子们的建构技巧和老师的刻意引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首先,要充实游戏素材,不但要从幼儿园的角度去购买,还要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让家庭更好地配合。其次,选用比较少有结构性的素材。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半成品材料,都更适合大班幼儿的能力,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有更大的帮助。最后,要有丰富的多样性,如果玩的时间太长,孩子们就会感到厌倦,从而对玩游戏失去了兴趣。儿童玩玩具的时间长度对儿童玩玩具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对建构游戏的有效时间进行提升,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与建立,这就需要老师对讲解时间和整理资料的时间进行更好的规划,确保孩子们的游戏时间。
3.游戏中把握指导方式与时机
这种单一化、不平衡化的教学模式,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深刻思考。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孩子的思维是随着孩子的图式而发展的,所以在玩游戏的时候,百先要通过观察孩子的活动来理解孩子的图式,所以,老师要先确定孩子的目标和孩子的要求,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刺激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域,让孩子形成新的图式。在指导方法的选择上,更要求教师在干预之后,尽量减少对孩子们的影响,比如说,用平行游戏来给孩子们带来灵感,或是作为孩子们的游戏者,加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果在幼儿的建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建构技能过于简单,或者同伴之间发生冲突,那么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展开指导。通常情况下,单纯的询问或建议和约束纪律都是一种没有效果的指导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要多加总结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从而提升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把握评价环节,保证评价地位
在游戏教学中,游戏评估是一种特别的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建构游戏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指出建构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普漏问题和重点问题,这样,才能使操作更上一层楼。同样,也不能因为时间问题而将评价环节取消,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就很难通过直观的方式,看到孩子们的优秀作品,也很难找到他们的困感或兴趣,从而明确出评价的主题。使用适当的评价方法,既可以让孩子们和老师们一起提高,也可以真正地实现建构游戏的价值。
(三)提高观察力,获得想象加工原材料
儿童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儿童的创造能力。一个人的表象愈多,他的想象力就愈多,相反,他的表象愈少,他的想象力也就愈少。儿童一旦不注意,就很难想象出对象的特点和形状。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多种感觉,去与外部世界进行接触,让他们去看、去摸、去闻、去听,在他们的脑海中存储着大量的表象,这样,幼儿就可以从单纯的依赖实物思维转变为凭借大脑中的表象思维来进行思考,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这样,他们在建构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也就有了可能和依据。
(四)把握评价环节,保证评价地位
在游戏教学中,游戏评估是一种特别的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建构游戏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在建构游戏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重点问题,这样幼儿的操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不能因为时间问题而将评价环节取消,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就很难直观地看到幼儿的优秀作品,也很难发现大家的困惑或者是兴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评估对象的界定,采用适当的评估方式,既能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发展,又能使学生在构建游戏中获得真正的价值。
(五)引导幼儿观察建筑物的结构,丰富搭建的前期经验
建构游戏指的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构建材料,从而反映出儿童对周围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印象,它是以表象为基础来实施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指导孩子们去观察建筑物的特点,这对于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幼儿对生活中的物体实施了认真的观察后,在大脑中形成了丰富深刻的印象,他们才会有建构的兴趣和动机。不仅是老师,父母也要重视对孩子的指导。大班的幼儿正处于5到6岁的年龄阶段,这个时候,应该重点指导幼儿去观察物体的形状、结构和特征。在这个时候,在构建的过程中,老师们还应该注意引导幼儿去展现出物体的一些细节特征。比如说,在搭建围墙的时候要注意对称性,在搭建桌子的时候要注意平衡性。
(六)教师科学指导幼儿游戏,适时介入幼儿游戏
教师要以幼儿最近一段时间内感兴趣的事物为依据,来创造出不同的游戏场景和主题,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让他们科学地参与到建构区的活动之中。在幼儿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观察者、倾听者的角色,对幼儿当前的游戏活动进行观察,倾听他们之间的口头交流,对他们的游戏想法和被他们多次讨论的游戏中心话题进行初步的了解。如果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就应该扮演一个指导者的角色,以一种精确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干预,对他们进行合理、有效的指导,确保孩子们的游戏可以顺利进行。对幼儿的告状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幼儿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幼儿出现冲突的时候,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幼儿进行沟通,在对幼儿的意图、情感和冲突的原因进行理解之后,才能教给幼儿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水平,并引导发生矛盾冲突的双方幼儿一起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办法,从而提高与同伴之间交流协商的水平。
1.在孩子玩之前,老师会给孩子们讲解一些制作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去制作。
2.在幼儿进行制作之前,老师会先演示一遍制作完成的作品,给孩子们一个参照,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的创造力。
3.不能进入游戏状态幼儿不能进入游戏状态时,主要表现为在构建游戏过程中,孩子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无所事事,无所事事,如果孩子不能进入游戏状态,老师就会进行干预,并对孩子进行引导。
4.有负面情绪的幼儿园里,有不少顽固的,不在意他人感受的孩子。他们只顾自己,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也不愿意帮助别人。这种性格很可能会在群体活动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比如争吵,哭泣,破坏,好斗,以及其它一些不合群的行为。否则,就会引起矛盾。因此,在玩耍过程中,若发现幼童、情绪不佳,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并采用合理化的方式来解决冲突。
5.游戏的重复出现,表明儿童在构建游戏中一直在重复,没有创意,或者不能进行,而建造游戏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当孩子出现重复的游戏行为,缺少自主性或不能进行的时候,老师就必须及时介入并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
6.儿童在进行自主游戏时,如果他们没有相关的认知经验,那么他们的游戏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并且在建立的过程中也很难获得成功。导致孩子们因为挫折而失去信心,跺脚、大哭、扔积木的情况出现。老师在孩子们有这样的表现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指导。
7.在构建游戏中,孩子们是通过堆叠、拼凑来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如果孩子们玩游戏的时候,孩子们玩的时候,或者是使用了不合适的材料,都有可能导致他们的生命受到威胁。在本文中,安全隐患指的是老师认为会对幼儿的安全造成威胁的情况。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安全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如果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发现了安全隐患,老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引导和改进。
(七)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游戏经验,激发再次游戏的兴趣
在每次构建游戏后,首先要做的不是让孩子们将构建材料归位,而是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构建成果。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清晰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从而激发孩子再次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教师和幼儿展开交流和讨论,了解幼儿在建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在幼儿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清晰、完整的表达,并尽可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幼儿敢于表达,大胆表达。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让他们知道自己最近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并抓住幼儿无意间交谈的游戏机会。准确评价幼儿,提升觉察水平,树立准确的评价观,对幼儿实行恰当的、多元化的评价,同时也要引导幼儿积极评价同伴,互相交流分享建构经验。活动评价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需要成人给予评价或反应,得到成人的支持,可以促进幼儿发展,增强自信心。幼师在合适时机给予适当的鼓励可以促进儿童的成长、提高幼儿游戏兴趣、动手实践能力和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不同的评个可以提高幼儿不同方面的发展,有利于游戏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在活动结束后有必要及时给予评价。
在评估环节,适当的评估维度与评估方法,将会对教师期望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促进师幼关系的发展。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也要保持客观的评价态度,避免在评价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个人情绪与心理,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具有公平性,还可能会对幼儿的自信心造成打击,从而降低幼儿的游戏兴趣。其次,在进行评估的时候,老师应该同时进行积极和消极的评估,积极的评估是对孩子们优秀的地方进行肯定,并给予赞扬,而消极的评估则是指出孩子们表现不佳的地方,并进行正确的指导,正确的积极和消极评估需要解释为什么,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进步和努力。最后,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对幼儿的参与程度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仅仅是游戏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要在任何时候都要确保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将幼儿放在核心位置上。要掌握好活动的时间与节奏,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活动的评价之中。无论是通过孩子之间的互评还是自评,这些方式都可以对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进行训练,还可以让孩子们展示并表达自己,从而提升孩子们的兴趣,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结 论
在构建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个人意愿进行充分的尊重,以幼儿的早期经验和兴趣为基础,教师要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一些引导,让他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可以保持一个好的心情,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化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中,儿童们最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建构游戏。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幼儿的能力特点、性格为依据,展开有差异的教学方式,从而针对幼儿展开更好的教育。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儿童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儿童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点的创意,教师要对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儿童感受到创作的快乐,进而激发儿童更强的创作欲望。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指导的过程中,老师们不能将自己的某些模式强加给他们,也不能认为他们就该这样,老师们要鼓励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内,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这个神奇而多变的世界,我们要让他们在建构游戏的天地中,学会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瑛琦,何艳.浅谈大班建构区游戏的评价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9):93.
[2]郑佩芬.浅谈幼儿园建构游戏推进的有效策略:以大班主题建构“华侨大学为例[J].新课程(综合版),2019(8):83.
[3]冯镇.提高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有效策略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9(20):229.
[4]史雪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不足之处及其实现策略探索[J].教师,2019:66.
[5]裴羚亦.幼儿园班级常态数学集体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探索:基于H市J幼儿园大班的行动研究[D].2019.
[6]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1
[7]李淑贤,姚伟著.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方林浅谈教师对幼儿建构游戏的指导.戏剧之家 (上半月) ,2012.3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 (06)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0]陈君.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U.早期教育(教师版),201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