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1
/ 2

急性心梗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

刘辉玲

莱州市人民医院   山东莱州261400

【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急性心梗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1-2024.1月份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评估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抢救时间更短,住院满意度更佳,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整体抢救时间,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值得提倡。

【关键词】急性心梗;急诊急救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即患者出现持续且严重的心肌缺血继而引发部分心肌坏死,患者胸部剧烈的疼痛,引发急性循环障碍,引发心肌急性损伤。随着当前生活压力的增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1]。随着当前医学技术的进展,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开通梗死的血管,实现心肌血液灌注,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从长期治疗可以看出,急诊前的救治时间与患者梗死管道的开通时间对患者的救治疗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故尽可能的缩短患者院前的治疗时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23.1-2024.1月收治的80例患者开展研究,8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64.29±1.24岁,女性为38例,剩余则为男性。对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评价,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开通静脉通路,并为患者提供心电监护,适量浓度吸氧,通过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手术。

观察组患者提供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具体包括:1、在急诊科接到患者或者家属的急救电话时,应保证三分钟内出诊,并充分的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拟定急诊,开展胸痛时间节点管理。患者进入救护车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床旁18导心电图检查,依据检查结果,提供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提供氧气吸入[2]。2、及时将心电图传到医院,与心内科医师沟通,判读患者的心电图结果。3、确诊后,在患者转运的途中提供阿司匹林、替格天洛、瑞舒伐他汀口服。由心内科住院总医师判断患者是否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征,以确定是否需要为患者通过导管室完成治疗,记录患者病情,严格遵医嘱用药,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存在PCI指征时,应及时为患者提供急诊冠脉造影并提供PCI手术[3]。4、患者在转运途中完成知情同意告知并直达介入室,术前为患者提供肝素静脉推注,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到达介入室后,应做好交接班,并签名。5、院内急救,自行来院的患者应由分诊护理人员完成预检分诊,确定患者属于非创伤急性胸闷或者胸痛,开展流程分诊,记录启用的时间节点,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若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的状态,患者在胸痛门诊十分钟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填写管理表,由医师判断心电图结果,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并通知心内科完成会诊,符合指征的,及时将患者送到抢救室内,确保患者处于绝对卧床休息的状态,并提供心电监护,掌握患者的生命状态,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有无心律失常或者室颤。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计量数据使用(n%)表示,通过X2检验,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显佳,p<0.05。

分析两组患者抢救结果(x±s)

组别

总抢救时间(min)

急性球囊扩张时间(min)

住院时间(d)

对照组(n=40)

54.26±8.28

77.54±0.48

11.31±4.41

观察组(n=40)

41.45±10.21

70.45±0.21

9.15±2.65

t

2.671

7.142

5.482

p

<0.05

<0.05

<0.05

2.2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佳,p<0.05。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0

21(52.50%)

15(37.50%)

4(10.00%)

36(90.00%)

观察组

40

36(90.00%)

4(10.00%)

0(0.00%)

40(100.00%)

P

-

-

-

-

<0.05

3讨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疾病的早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一小时之内患者的死亡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故如何缩短患者院前抢救,降低患者死亡率十分重要。当前多数医院更关注如何优化院前抢救,忽略了时间,故有效的规范院前抢救的流程,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合理的指导实际工作,明确院前抢救的重要性,规范相关流程,缩短抢救时间,以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4]

开展程序化的急诊急救护理,对患者的急救时间合理规划,依据相关制度进行急救,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配合度,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而负责手术的医护人员在接到急救任务的第一时间应与患者家属有效的沟通,对手术的内容进行分析,提升患者家属的配合,而患者进入到抢救室后,护理人员应与医生有效的配合,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急救工作的时效性

[5]。而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开展,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院前急救制度,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提供程序化的急诊急救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莫玉菊,罗劲,杨载欣."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 35(7):3.

[2]钱晓庆.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的效果评价[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8):3.

[3]金添.院前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3):3.

[4]刘飞飞.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7):0140-0142.

[5]王雨亭.院前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名医, 2022(14):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