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大足区 402360
摘要:在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和青少年教育的实践中,教育要更有效,一定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围绕“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理念,积极探索以家校共育的方式促进班级建设和学生个体成长,提炼经验,总结成效。
关键词:家校共育 班级建设 学生个体成长 经验总结
教育部等七部委下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都在强调要充分发挥家庭的重要教育功能,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和青少年教育的实践中发现,教育要更有效,一定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围绕“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理念,就家校共育促进班级建设和学生个体成长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经验总结
(一)注重建设好家校沟通和合作的平台,注意细节。
1.及时创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新学期拿到分班名册信息后,在报名前几天,给每位家长发短信,大致内容为“亲爱的XX家长,您好,我是您孩子的班主任XX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期望我们能携手合作,让XX同学在我们共同的关心和努力下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提醒家长保存班主任号码,邀请家长添加微信号,建立家校共育群。
通过这种方式,很快和家长建立起联系,让家长和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和真诚,也让即将面对新环境,适应新的高中生活的家长和学生感到遇到困难和疑问,班主任是可以帮助和支持到他们的,增强信任,减少焦虑。
2.注意细节。
比如,家校群取名为 “XX专业XX班家校共育群”,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是需要共同管理和教育的,家长要记住孩子的专业和班级,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中职生中单亲、留守,重组等特殊家庭情况较多,要熟悉学生家庭情况。针对不同家长群体,注重沟通方式。比如,有的老年人不会打字,喜欢发长的语音,打电话像在拉家常,要体会到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在沟通时要带着尊重和善意。对于重组家庭中的“后妈,后爸”,在称谓时,以“XX家长”称呼,强调他们承担着孩子家长这一角色,他们很重要。
3.建设好家校共育平台
相信家长心里装着孩子,愿意看到孩子表现良好的方面。适度分享孩子在校的一些日常生活,如早读、跑操、劳动,参加班级或学校活动、练舞,获得奖励等的照片或视频。让家长真切看到孩子在校生活的点滴,看到孩子的努力和优秀。也让家长感到老师眼里有学生,心中有爱,从而更愿意信任和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此外,定期挑选有针对性的文章或短视频在家校平台分享,宣传普及青少年成长中家长所需要知晓的知识及技能,让科学教育理念潜移默化深入家长心里。
(二)注重家校共育目标的一致性,同时在某些方面体现主次。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在学校教育目标与家庭对于孩子的培养目标之间,达成共识。让孩子享受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关爱。 当面对家长有不同的教养观念,对孩子有着不同的期望及要求时,应求同存异,达成一致。
其次,明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作用及工作重点,关注两者在不同方面的主次之分。既强调二者承担应有的责任,不能出现任何一方的缺位,又注重二者有效的配合,体现主次。
特别提醒,在必要时,班主任要保持自己的立场,体现主次。如,某位家长觉得孩子有事请假就好,对于班主任强调的严格要求反而觉得有点“烦”!这时要冷静下来,着眼于我们共同目标是为了把孩子培养好,提醒家长孩子某时的“态度”跟他的“态度”还蛮像,增进家长的觉察。家校达成一致,孩子在校必然要遵守校规班纪,让孩子不至于在两种规则中感到混乱。同时,当家庭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孩子存在较严重心理困扰时,真诚邀请家长到校进行面谈,可邀请学校心理老师协同工作,对家长开展必要的心理教育,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三)注重在实践中反思与改进。
在家校共育的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反思,既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如对家长不正确的观念和教养方式,要去教育、引导和干预。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局限,工作中的不足。这样,无形中也为家长树立了榜样。
二、实施效果
在家校共育的探索和实践中,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家校共育平台运行良好。
通过家校共育平台,家长们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作息安排,放假安排,安全要求,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比较熟悉。普遍家长也愿意将孩子在家里的一些事与老师交流,遇到困难也会通过家校合作去处理。家校共育群里气氛较轻松活跃。
2、在班级管理方面
家长们对学校的教育,对班级管理比较满意,对老师的责任心、爱心表示认可,在班级要求配合完成的事务上,表现出积极支持的态度和行动。
3、在学生个人成长方面
当家长们可以更多看到孩子们的努力,也能更全面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更多的关注,关心和肯定,他们也更相信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可以得到很好培养的。对孩子在情绪、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扰,通过家校合作,家长们也能理性看待,科学地去处理。
据学生反馈,自从老师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以后,家长对他们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有的父母开始学会表达爱,更信任他们,也更理解他们,教养方式不再那么专制。
三、实施反思
在家校共育的探索育与实践中,回顾自己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关于家校共育的做法,很多是基于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有的是对他人做法的一些借鉴。期望自己能保持开放心态,继续向有经验的班主任们学习家校共育一些好用实用的方式方法。也提醒自己要更多学习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拓展视野,不断实践,增强家校共育方面的工作能力。
此外,家校共育工作还需更细致。比如,回顾有过较深交流的家长,为数不多。从频率看,也很不均衡。比如,对那些看起来比较“省心”的孩子,关注度反而不太够。但是,这群“乖”孩子同样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关心,促进其个性化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童新 李自停生命故事养育法[M].重庆出版集团,2020.
[2]苏珊.福沃德 克雷格.巴克原生家庭[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