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句的言外之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1

文言文语句的言外之意

邵元生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中心校 

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常由于种种原因而不便言明,便将本意隐于文章句子当中,使文章的一些语句有着深刻的言外之意。有时如果不能理解其中的言外之意,就会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下面以三篇文章为例并简要析评如下:

刘禹锡《陋室铭》的最后几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暗示陋室不陋。然后又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总结全文。

这里引用孔子的话,就有着言外之意。孔子此语见《论语子罕》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何有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是说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呢?这里刘禹锡只引用了孔子答话的后半句,略去了前半句,而语意却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就是君子,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只有弄懂作者引用的言外之意,才能领悟本句与篇首 惟吾德馨遥相呼应、画龙点睛的作用。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仅84字的短文。作者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苏轼被贬黄州四年的时候,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初到时寓居黄州的承天寺,苏轼与他步于中庭。作者便写下了这篇短文,透露出他在贬谪中自我排遣的特殊的心境。

文章结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里作者连发二问,却不置答,但意思很明确,月色常有,竹柏常有,只不过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多啊!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其实有着深刻的言外之意,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逐名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一篇送别赠序。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韩愈坚决主张削藩。在他看来,若有人跑到河北投靠藩镇,便是助纣为虐。韩愈很希望朝廷吸纳贤才,但朝廷又使他大失所望。他在《嗟哉董生行》一诗的小序说:县人董生邵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赞扬董生隐居行义的同时,对于董生的怀才不遇,韩愈是同情的。但赞成董生去河北投靠藩镇,显然是违背自己政治主张的。因此,作者的言外之意更是耐人寻味了。

文章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表面上赞美河北,但言外之意则埋伏在古称二字上。古称即历史上如何如何,现在不一定。第二段中作者又说: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笔锋一转,从移向。既然风俗与化移易,那么,如今河北的风俗又怎能不被反叛朝廷的藩镇移易呢?既然河北已非古称的那样了,你董生却要前去,不正证明你丧失忠义吗?

文章最后一段为我吊望诸君之墓一句,表面上是委托董生代为凭吊,实质上是暗用燕国大将乐毅被迫逃到赵国去的故事,来暗示董生:唐王朝才是正统。并拜托董生到燕市上看看复有屠狗者,如果有,就告诉他们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连河北的屠狗者都要劝其出而仕,更何况你怀抱利器的董生呢!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