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 010050
摘要: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很强的课程,只有将教学的方方面面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知识—素养—能力都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护理人才,才能达到国家规划纲要中要求“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本文将从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两个方面对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儿科护理学” 的教学进行探讨。 以期培养“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高质量护理人才,并能为同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教学;课程思政;设计;实践;
前言: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重要的核心课程。 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求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学科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在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并且能够将护理程序运用到患儿及家庭中,对患儿及其家庭实施全方位整体护理。
一、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在要求。 尽管近些年来各高校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但因专业课课程内容、加之课时较少,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程度不够,思政育人的实施局限性还是很大。 医学类专业相对特殊,尤其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人文关怀、职业责任感、合作精神等要求更高,在深入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只关注专业理论学习,缺乏育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于课程学习中,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亟须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在学习的过程中,致力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塑造,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有利于培养知识—素养—能力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角色的护理人才。
二、教学设计与对应思政
儿童与成人相比,其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社会及家庭的依赖性强,但自身的合作能力差,需要特别的护理和照顾;儿童时期好问好学、好动但是自身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保护能力还不足很容易受到意外伤害。这就要求儿科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思想、实践技能和强大的心理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教育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是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也是培养优秀儿科护理工作者的必胜法宝
了解政策法规,建立和谐社会。儿童时期,身体各系统组织和器官的发育尚不完全成熟,自身的免疫能力较低,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较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此外,儿童的病情发展变化快,容易反复波动或迁延不愈,如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是后遗症。促进儿童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需更加健全,各区域之间儿童发展差距缩小,儿童享有更加均等和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 可以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信息、新闻等知识素材,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视频,走进社区向父母家长宣传。 学生在有参与感、体验感和历练感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完成知识理论的转化和思想意识的提升,增强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
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建立循证护理。生长发育的过程贯穿整个儿童时期,即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解剖、生理、病理、心理、疾病等方面均与成人不同,并且儿童的发展个体差异、年龄差异都非常大,作为医务工作者在治疗与护理方面要尤其注意。 课程教学过程中与同学们讨论“儿童不是成人缩影”蕴含的哲学观点,理解儿童年龄分期的方法,认识儿童年龄分期在临床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的观点,推广儿科循证护理。 促进学生在学习与临床工作中,能够积极发现问题,用辩证性思维分析与讨论问题,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儿科护理学的循证护理与实践相结合,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儿童生命质量。
三、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专业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这一理念,让“立德树人” 成为专业教师的神圣使命和岗位职责,牢记“育人”实质,正确处理专业课与思政内容的融入点,冲淡专业教师担心影响教学内容进度这一观点,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历史教育,培养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等课程思政的内容,这对学生的今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实践教学与教学方法
实训室练习与临床实习推动思政教育。在儿科护理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课程内容中较典型的案例,通过多种途径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如使用多媒体设备、角色扮演、临床模拟等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环境中学习。 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可以站在患儿或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够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共情心理,让学生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更加深刻,也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分批组织学生去儿科见习,学习如何喂养、护理新生儿,识别喂养是否满足小儿生长发育所需,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通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观察小儿疾病治疗与抗争的过程,体会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通过学习—训练—体会的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推动社会实践。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将思政教育从“课堂教育”拓展到“校园生活” 和“社会文化”,在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提高“育人”能力。 校园活动中,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开学典礼,别出心裁的横幅和标语,各种主题的志愿活动、义诊活动以及传统节日的庆祝,引导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实践是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课程需求和学生自身需求,可以利用学校安排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联系医院采取床边见习、实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技能,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利用周末,积极走进社区、家庭开展儿童护理指导,如喂养指导、日常护理、体格监测等内容,现场发放学生制作的儿童保健手册,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课程教学评价改革。教学效果评价是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不仅能反应教学中的不足,也利于优化后续课程,也能实现对课程思政教学情况的综合反馈,进而从不同角度提升教学质量。 在儿科护理学考核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教学过程的记录,行为学观察等进行评价、反馈;同时通过量表,学生的心得体会,并结合形成性评价的结果,给予学生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在实训室模拟考核过程中,还应评价护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能力,注重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政素养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能帮助护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史瑞芬. 论“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 中华护理教育,2019,16(08):586-590.
[2]刘冰,牛莉莉,张璐,等. 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J]. 纺织服装教育,2021,33(6):439-442.
[3]尹杰. 情境教学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1(0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