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与现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关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与现状探讨

肖雄伟

资阳市雁江区文物管理所  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本文基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文物保护的理念、原则,分析了当前文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并探讨了相关的技术与方法。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保护理念;保护原则;实践方法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考古发掘是揭示这些宝贵遗产的重要途径,而现场文物保护则是确保这些遗产得以完整传承的关键环节[1]。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原则及其实践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理念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源于文物的双重属性,既是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又是精神文化传承的纽带。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文明的重要桥梁。一旦文物遭受破坏或流失,不仅意味着物质财富的损失,更意味着历史文化的断层和民族精神的失落[2]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应贯穿于整个考古工作过程中。首先,“保护为主”的理念强调了对文物本体及其原生环境的全面保护。这意味着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文物的干预和破坏,保持其原始状态和历史信息。同时,还需要关注文物所处的环境,确保其原生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次,“抢救第一”的理念突出了抢救性保护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受破坏就无法恢复原状。因此,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面临危险或破坏的风险,应立即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确保文物的安全。最后,“合理利用”的理念倡导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文物的合理利用。这并不意味着对文物的商业化开发或过度利用,而是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播等途径,充分发挥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不仅可以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原则

1.最小干预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在对文物进行处理时,应尽可能减少对文物的干预和改变。这意味着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无损或微创的技术手段进行文物提取和处理,避免对文物造成不必要的破坏或改变。同时,在处理过程中还应尽可能保持文物的原状和历史信息,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2.可重复性原则

由于文物保护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可能有更好的技术出现。因此,在对文物进行处理时,应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再处理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在处理过程中采用可逆性的技术手段和材料,以便在未来必要时能够方便地进行再处理或恢复原状。这一原则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

3.预先采样原则

在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之前或初期阶段,应对文物进行预先取样分析。这可以为后续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通过提前取样分析,可以了解文物的材质、结构、工艺等信息,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同时,提前取样还可以避免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对文物造成不必要的破坏或改变。

  1. 少使用保护材料原则

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在确保文物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力求使用最少量的保护材料。因为在实际考古工作中,文物保护处理往往是在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条件下进行的,若随意或过度使用保护材料,不仅可能增加日后实验室保护工作的难度和量度,更可能对文物本身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少量而高效地使用保护材料,成为了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原则。

三、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首先是人才稀缺的问题。由于文物保护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才能胜任。然而,目前从事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大量文物保护工作的需求。这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人才短缺的情况,影响了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需要依赖一定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支持才能进行。然而,目前一些地区的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和设备相对落后或不完善,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例如缺乏专业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存储设备不足等问题都制约了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是重视度不足的问题也是当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出现。这使得一些珍贵的文物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而遭受损失或破坏。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使得一些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方法无法得到应用和推广从而影响了保护工作的效果和质量提升。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技术与方法探讨

1.技术层面

(1)套箱提取技术

套箱提取是一种常用的文物提取技术,它通过在文物周围构建一个坚固的套箱,将文物与其周围的土壤或介质一起提取出来。这种技术适用于大型文物或易碎文物的提取,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文物的原貌和完整性。在操作过程中,考古人员需仔细清理文物周围的杂物,确保套箱与文物紧密贴合,以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护。

(2)湿度控制技术

湿度控制是文物保护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不同材质的文物,需要采取不同的湿度控制措施。例如,对于水饱和度较高的木质、竹质类文物,可以采用清水浸泡的方法保持其原有湿度;而对于其他对湿度要求不高的文物,则可以使用封闭式处理方法来防止湿度流失。硅胶干燥剂是一种常用的湿度控制工具,它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等特点,能够有效地保持文物的干燥状态。

(3)绷带法

绷带法主要用于小型文物的提取,尤其是那些容易破碎或散落的文物。通过使用纤维织物绷带将文物紧紧包裹起来,可以有效地防止文物在提取过程中发生损坏。在必要时,还可以在绷带上涂抹加固剂或使用石膏进行加固,以增强文物的稳定性。

(4)遮光与氮气保护技术

遮光和氮气保护是防止文物受到光化学反应和微生物侵蚀的重要措施。黑色塑料袋具有良好的遮光效果,可以用来保护文物免受紫外线的照射。同时,使用空气制氮机可以隔绝文物与外界的空气和水分接触,使文物处于低温密封状态下,从而保持其原始面貌并延长其保存时间。

2.方法层面

(1)强化人才培养

提升考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考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传授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方法。同时,还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考古发掘人才。

(2)革新保护思维方式

面对现代考古发掘的新挑战,传统的文物保护思维亟待更新。因此,必须将文物保护理念融入考古发掘的每一个环节,使二者在实践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同时,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文物保护科技成果和方法论,以增强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优化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互动机制

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两项工作。在进行考古发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和操作规范,科学制定发掘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案。而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时,也应充分利用考古发掘所提供的信息和启示来不断完善保护策略、提升保护技术。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与协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共同目标,为传承和弘扬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3]

结束语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通过深入理解保护理念、严格遵循保护原则、积极应用先进技术与方法,可以更好地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相信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同时,也应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持续投入和努力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

参考文献

[1]李晓菲.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与现状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2023(2):248-250.

[2]甄里.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与现状分析[J]. 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2(22):276-277.

[3]汪中焰.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与现状[J]. 神州,20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