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金融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金融科技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金融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研究

吴燕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摘要:本研究从科技金融背景出发,建议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学科体系,合理设置金融学科的课程体系。并提出金融科技背景下调整金融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优化课程设计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以实现培养高质量金融科技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金融科技 应用型高校 课程改革 教学创新

一、引言

科技金融是指科技与金融的融合,科技金融背景下金融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既要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实务操作技能,还要精通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然而,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行业的要求,从而表现出一方面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科技金融创新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力争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金融人才。

二、金融科技视角下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专业培养方案滞后,与金融新趋势未融合

目前课程设置过于偏重宏观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涉及金融技术方向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较少,比如建模类课程、计算类课程、开发设计类课程等。

(二)金融专业课程实践缺乏,与金融新趋势相脱节

从当前金融学课程安排上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如下:指导老师自身缺乏从业经历;实践环节的效果评价机制不健全,在就业和考研双重压力下,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且缺少创新。

(三)金融师资队伍结构单一,与金融新趋势不匹配

目前金融专业师资队伍严重欠缺,特别是熟悉金融前沿的教师,主要原因如下:金融类博士基本流向金融行业,导致从事教育的高层次人才较少;跳出金融行业转向教育行业的人才极少,因此缺乏具有实践经验背景的“双师”。

三、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学科建设的途径

(一)调整金融人才培养的侧重点

高校培养金融人才应从金融机构的需求入手,比如对计算机编程、金融科技业务运作、金融科技产品开发、互联网风险管控、数据挖掘、区块链应用等人才需求的状况,积极展开调研活动,更新教学理念,确定金融人才培养方案。金融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通过金融科技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传统金融业态向互联网转型的主要模式、新的趋势、存在的问题等;二是重点掌握金融科技新业态的基本特征、产品设计、运营模式、盈利模式、近期发展趋势和监管要求,包括第三方支付、集合融资、网络贷款、数字货币、供应链等;三是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及防控。

(二)优化课程设计方案

1.优化教材体系

为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新的金融学科体系,首先应当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教材体系,在教材选择上应当兼顾基础性与创新性,经典金融学教材和紧密结合金融科技实践的教材都应纳入教材体系。经典金融学教材固然已经不能胜任金融科技时代的全部教学任务,对于初学者的入门学习大有裨益,能够帮助初学者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紧密结合金融科技实践的教材则反映了当前业界的最新实践成果,是理解当前金融运行逻辑、把握未来金融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和指引,应当在教材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2.学科需要交叉

当今金融科技人才不仅能够从事金融机构常规性的日常业务(如柜台业务)、金融产品营销业务以及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而且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进行金融模型构建、金融产品设计等。与之同时,金融监管更新速度难以跟上金融科技产品的丰富速度,为保证金融科技从业者坚守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必不可少。因此,高校金融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交叉,改变过去学生仅限于了解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离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还有很大距离的情况,故应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因此,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时,应增设互联网课程及思想政治教育,加入金融软件的实践学习,培养学生运用金融科技思维剖析问题的能力。

3.优化实践体系

应当优化实践体系,健全培养模式。一是与金融业界的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统一的培训、考核体系;二是在校园招聘会上增设实习岗位招聘专区,为中低年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三是充分利用金融业的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实习岗位。

4.完善考评体系

改进考试方式,增加课堂与实践应用方面的综合评价。现有的金融课程的结课成绩计算方式应有所更新,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加强实践课以及课后作业所占课程结课成绩的比例,并相应增加金融科技实验课的学分,减少纯理论课程的学分比。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金融科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金融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容忽视。一是加强高校合作,整合师资力量,提升教师金融理论水平。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尤其是高校与金融科技公司的深入合作与交流,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参与到金融科技企业的金融实践活动中,动态跟踪和掌握金融科技前沿发展实情,提升专业技能。三是高校聘请金融从业者与高校金融专业授课老师一起协作授课。

四、结语

应用型高校从事金融学教学的教师应强化金融科技思维,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改进,培养在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金融产品运营等方面,既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功底又熟悉金融行业的跨学科、复合型、高层次的综合性金融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梦,贾砚池.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校金融专业教改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394.

2、王庆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教学改革研究[J].南国博览,2020(8):362-362.

3、刘熠.互联网金融教育教学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22(4):412+414.

4、宋丽萍.人工智能时代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以《公司金融》课程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8):141-144.

5、赵华伟.金融科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40):77-78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浙教办函〔2022〕352 号)《会计学原理A》教学改革阶段成果;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23YGH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燕,生于1979年,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