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房县实验小学
2009年9月份,我由乡下初中调入县直小学,我从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变成了一名小学教师。没来上班之前,心里常常美滋滋地想:“小学生学一些简单的A.B.C.多好教!今后再也不用为初三毕业班的月考成绩、星期天补课、中招成绩而烦恼了!我只要领着小学生们学学英语、唱唱歌就行了,那样的日子该有多好啊!”
从不爱做作业到认真完成作业
50多人的班,并不算大,但是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大有人在,尤其很多孩子不爱完成作业,每次收家庭作业和假期作业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没有做作业,或者说作业忘家里了,作为老师我肯定是心知肚明的,为此我也没少和孩子们的家长沟通过,但是越这样,那些孩子越不爱学习,最后发展到见到课本就条件反射般地讨厌。最后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
通过求教老教师以及翻阅教育教学著作,我发现:如果老师家长对孩子学习逼得太紧的话,孩子会变的比较焦虑,不耐烦,在潜意识里,会对学习产生反抗的情绪。因此,孩子会变的容易遗忘,往往会把刚刚学过的东西一下子全都忘记。因此,我改变了做法,引导家长们在孩子实在不愿意学时,就让他玩会儿,看会儿电视,然后抽出一段时间认真地学习,学完后如果时间早的话还可以再玩一会儿,这样慢慢地孩子愿意做作业了。
从不爱发言到抢着举手发言
也许是他们对英语不感兴趣,也许是他们对于老师的敬畏,在课堂上,不论是遇到自己会做还是不会做的问题,几乎很少的孩子会主动举手,这样带来的弊端一方面就是老师“满堂灌”,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接受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也低,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教师的授课状态。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通过翻阅资料、求教老教师,再结合自身的一些教育教学体会和本班的实际学情,发明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小组教学法,只要有孩子举手回答问题,不论对与错,老师都给计分,小组成员全部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组按照顺序依次给予分数奖励,计分达到一定要求,就可以获得老师的奖励,终于孩子们现在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甚至老师的问题还没问完,他们就高高的举起了他们的小手,还用他们那扑闪扑闪的小眼睛的使劲儿地盯着我,放佛在说:“点我点我点我”,那态势让老师不点他都不忍心了。
等到孩子们都养成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以后,我的方法又发生了改变,只有回答问题正确的孩子才可以得分。这样对他们的要求高了挑战也更大了,也激起相当一部分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孩子在课件找机会问我问题,还有的孩子主动提出晚上到我房间做一会儿作业再休息。
曾经在课堂上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开小差或者走神或者默默听着老师唾沫横飞的孩子,现在终于可以很勇敢的用他们的双手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成绩提升的同时,也体验到了通过亲身试验获得知识的喜悦。现在举手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从对老师敬而远之到围着老师转
还记得刚来的时候,由于担心自己没有教学经验,自己的教学手段是否能被孩子们接受心里完全没底,所以下课的时候总会走进孩子们的游戏场地和他们交谈,在简短的回到我几个问题之后,更多的是对我敬而远之。这让我着实不能接受。
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了几个在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孩子,于是就尝试着和他们交流,才知道这些孩子们心里是把老师摆在高高的“神坛”上的,最怕的就是老师问问题啦,哪里还敢和老师聊天呢。
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又怎么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呢?
在课堂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力争让我的课程呈现方式多样化,让现代的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不仅用ppt、电子白板,视频和音乐、动画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在教授课本知识之余,还利用空闲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些新闻和科技知识,充分的给孩子们创造更多提问的欲望和机会,慢慢的,孩子们跟我走的近了。
公开活动时间,我也是没闲着,带领孩子们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看到我的球技比他们都好,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跟我一个队伍,跟着孩子们一起在球场上左冲右突大汗淋漓,不仅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活动,也让我们的心又走近了一步。下课的时候,总有孩子来喊我,“老师,打球去”
从不爱英语到喜欢上英语
对于有效课堂,我曾经一直以为: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各个环节,高容量、高密度地完成一节课,这样的课堂就一定是高效的,至少是有效地吧,但实际却不是这样的。课堂的有效性是应该融合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才应该是教师倍加关注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是导演,适时的去点拨主角,课堂应该是孩子们的课堂。
“我不喜欢英语,我也听不懂,我也不喜欢Miss Yang.”学校安排我中途接手四年级六班的英语教学时,第一节课就遇到了这样尴尬的一幕。说这话的是男生小伟。
虽然是中途接手。但我也给这个班的孩子上过几节公开课。我自信的认为,大部分学生认可我的教学风格,也比较喜欢我的这个英语老师。但小伟的回答让我愕然。班里的50多双眼睛盯着他,也盯着我。我该如何处理呢?
“小伟,你不喜欢英语,也不喜欢Miss Yang吗?哪怕一丁点喜欢也不行吗?”我笑着问道。过了一会儿小伟才生出手,拇指与食指很不情愿地稍微离开了那么一个小小的缝隙,看上去也就一厘米的距离,意思是“就这么一丁点”。看到这个评价,我的心有点凉。
我沉思了一会儿说“小伟,我们做个约定,每次上课你给我一个不喜欢的理由。一个月后,你还不喜欢英语课,不喜欢Miss Yang,那我上课的时候,你就随便玩,可以吗?”“是真的吗”?小伟半信半疑地问。“当然是真的!”我认真地说。
自从有了这个约定,小伟果然每节课都能找到一个不喜欢的理由。如英语课不好玩,上课只读单词太单调:上英语课没意思,不如上体育课做游戏好玩,不如上音乐课美、好听。还有老师说的英语句子有时候也听不懂等等。看到小伟给出的理由,我决定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原因,对症下药。
于是,我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学生喜欢新奇,我就创造夸张的表演氛围;学生喜欢表现,我就给他们机会用英语PK;学生爱唱爱动,我就尽可能把单词或句子编成歌曲歌谣,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学生爱做游戏,我就在课堂中穿插游戏如开火车或大小声扔炸弹…就这样课堂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上课时眼中迸发的兴奋告诉我:他们喜欢这样的课堂。
一个月后,当我再问小伟时,他毫不犹豫的告诉我“我喜欢英语课了,我也喜欢Miss Yang ”“那你有多么喜欢上英语课和Miss Yang ”.“这么多,比我还长呢”。小伟高兴地张开双臂使劲的往外伸。小伟,这个四年级的小男生,也就1.5米的个头,他极力向后伸手臂的长度也足足有1.5米的距离。他从十分勉强的“1厘米”到发自内心“1.5米”的喜欢,这种变化是由于教师的真正改变,引发了学生的显著变化。
“1.5米”的距离并不遥远,只需一颗童心。“教”是为了“学”,检验“教”的有效是积极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
这一刻,我才真正觉出,原来,做老师可以如此幸福。
作者简介:杨静波(1973-),女(汉族),湖北房县人 本科 任职于房县实验小学 中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