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规则”打开小学体育教学新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用“规则”打开小学体育教学新方式

杨兰娟

福建省三明学院附属小学  365000

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三、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内涵→3.体育品德→体育道德”中,提到“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诚信自律、公平竞争”。这也体现出规则在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为此,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中,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入手,既要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又需使学生在规则的约束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塑造学生优良的品质,发挥以体塑人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规则意识;教学策略

规则意识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并内化为行为约束力的意识。加强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在遵守规则中,掌握各种运动能力,而且有助于让学生将规则意识迁移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提高学生在多种场景下的适应能力,基于此,教师从实际的体育教学环节入手,落实规则意识的渗透,使学生真正在体育学习中约束自我,适应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提高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一、课前:体育游戏,引入规则,培养规则意识

课前引入体育游戏的作用有三:一是发挥过度作用,既让学生由课前放松状态过渡到上课的专注状态,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实现由游戏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过渡,二是让学生活动身体,避免不必要的肌肉拉伤,三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游戏中,引入规则,则有利于让学生更为规范地参与游戏,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同时发挥体育游戏的客观作用。

例如,在体育课程前,教师开展《丢手绢》游戏,通过游戏规则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并运用规则;通过游戏过程中提醒,使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中,达到塑造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在游戏规则讲解上,教师边播放《丢手绢》视频,讲解,并结合学生所围成的圈,去示范,让学生掌握如下规则:一是,选出一位同学,该同学围着“人圈”跑,并在他人不注意时,将手绢丢到“他人”的后边。二是,“他人”在发现身后的手绢后,需拿起手绢,跟着被选同学跑,而被选同学则需迅速在空位置坐下。三是,当“他人”并未意识到手绢在身后时,需表演一个节目。四是,在跑的方向上,采用男生逆时针,女生顺时针的方式。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作为“裁判”,需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及时指出学生在游戏中的违规状况,如跑的方向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遵守规则,又需对一些违规学生作出惩罚,如游戏中交头接耳的学生,使学生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实现热身,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树立规则意识。通过从游戏前和游戏中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掌握游戏规则,既让学生在遵守规则中享有游戏的快乐,也让学生在不断地提高个人的行为约束能力,实现体育育人的目的。

二、课中:开展教学,践行规则,形成规则行为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规则与教学内容“划等号”,即将教学内容以规则的形式出现,尤其可结合具体的内容,引入趣味化的规则形式,使学生逐渐在趣味化的规则遵循中,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规则行为的形成,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运动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可挑选体育基础较高的学生,组成规则小分队,对其他学生的体育规则遵循状况进行打分,使学生逐渐在体育中懂得尊重规则,掌握必要的运动技巧。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教会→勤练→常赛”的模式,通过趣味化的方式,渗透规则(此部分为运动技巧),落实教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戏化练习,做到勤练;以组间竞赛的方式,开展比拼,使学生在实际的体育学习中,以体育内容为规则,促进学生规则行为的形成。在具体教会上,通过顺口溜的方式,使学生记住立定跳规则,“双脚分开与肩宽,小脚站在线后面,一蹲二摆三起跳,小脚前伸跟着地,屈膝缓冲保平衡。”在实际的勤练上,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青蛙跳跃的视频,并通过亲自示范的方式,让学生借助青蛙跳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与此同时,通过小组互助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此种运动规则。在常赛上,教师则以先前选好的规则小分队作为评委,让各个小组开展竞赛,使学生在竞赛中,运用规则展示练习成果,让规则小组在评价其他小组的表现中也养成规则化行为,实现体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课后:表现评价,运用规则,培养规则思维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三种表现评价,实现对学生规则思维的塑造,一是在视频观看中,找出犯规人员的动作,二是让学生参与其他学生的评价中,三是让学生参与比赛,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三个角度入手,落实学生规则思维的塑造。

例如,在开展小学篮球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规则,教师采用视频先导、他评辅助,被评为主的方式。在教学初期,采用视频方式,讲解正常的运球、投球、过人等方式。与此同时,讲授场景的违反规则的行为,如“打手(拉手)犯规”“退人犯规”“进攻侵人犯规”等,让学生对一些违规行为形成科学认知。此后,通过篮球比赛视频的方式,尤其重点播放“犯规”视频,让学生寻找其中犯规的缘由,树立基本的规则思维。此后,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运用轮流评委的方式,让学生轮流作为评委和选手,参与到篮球的训练和评价他人中,使学生在评价他人时,运用所学的篮球规则,强化学生的规则思维,并在被他人评价中,“据理力争”,真正合理运用规则,尤其是通过应用规则,维护本组的小组荣誉。通过表现评价的方式,教师让学生从视频角度,形成对篮球规则的感性认知,并在真正投入到篮球的评价和被评价中,运用篮球规则维护集体荣誉,使学生真正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即规则在维护公平层面的重要性,塑造学生的规则思维。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并在意识上重视规则意识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上,将规则意识运用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使学生既要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并能通过行动遵守规则,尤其是在认识遵守规则重要性的前提下,实现行为的自觉,塑造学生的体育道德。另外,小学体育教师更需要树立迁移思维,注重在塑造学生规则意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场景,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上下学需排队等,使学生真正从体育规则迁移到生活规则,提高学生的行为约束能力,将体育教学效益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焦坤鹏.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J].文渊(中学版),2019(7):43.

[2]易辉龙.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之培养策略[J].体育教学,2020,40(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