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01101
摘要:高海拔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沥青混凝土路面极易出现早期损坏。本文分析了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温度应力大、水损害严重、材料运输不便等。针对这些问题,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摊铺碾压、养护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对策。
关键词:高海拔;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高海拔地区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沥青混凝土由于其平整、耐久、安全、舒适等优点,成为高海拔地区高等级公路的首选路面材料。然而,高海拔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给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带来严峻挑战。
一、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高海拔地区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沥青路面热胀冷缩引起的温度应力远大于常海拔地区。同时,由于气温低,沥青老化速度慢,路面极易出现车辙、低温开裂等早期损坏[1]。此外,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臭氧含量高,加剧了沥青老化。开展施工技术研究,优化材料选型、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能有效减缓温度应力的不利影响,延缓路面老化,从而提升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以青藏公路为例,通过采用抗老化沥青、优化骨料级配等措施,路面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性能明显提升,使用寿命延长了10年以上。
(二)克服施工难题,确保工程质量
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一是沥青、集料等原材料运距远,质量难以保证,且运输过程耗时耗力,材料成本高。二是施工环境恶劣,气温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温度难以控制,易产生温度离析和骨料析离。三是缺氧环境下,施工人员易疲劳,工效难以保证。四是雨季施工,路基含水量大,碾压密实度不足,易引发早期损坏。攻克这些技术难题,须从材料选择、配比设计、现场工艺等方面系统优化。如成都至林芝高速公路施工中,通过优选抗剥落性能好的沥青,有效克服了水损害问题[2]。
(三)指导同类工程,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专业性强,涉及材料、结构、施工、养护等诸多学科领域。系统开展技术研究,揭示材料与结构性能演变规律,优化工艺参数和施工控制手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套技术,对于指导同类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川藏公路为例,通过对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的系统研究,形成了抗开裂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规程,在青藏、中尼等高海拔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可见,高海拔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突破,不仅能推动项目实施,更能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支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温度应力大,易产生低温开裂
高海拔地区受低温环境影响,沥青路面内外温差大,温度应力显著。尤其在冬季,路表温度骤降,沥青混合料收缩不均,极易产生低温开裂。以川藏公路某路段为例,冬季路表最低温度可达-30℃,低温开裂普遍发生。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抗低温开裂能力有限,在大幅昼夜温差作用下,路面极易开裂。温拌沥青技术虽可降低混合料的生产和碾压温度,但常规温拌添加剂对沥青老化和低温性能提升有限。
(二)水损害严重,易引发早期破坏
高海拔地区雨季频发,降雨量大,加之冰雪融水,路面水损害问题突出。一方面,含水率高的路基会降低路面承载能力,加剧车辙、拥包等病害。另一方面,水分会削弱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能,导致粘结力下降,引发剥落。剥落使路面结构松散,渗水能力增强,进一步加剧损坏。
(三)材料运距远,质量控制难度大
高海拔地区多地处偏远,沥青、改性剂等原材料运距远,运输成本高,现场储备困难。恶劣的运输条件,会对材料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如长距离运输导致沥青老化加剧,集料级配发生改变,矿粉流失等。若不能有效控制,极易造成混合料质量的下降。此外,外加剂如抗剥落剂、阻聚剂等复配困难,混合料性能不佳。专用设备如温拌沥青搅拌设备、自动摊铺机等,进场难度大,机械化施工水平受限。
三、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优化对策
(一)合理选用材料,提高路面抗开裂性能
针对高海拔地区温度应力大、易开裂的特点,应优选高黏度、高延度的改性沥青。一般宜选用SBS改性沥青,提高沥青的低温延度和断裂强度,改善路面抗低温开裂性能。同时,掺加抗老化剂,延缓沥青老化,保持路面的柔韧性。在集料选择上,应强化针片状和软石含量控制,提高集料的耐磨耗和抗压碎性能。合理选用机制砂,优化矿料级配,提高混合料的骨架强度和内摩擦力。优化油石比,提高沥青-集料界面粘附性能,减少因温度应力引起的层间滑移。在配合比设计中,应适当提高沥青用量,保证足够的饱和度和膜厚,增强混合料的粘结力和流动性。通过材料优选和配合比优化,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开裂能力,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二)优化施工工艺,减少水损害影响
针对高海拔地区水损害严重的特点,首要是做好路基排水设计,提高路面结构的排水能力。路面横坡应满足排水要求,避免路面积水。合理设置纵向排水系统,及时排除路基水。在摊铺碾压前,应彻底清除基层积水,必要时可铺设防水层。其次,在上面层施工中掺加抗剥落剂,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能。合理选用温拌添加剂,在降低混合料温度的同时,兼顾路用性能。优化碾压工艺,宜采用高频震动压路机,提高初压密实度。适当降低碾压温度,减少因高温引起的粘结力下降。碾压遍数应满足设计要求,避免漏压和欠压。严格控制接缝质量,减少渗水通道。最后,做好雨季施工组织,避开降雨频发期。雨季施工应做好防雨措施,并及时修复雨损路段。通过工艺优化,可有效控制高海拔地区水损害的发生,提高路面耐久性。
(三)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针对高海拔地区材料、设备运输不便的特点,应加强对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建立原材料供应信息台账,优选资质好、信誉优的供应商。加强运输过程管理,改善运输车辆条件,避免长时间、高温下的材料损耗。合理控制集料粒径,减少骨料级配离析。改性沥青宜采用集中供应方式,由项目部统一掺配,提高混合料性能稳定性。混合料拌和应连续均匀,避免离析发生。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出料温度和摊铺温度,确保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加强设备管理维护,提高摊铺碾压质量。做好试验段施工,优化工艺参数,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结语:
高海拔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沥青路面施工提出了严峻考验。本文针对温度应力大、水损害严重、材料运输不便等施工难题,提出了材料优选、配合比优化、工艺改进、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技术对策。
参考文献:
[1]李鹏飞,陈祥.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低温季节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8):120-121.
[2]吴绪启.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