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管控的践行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管控的践行与思考

黄佳琦

中国船舶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21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海绵城市概念自提出以来备受关注,旨在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水资源过度利用、城市内涝、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专项规划管控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其践行与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管控的践行。

关键词: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管控途径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管理和城市内涝等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城乡规划层面,通过制定指导性文件、综合考虑地形和水文条件、推广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湿地和水体、提升城市绿化率、制定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教育、监测和评估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1海绵城市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具有海绵“弹性”特质,能够灵活应对自然灾害,快速适应环境变化。海绵城市建设以恢复式改造为主,以城市生态环境为主要作用对象,有机结合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恢复,节能减排,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例如,采集雨水将其用于草坪灌溉。而雨水收集离不开雨水汇集,其中包括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多个环节。为高效率利用雨水资源,改善、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道路设计提出排水、补充地下水等重点要求,防止发生城市洪涝等问题[1]

2规划管控意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通过规划管控保证城市规划按照合理的规程进行编制和实施。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建设,不单是工程建设,更重要的是海绵的理念融入,不能一撮而就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实行才能融入城市发展宏图中,从而促进城市转型。海绵理念是贯穿整个海绵建设工程的中心思想,海绵建设工程是海绵理念融入的具象体现,因此只有全过程把控海绵工程建设,建立健全规划管控审批机制,将海绵理念深入合进规划目标设定、方案设计、流程审批、施工巡查、竣工验收等阶段的审批流程中,才能形成模块化、流程化的常态化海绵城市建设管控体系。

3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管控的践行途径

3.1加强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

目前,我国海绵城市示范区仍然有限,与城市全年平均径流量(60%以上)控制率不相适应。在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要得到重视,例如,可以在未来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的价值增加到房地产行业中,为社区创造一个繁荣的公共空间。示范区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内涝的频率和影响,还可以使居民更接近绿色植物和清洁水体,使居民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更加愉悦,除了审美功能外,它还增加了生物多样性,缓解了热岛效应,并提高了周边房价,但要避免盲目开发示范区,特别是源头控制措施。

3.2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指导性文件

首先,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指导性文件是城乡规划层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策略。这一文件将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指导。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确立明确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原则。这包括制定明确的政策,鼓励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的海绵城市理念。同时,该文件还应包括详细的实施指南,以确保各级政府、规划部门和城市规划师在实施海绵城市原则时能够具体操作。此外,规划文件还应明确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以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最后,该文件应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新兴技术的应用,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2]

3.3综合考虑地形与水文条件

首先,城市规划应根据地形高低分布合理确定各区域的功能,将高地用于建设,而低洼地区则应用于雨水的暂存和自然排放,以减少洪涝风险。同时,要结合水文条件,选择合适的区域来建设雨水花园、滞洪池等绿色基础设施,以便更好地管理雨水,降低雨水径流的速度,减轻洪涝问题。其次,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要采用透水铺装等方法,以便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下,充实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最后,综合考虑地形与水文条件需要与城市规划的其他要素相协调,以确保海绵城市原则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4方案设计

为贯彻国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障工程安全、经济的推进,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水平,引导设计人员深刻认识掌握海绵城市技术体系的构建,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及地方政策,制定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导则及审查要点》等方案设计的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设计单位在项目设计时,可据此进一步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值、年面源污染消减率等建设目标,分解细化海绵设施类型、规模、技术参数等工程内容,更科学地论证出项目在方案和投资造价上的可行性,从而量化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建设结果的可比性[3]

3.5构建标准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系统性地解决城市内涝和水体黑臭问题,由此带来市政排水的建设理念由单一排水系统转变为“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三段式雨水系统

和以水环境目标为导向、厂网一体、兼顾径流污染控制的污水系统的构建。以排水管渠系统作为基础,发挥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广场和自然水体对雨水的下渗、滞留、净化作用;提升排水管渠和污水处理厂对污染物质的输送和处理效能。海绵城市中,水污染防治和内涝防治不再是市政排水行业一家的任务。排水行业在海绵城市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将水污染防治和内涝防治的任务分解到建筑与小区、道路广场和园林绿化等各个城建方面,全过程系统统筹,各专业协作共同构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海绵城市。

3.6教育与宣传

城市规划部门和政府首先应制定教育与宣传计划,明确目标、内容和受众。计划中应包括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社会群体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以确保信息的全面传达。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合作开展海绵城市教育项目,包括举办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向市民传授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些教育项目还可以包括学校课程的更新,以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教育体系。其次,城市规划部门和政府应制定创新的宣传材料,以便市民更好地理解海绵城市理念。这可以包括信息手册、海报、宣传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材料,以生动形象地传达信息[4]

3.7可持续发展整体观点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整体思考,其目标是消除城市化对水文循环的负面影响,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方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良性的水循环系统,而不仅仅是片段化的人造景观。海绵城市的主要问题与雨水产生和控制、水污染防治等水文问题有关,通过系统方法,将生态技术与人水和谐共处的思想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实施雨水管理的最好的方法是将防洪的单一目标转变为防洪、环境改善、生态需水和再利用等多重目标。同时,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系统思考,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包括灰色基础设施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建设系统三个系统。因此,有必要打破各专业设计过程中的独立倾向。

结束语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需要在控规层面把上位规划提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强制性控制指标分解落实至排水分区、开发地块等不同层次,转化成便于直接操作的具体工程技术指标,从而便于海绵城市规划后续衔接修规具体的建设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2014,14(09):5-7.

[2]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06):26-36.

[3]张亮.西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路径探索:以西咸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6,40(03):108-112.

[4]傅亚琳.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如何落实海绵城市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9(0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