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支持下的班本文化建设——以美“梦”成真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教师支持下的班本文化建设——以美“梦”成真为例

谢良艳

厦门思明实验幼儿园   361000

幼儿园班本文化形成是一个不简单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些可视化的“班级公约”、“班级服务承诺”、室内外的环境创设、家园联系栏等,更是孩子们在这个小集体中共同成长的印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大三班里的班级故事,通过几个有趣的真实案例与大家分享我们“支持与接纳”的班本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一、美梦成真之旅

1.美梦缘起

有一天午睡前,孩子们照常准备铺被子、换睡衣,做午睡前准备。硕硕边脱外套,边看着陆续走上阁楼的女生说:“我也好想睡上铺啊!”这一提议引起了男孩子们的共鸣,他们纷纷说:“我也想上去。我从来没上去睡过。”机灵的一玄马上问我:“老师,我们能睡楼上吗?”……

“咦,可以吗?为什么男生老是要睡楼下呢?能不能支持他们的想法呢?”我心里也在嘀咕着......一场有趣的美“梦”成真之旅开始啦!

教师的思考:

在换床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教育契机呢?首先,男生依据已有午睡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想到楼上去睡。从孩子是环境的主人这个角度出发,我决定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和孩子一起商讨换床的办法,最大程度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让他们觉得我是班级的小主人,我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愿意支持我。于是,一场有趣的美“梦”成真之旅开始啦!

2.男女生想法大交换——我们男生能睡上铺吗?

男生:老师,我们能睡楼上吗?为什么女生总是睡楼上?

采访女生:你为什么喜欢睡楼上?
玥伊:因为楼上有一个好朋友。

煜涵:因为楼上很爽。

希菲:因为我在楼上吹着空调,很舒服。

诗妤:我在楼上睡得着

昀珊:在楼上更安静,更好睡。

  教师的思考:

关于这个问题,孩子们都是表达了最真实的想法,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尊重和接纳他们,孩子们感受到这样的氛围之后,才能更加自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加放心大胆地投入探究。我想,这是班本文化形成的第一步,也是首要前提。接下来就需要探寻如何鼓励他们以最大的热情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3.动脑筋想办法——有什么好办法和女生交换?

    要想实现小小的心愿必须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我们一起来商量,把想到的好办法赶紧记下来。

信成:我睡下面睡得好,就可以跟女生交换。

一玄:跟赵瑾汐去上英语课,问她同不同意。

含章、王靖泽、王佩琳、王博杰:可以用石头剪刀布,输的睡楼下。

邵隐:要安静。

昀正:跟女生打pk赛,比谁打的猎物多。

峻谚:给女生送礼物。

亦好:跟男生玩个小游戏,谁赢得最多谁就可以睡楼上。

钰扬:跟女生PK,7个贴贴就是满星,满星就可以睡楼上。

教师的思考:

活动中,幼儿边讨论边记录,并在互相交流和探讨中知道“用什么样的记录方式可以让自己想想法让别人一眼就看懂”。记录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分享交流行为,更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通过同伴之间记录表的交流和讨论,孩子们可以从同伴的经验中学习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都是活动中有意义的学习内容。

4.心愿进行时——如果能跟女生交换,你想怎么换呢?

子洋:每一月换一次。

艺辰、歆雅:我想每天交换

有的想一个月换一次,有的想每天都交换。到底哪一种更方便呢?经过讨论,我们最终觉得一个月换一次床——比如男生这个月睡下铺,下个月就换睡上铺。

    5.每月一换,高阿姨记不住我们被子的新位置,怎么办?

锴霖:做一个表格跟高阿姨讲

思妤:贴上标志

钰扬、子墨:告诉高阿姨换到哪个位置了

琯彤:在自己的新位置上写上号数

沐涵:要画一个箭号,写上一个男生、一个女生

昀珊:要是高阿姨不知道,我带高阿姨请看一下

6.签下换床协议,我们就是上下铺的换床搭子

每两周的周天下午,我们高阿姨都要入园整理被褥,那到底哪一种方法更便于高阿姨记住换床后的被子要放哪,对此我们采访了高阿姨。经过一阵讨论,我们最终决定一个男生找女生结成好朋友,并签上自己的号数和名字,贴在阁楼旁。高阿姨整理被子时一下子就能看清楚被子该放哪了。

教师的思考:

换床这事在教师眼中可能是一件小事,但是对幼儿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基于换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这是幼儿发现、探索、尝试、实验的最好契机。在换床行动中,幼儿在换床中呈现出的自主解决、互助合作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惊喜,他们对换床办法、换床周期、换床标记等问题有着独特的视角和解决办法,每一次的调整与优化,就是一次成长!

7.我们的愿望实现啦,终于可以在新的地方美美地睡上一觉了。

万事俱备只剩“换床”。在做好了一切准备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约上自己“搭子”,抱着枕头被褥,“直冲”新睡处,仿佛住进了新别墅一般地兴奋。看着孩子们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我们的内心也不由得滋生了一丝丝幸福的味道......

教师的思考:

    换床事件过后,孩子们对自主解决班级生活中的问题有了更多的兴趣和信心,因此也形成

了独有的班本文化。那么,在我们大三班,在一个充满支持、接纳、允许的氛围中,师幼关系融洽孩子们还经历了哪些“创意时刻、分享时刻和挑战时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和谐师幼关系下的精彩时刻

创意时刻:

     每天午睡,孩子们都要换拖鞋,自己的鞋子得拿到走廊处通风透气。也是一个平常的午饭后,古灵精怪的曈曈把几双周边的鞋子围成了一个太阳,兴致勃勃地和老师分享,孩子们都围观过来。“午睡时的鞋子摆放也能不一样,不用每天都摆放成一条线。”孩子们有想法、有创意,就去支持他们。于是就有了创意十足的“鞋子秀”,从单纯的鞋子秀到添加辅助物的鞋子摆放再到先设计再摆放......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丰富,一次次的惊喜,孩子把

单调的事情变得有趣了起来。

分享时刻:

阅读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可贵的好习惯。为了让孩子们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又能实现图书共享,我们开展了“图书漂流”行动。一本本带来的图书要让孩子们晚上带回去阅读、早上带过来返还,还要避免丢失,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儿。怎么办呢?同样,也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把问题抛给了孩子,让他们来想办法解决。在图书封面写上图书主人的名字、号数,在图书扉页贴一张图书漂流登记表,一个月换一次新书的约定就这样在一次次的讨论中形成了。每天的离园前,由两个图书管理员将图书一一摆放在木地板上,先吃完的孩子就能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将其放入文件袋里。晚上在家阅读后要写上自己的名字、阅读时间以及对这边书的喜爱程度,第二天再将图书带回幼儿园。如此,在支持和接纳的班级文化中,孩子们经过探讨和约定,不仅共享了全班小朋友的图书,而且图书漂流成了我们班的特有惯例,让孩子们再次成功体验自主解决班级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

挑战时刻:

    孩子的年龄小,保护眼睛很重要。近年来,在组织一日活动中一体机的使用时间也增多了。那如何在保护孩子的视力的同时,又能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在与孩子们讨论之后,我们决定每周五下午进行位置大调换。于是,每周五下午也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孩子们早早就约定好交换位置的小伙伴,带着自己的小椅子、文件袋一起“搬迁”到新的位置去,又结交了新的朋友。集中活动时,也是根据他们当周的新位置进行就近入座。

    在刚开始试行的时候,确实存在凌乱、有孩子找不到朋友、集中时找不到位置的混乱时刻,但经过几周的适应后,孩子们能非常自如地进行调换。这既调整了孩子的视力,又提高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同时在新环境中学习与不同性格的同伴交往,可谓“用心良苦”、

“一举多得”。就这样,每周五位置自主大轮换又成了大三班孩子们都知晓也非常乐意践行的一个常规。这都需要教育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愿意接纳孩子的胸怀和一颗读懂孩子的心...... 

稀疏平常的日子里,每每总会发生诸多充满意义的生活小事件,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能被有心的老师捕捉、看见珍视、深度挖掘,定能促进幼儿的高阶学习与深层发展。用放大镜来显现身边小事,给予幼儿更多学习机会,学做推波助澜的那阵海风!不断悦纳理解,赋权赋能,因为在问题与困难面前,我们的孩子一定有办法!

从以上几个真实又生动的故事中,我们发现班本文化形成的基础首先是教育者要拥有共同价值观和理念,这些价值观和理念通常包括尊重、合作、友爱、创新等。其次,班本文化的形成还需要老师的用心发现、精心引导和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老师们可以通过捕捉有教育价值的契机,一步步推进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班本文化的魅力。最后,家长们的参与和支持也是班本文化形成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老师、孩子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一个充满爱与欢乐的班级文化氛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固化为班级文化,成为这个班级独特的标识,孩子们也会在这个小集体中共同成长,收获友谊和美好的回忆。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的合作伙伴,老师要积极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才逐步形成每班独有的班本文化。它的形成是一个需要老师、孩子和家长共同努力、齐心协力的过程,营造出一个充满爱与欢乐的班级文化氛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班本文化会逐渐形成并固化下来,成为这个班级独特的标识,孩子们也会在这个小集体中共同成长,收获友谊和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