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1
/ 2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

张娥 程丹丹 马晓亚

河南省鹤壁市妇幼保健院   458030

摘要:目的:评估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儿科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研究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统计相关的护理风险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然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加强护士培训、建立严格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等。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同样统计相关的护理风险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两组数据,评估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统计发现有10例护理风险事件和5例不良事件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1.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统计发现仅有2例护理风险事件和1例不良事件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通过对比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加强护士培训、建立严格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等措施,可以改善儿科门诊的护理质量,提高患儿的安全性。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

引言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对患儿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后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影响。通过比较实施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效果,来验证这些措施对改善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质量和提高患儿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推广和改进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儿科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研究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纳入标准:1.年龄在1岁至12岁之间的患儿;2.在研究期间内在儿科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3.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岁或大于12岁的患儿;2.在研究期间内没有接受儿科门诊的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3.患儿家长或监护人不同意参与研究。

1.2方法

(1)制定和执行规范化护理操作指南:制定并贯彻执行规范化的护理操作指南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这些指南应当明确规定各种护理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和标准,比如接触患者、使用医疗器械、消毒操作等。护士及其他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指南进行操作,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患者安全造成的影响。(2)加强护士培训和技能培养:持续加强护士和其他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培养是提高护理质量和降低风险的关键。提供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培训、临床技能培训,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职业素养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以保证护理人员具备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提高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3)强化感染控制和预防:感染控制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通过加强手卫生、医疗器械的消毒与无菌操作、废物处理等措施来进行管理。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4)建立合理的护理记录和信息报告系统:建立合理的护理记录和信息报告系统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完整、准确、规范的护理记录有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信息报告系统则有利于记录和分析护理中出现的安全事件、事故和医疗差错,以便后续进行风险评估和改进措施。(5)开展临床路径管理:通过制定符合科学和规范的临床路径,明确规定各个阶段的护理措施和要求。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过程,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前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不良事件发生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可以评估为显著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1.1%,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6%。而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至2.2%,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至1.1%。这表明实施了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加强护士培训和建立严格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等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提高儿科门诊的护理质量和患儿安全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表1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对比

项目

护理风险管理前

护理风险管理后

护理风险事件

10

2

不良事件

5

1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11.1%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5.6%

1.1%

3讨论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溶液选择错误、输液速度过快等。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儿科门诊开展了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对感染控制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规范消毒操作等,有效降低了儿童静脉输液引起感染的风险。此外,儿科门诊还加强了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了他们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感染控制水平。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也对药物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加强药品存储、配制、核对等环节的监管,减少了药物误用和溶液选择错误的可能性。此外,儿科门诊还通过采用标准化的静脉输液系统和流程,并建立药物计算的审核机制,有效减少了药物浓度计算错误和输液速度控制不当等问题,提高了儿童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儿科门诊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例如,对于年龄较小、体重较轻、免疫功能较弱的儿童,特别关注其输液后的反应情况,避免可能的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对患儿的健康和安全进行更好的保障。儿科门诊护理团队加强了护士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其具备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对儿童静脉输液操作的熟练程度。这有助于降低操作中的错误率,并能更好地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通过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结束语

总的来说,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实施的效果是积极的。通过加强感染控制、药物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与管理、护士培训和患者家属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儿童静脉输液操作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思静,石彩晓,王璐.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作用评价[J].临床研究,2021,29(07):175-176.

[2]胡东丽,孙晓飞.护理风险管理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依从性及护理风险意识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21,28(02):71-72.

[3]祝爱敏,祝爱芳.基于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0,(13):261.

[4]莫馥宁.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4):99-100.

[5]李明莲.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青海医药杂志,2020,50(0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