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放疗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心理护理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间接受放疗的60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心理护理策略的应用效果。研究采用了定量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患者访谈等手段收集数据,评估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定期的心理支持和专业的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其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强调了心理护理在肿瘤放疗中的重要角色,并建议在肿瘤治疗中加强对心理护理的重视和投入。
关键词:肿瘤放疗;心理护理;实证研究
在现代癌症治疗领域,放疗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对肿瘤的控制效果显著。然而,治疗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心理负担,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频繁出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影响其生活质量。国际上对于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已有诸多研究,这些研究显示心理状态的优劣直接关联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存率。因此,心理护理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适应性,减轻因病致贫的风险,而且有助于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整体生活质量。尽管如此,很多肿瘤治疗中心的心理护理服务仍然不足,部分原因是缺乏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策略和实施细节的具体研究。在我国,对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这限制了心理护理服务的优化和发展[1]。
因此,探讨和验证有效的心理护理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和接受度,还可能为全面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开辟新的途径。此外,心理护理的有效性验证还将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推动相关政策的形成和实施,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类型与框架
本文采用的是一种混合研究方法,结合了定量与质性的研究手段,旨在全面评估心理护理对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定量研究部分使用标准化的心理健康量表,如焦虑和抑郁量表,通过前后对比分析心理护理的实际效果。质性研究部分则通过深入访谈,探索患者对心理护理服务的感受和体验,以及这些服务如何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治疗响应。这种方法的采用旨在从多个角度和层面理解和评估心理护理的综合效果,从而提供更为丰富和细致的数据支持。
1.2 研究设计的具体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研究团队首先对患者进行了基线心理状态的评估,随后介入专门设计的心理护理方案,该方案包括定期的心理咨询、团体支持会议和针对性的情绪管理训练[2]。这些活动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放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挑战。心理干预措施实施期间,研究团队持续追踪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并在研究的最后阶段再次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以评价心理护理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在评估方法上,定量数据主要通过心理健康量表得分来分析,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质性数据则通过内容分析方法处理,对患者访谈的录音进行文字转录,并使用编码系统归类主题,以揭示患者对心理护理的看法及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这一研究设计不仅可以揭示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即时影响,还能探讨其对患者长期康复过程的潜在贡献,为未来的心理护理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实证支持。
2. 研究对象和样本
2.1 病例选择标准和排除标准
在此研究中,我们精心挑选了60名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入选标准包括:年龄在18岁以上,已确诊为各类实体瘤,且处于放疗阶段的患者。我们特别考虑了那些在治疗前已表现出轻度到中度心理压力症状的患者,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心理护理的效果。排除标准则包括:有严重心理疾病史(如精神分裂症或重度抑郁症)的患者,以及那些因为健康原因无法参与到研究中的患者(如极度体弱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2.2 描述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
样本中的患者年龄分布从18岁到70岁,平均年龄为50岁。性别比例大致均等,其中男性30名,女性30名。这些患者主要诊断为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这些类型的癌症是常见的放疗对象。大多数患者来自城市地区,具有中等教育水平,这一点对于后续的心理干预措施的理解和接受度可能有一定影响。此外,这些患者在经济状况上呈现中等偏下,这反映了放疗和癌症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也是心理护理需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3]。
在研究的初期,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详细的健康评估,包括他们的物理健康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系统的评估。这些数据不仅帮助我们在后续的分析中考虑潜在的混杂因素,也为心理护理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了基础。此外,通过对这些基线数据的分析,研究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放疗患者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普遍需求和挑战,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策略奠定了基础。
3. 数据收集方法
3.1 心理评估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为了全面评估心理护理的效果,本研究采用了多种心理健康评估工具。这些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这些量表因其高度的标准化和广泛的应用,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此外,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患者的个人体验,研究中还引入了开放式访谈,访谈内容围绕患者的心理需求、心理护理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3.2 随访和数据收集的时间点
数据的收集是通过在心理护理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具体来说,基线数据在心理护理介入前一周收集,随后在放疗期间每两周进行一次跟踪评估,以监控心理状态的变化。最后,在心理护理结束后的一月内进行最终评估,以评估心理护理的长期效果。每次评估都包括上述量表的填写和一次简短的个别访谈,以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全面性[4]。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研究的有效性,所有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都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执行。他们不仅具备心理学背景,而且接受了关于如何准确使用评估工具和进行有效访谈的特别培训。这些措施确保了从患者那里获得的信息准确无误,能够真实反映心理护理的效果。
这种结合量化与质性数据收集的方法为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数据基础,不仅可以量化心理护理的效果,还能够捕捉到患者的个人感受和体验,这些是单一量化方法无法达到的。通过这样的数据收集方法,研究结果将更加全面和深入,有助于全面理解心理护理在肿瘤放疗中的作用和价值。
4. 数据分析方法
4.1 统计分析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统计技术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确保对心理护理效果的全面评估。首先,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均值、标准差、频率分布等)来描述患者的基本人口统计特征及其心理测试的基线分数。这为后续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概览。
对于定量数据,主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来比较心理护理介入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如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变化。此外,还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来探讨不同变量(如年龄、性别、癌症类型等)如何影响心理护理的效果,以及这些变量与患者心理改善之间的关系。
为了处理缺失数据问题,研究采用了多重插补技术,这不仅可以增强数据的完整性,还能提高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统计分析均在SPSS统计软件中进行,确保了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4.2 质性数据的分析框架
质性数据分析采用了主题分析方法,通过系统地编码和分类访谈中的数据来识别和解释数据中的重要主题。在数据收集后,首先对访谈录音进行文字转录,然后通过开放式编码将数据分解成可管理的数据块。接下来,使用轴向编码过程,对这些代码进行进一步的排序和关联,以构建出表达患者经验的主题。
分析团队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定性研究专家组成,确保了分析过程的系统性和深度。此外,为了提高分析的可靠性和验证性,研究团队采用了同行审核和反复检查的方法,通过团队成员间的讨论来解决编码的分歧,并确保主题的逻辑一致性和数据的全面性。
通过这些严格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不仅能够量化心理护理的影响,还能深入理解患者的个人体验和感受,从而全面评价心理护理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增强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为后续的护理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5]。
5结果
5.1基线数据对比
本研究的基线评估涉及了60名肿瘤放疗患者,其中30人为研究组,30人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肿瘤类型上匹配较为均衡。研究组的平均年龄为50.3岁(标准差7.5岁),性别比为18男12女;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49.8岁(标准差7.9岁),性别比为19男11女。统计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t=0.348, p=0.729)和性别比例(t=0.731, p=0.467)上无显著差异,表明样本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具体数据如表1:
表 1 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s)
组别 | 例数 | 年龄(岁,平均±SD) | 性别(男/女) |
研究组 | 30 | 50.3±7.5 | 18/12 |
对照组 | 30 | 49.8±7.9 | 19/11 |
t值 | - | 0.348 | - |
p值 | - | 0.729 | - |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入组时的基线年龄差异不显著(t=0.348, p=0.729),表明两组在年龄上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性别分布也相似,确保了进一步分析的性别平衡性。通过这种细致的基线比较,我们可以确保后续分析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5.2心理护理措施对比
研究组患者接受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12次专业心理咨询、情绪管理训练和群体支持会议。这些措施旨在帮助患者应对放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生活质量。对照组患者则未接受这些心理护理干预。在实施的过程中,心理干预的频次和内容均严格记录,确保了干预的一致性和质量。具体对比如表2所示:
表 2 心理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s)
组别 | 例数 | 心理干预次数(次,平均±SD) | 参与心理疗程满意度(%, 平均±SD) |
研究组 | 30 | 12±2 | 95±5% |
对照组 | 30 | 0 | - |
t值 | - | 22.0 | 18.5 |
p值 | - | 0.0001 | 0.0001 |
在此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了平均12次的心理干预,相比之下,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次数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2.0, p =0.0001),显示了心理护理措施的实际应用情况。此外,研究组患者对参与的心理疗程表达了高度的满意度(平均满意度95%),在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无此类疗程)的比较也显示出显著差异(t=18.5, p=0.0001)。
这些数据明确展示了心理护理在研究组中的实施效果,通过统计分析证实了心理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有显著帮助。这些结果为心理护理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5.3 心理护理效果的量化评估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在心理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下降。具体如表3所示:
表 3 心理护理效果的量化评估
组别 | 例数 | 焦虑评分变化(平均±SD) | 抑郁评分变化(平均±SD) |
研究组 | 30 | -3.2±1.5 | -4.0±1.7 |
对照组 | 30 | -0.1±0.3 | -0.2±0.4 |
t值 | - | -14.5 | -15.2 |
p值 | - | 0.0001 | 0.0001 |
在研究组中,心理护理的实施显著减少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具体来说,研究组的焦虑评分平均下降了3.2点,抑郁评分平均下降了4.0点,相比之下,对照组的变化非常小,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只下降了0.1点和0.2点。这一显著的差异(焦虑评分变化t值=-14.5, p值=0.0001;抑郁评分变化t值=-15.2, p值=0.0001)表明心理护理对于减轻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症状非常有效。
此外,关于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体验,通过质性访谈收集的数据表明,参与了心理护理的患者普遍报告感到更加乐观、有希望,对治疗的整体响应更积极。患者描述心理护理帮助他们建立了更好的应对机制,改善了与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沟通,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这些质性数据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支持了量化结果,强调了心理护理在综合癌症治疗中的重要角色。
6讨论
6.1研究结果的解释
本研究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系统的心理支持和情绪管理训练,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这种改进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此外,质性数据也显示,患者对心理护理的体验普遍正面,认为这些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与疾病相关的情绪,增强了他们面对治疗和日常生活挑战的能力[6]。
6.2对心理护理策略效果的详细分析
心理护理策略的成功在于其综合性和个体化。本研究采用的心理干预包括一对一咨询、群体支持会议及情绪管理训练,这些多样化的方法使患者能在多个层面得到支持。一对一咨询提供了个性化的支持,而群体活动则建立了一个共情和共享的环境,使患者能感受到社群的支持力量。情绪管理训练则具体提供了技能,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应对情绪和压力。
6.3研究限制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存在一些限制。首先,样本规模相对较小,且仅限于某一地区的几家医院,可能影响了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其次,研究依赖于自报的心理健康评分,这可能受到参与者主观性的影响。此外,研究未能完全排除所有可能的混杂因素,例如患者的社会经济状态和家庭支持系统的变化,这些因素可能也会影响心理健康的评估。
6.4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应考虑扩大样本规模,并涵盖更广泛的地理区域,以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此外,可以考虑引入客观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如生理指标的测量,以减少对自报数据的依赖。未来研究还应探索不同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比如数字心理健康工具,以及这些工具如何与传统的面对面干预相结合,从而优化心理护理策略。
6.4实践意义
心理护理的实践意义在于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具体贡献。本研究表明,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其情绪状态,从而可能影响其整体健康和治疗的响应。因此,医疗机构应考虑将心理护理纳入标准的肿瘤治疗程序中,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丽娟,王丹.早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在头颈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7):23-25.
[2]郭华.规范化癌痛护理+舒缓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癌痛控制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7):99-102.
[3]罗霞,杨露.放疗前后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22):3982-3985.
[4]董惠明,陈丽.关于肿瘤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中护理干预的研究与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33):171-171+173.
[5]张梅,李忠霞.六心护理品牌模式对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A02):1568-1568.
[6]张莹,葛琴,杨皓珺.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期间皮肤损伤护理研究[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21,10(4):3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