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230000
摘要:近年来,广大幼儿园、社会托育机构等均进行了大量的托育服务探索,本文就幼儿园办托育与社会办托育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发现:幼儿园办托育存在场景创设缺乏针对性、课程设置特色化不强、托班老师亟待专业化培训三方面不足,同时存在托育教师专业性有待进一步强化、课程体系设置有待进一步规范、家校社联动促进托育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共性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托育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托育机构 幼儿园托班 托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广大幼儿园、社会托育机构等均进行了大量的托育服务探索。为分析幼儿园办托育与社会办托育的优势和不足,以此探索提升幼儿园高效办托育的路径,特开展此次调研。本次调研在总结作者所在幼儿园托班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向5家社会托育机构园长、教师发放问卷,分别就社会托育机构的师资力量、环境布置、课程设置、家园共育和本园托班进行比较,并选取2家开办5年以上并有正规备案的托育园进行实地深入访谈,发现两者的优缺点以及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幼儿园和社会托育机构托育服务对比分析
(一)幼儿园办托育,大有可为。
1. 社会信任度高是办好托育服务的底座。集中体现在“三高”:一是家长认可度高。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为例,办园历史悠久,获得省一类一级园荣誉,加之公办园性质,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信赖。近几年来,托班招生基本满额,反观社会托育机构均存在招生难的情况,访谈的托育机构均表示招生困难,每年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在招生上。二是教师整体素养高。问卷显示幼儿园托班老师均为本科学历,社会托育机构老师中本科学历占比仅44.4%,其余均为专科学历。三是教师稳定性高。幼儿园教师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及合理的薪资待遇,而社会托育机构因招生压力、运营成本等原因,在教师的薪资待遇及职业发展上有所欠缺,导致教师流动性较大。
2. 园所资源共享共促是增设托班的有利条件。幼儿园办托班最大的便利是能够共享幼儿园软硬件资源,如教室、教师、教学设施、户外场地等,能够以较少的成本投入、较为便利地开设托班。而社会托育机构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场地、人员、设施等问题,投入大、风险高。
3. 托幼无缝衔接有利于促进儿童整体发展。幼儿园办托班与社会托育机构相比,孩子能直升小班,家长无需重新择校。托班孩子在同一园所中,有熟悉的环境和老师;托班老师和小班老师针对课程进行研讨,促进托幼课程的衔接;托班后期,老师会在一日生活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引导,这些都有利于托班孩子更好适应小班生活,助力托幼无缝衔接。反观社会托育机构的婴幼儿,在毕业时需要重新择校,重头适应新的幼儿园环境和教学模式,易产生家长择校压力和孩子入园焦虑。
(二)幼儿园办托育存在的不足。
1. 场景创设缺乏针对性。调研发现,社会托育机构由于只对婴幼儿开展服务,在软硬件环境上更符合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如访谈的托育机构,其桌子、椅子、洗手池、坐便器等都是根据婴幼儿身高特征定制,墙壁布置和吊饰等更加具有生活化、家庭化特色。但幼儿园托班基本上在原有教室和设施基础上改造而来,环境布置主要参考幼儿园环境创设,区域布局上与幼儿园小班基本相似,桌椅板凳、卫生间等均使用原先小班的标准,也有少量适合2-3岁婴幼儿的物品,但是不够丰富,低龄化不够。
2. 课程设置特色化不强。社会托育机构为了提高办托吸引力,在课程设置上较为灵活、开放,特色化明显。如HS托幼机构以早期阅读和户外主题活动为特色,YY托幼机构课程以自然游戏、生活教育为特色,根据节气、节日自主研发自然游戏课程。但幼儿园托班课程是在已有的五大领域框架下或师范大学研发的托班课程体系下进行适婴化改进,相对社会托育机构,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开放性不够高,特色化不明显。
3. 托班老师亟待专业化培训。实地访谈中发现,社会托育机构为教师提供了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和研修活动,培训紧紧围绕0-3岁托育服务需要,涉及一日流程的规范化、安全工作、家长工作、课程研讨等内容,培训者为机构园长、托育行业专家等,也支持教师外出研修,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观察学习托育服务模式和内容。但幼儿园主要以幼儿教育为主,在托育师资培训上多与3-6岁的培训混合,缺乏针对性,同时受经费和制度规定等制约,外出学习机会较少。
(三)幼儿园和社会托育机构办托育存在的共性问题。
1. 托育教师专业性有待进一步强化。托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托育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调研的26名托育教师中,所学专业为早期教育的有6名,占比仅为23.0%,其他的多为学前教育专业。婴幼儿托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与3-6岁幼儿并不完全相同,需从营养与喂养、睡眠、生活与卫生习惯、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当前托育教师早期教育专业背景比例较低,直接影响托育服务质量。通过访谈了解到,早期教育专业教师缺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托育行业起步晚,发展慢,幼儿园和托育机构专业老师积累不够;二是师范类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设置少,培养的人才数量不能满足托育发展的需要。
2. 课程体系设置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没有出台权威的托育课程《方案》《指南》,没有规范托育课程的纲领性文件,缺乏对托育课程明确的细化和指导,课程制定上没有统一标准可依,导致当前托育课程“各自为政”。幼儿园和托育机构有的使用师范大学研发的托班课程,有的使用自编园本课程、加盟课程或参照幼儿园小班课程等等。调研的26名托班老师中,参照幼儿园小班课程并进行优化的占比19.2%,使用师范大学研发的托班课程的占比19%,使用自然游戏等特色课程的占比61.6%。由于课程体系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托育课程在科学性、规范性上难以有效界定。
3. 家校社联动促进托育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访谈发现,较多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生活问题,如是否吃好睡好、每天的饮水量和大小便次数等。同时,问卷显示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内容中,选择“照护问题”的占比73.5%,选择“教育教学、习惯培养、能力发展”的占比为26.5%。可见,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在托的生活照护状况,对教育教学、习惯培养、能力发展等其他方面的托育价值重视不足。
三、改进优化托育服务的意见建议
(一)始终扭住托育服务质量这个根本。进一步优化服务理念,充分认识0-3岁婴幼儿教育和3-6岁幼儿教育的区别,在遵循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借鉴社会托育机构托育服务优势,不断完善幼儿园托育服务质量。一是加强对幼儿园托班环境的适婴化改善和提升,如在桌椅、卫生间等硬件设施上,根据婴幼儿的身高特征来制定;在区角创设和墙面及吊饰布置上,以简洁温馨为主,注重环境创设的生活化和家庭化。二是针对托班老师加强托育方面的学习指导,不断提高托班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三是进一步提升托幼衔接成效。儿童的教育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幼儿园应当发挥好自身优势,将2-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和3-6岁幼儿保育教育整合起来,实施整体性教育,逐步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
(二)紧紧抓住托育教师专业化水平这个关键。一是培养专门的托育师资队伍。发挥师范类院校培养托育教师的主阵地作用,加大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开设早期教育专业,丰富相关课程,扩大培养规模,加快托育人才供给。二是加强在职托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针对托育服务的特点,着重开展日常护理、营养保健、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培训,可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提升现有托育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如外出参观优质托育园所、邀请高校教师或托育园的优秀教师来园讲课。三是建立专门的托育师资资格认证体系。强调持证上岗,提升托育从业人员的专业化门槛,不断优化托育教师的整体水平。
(三)持续优化托育课程体系这个重要支撑。
一是政府支持,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加快制定权威的托育课程体系,指导幼儿园和社会托育机构等科学化、规范化开展托育服务。二是在当前权威课程体系尚未出台的背景下,幼儿园和托育机构要高度重视托育课程研发,与专业高校“结对子”,将教学实践经验与专业理论有效融合,打造高质量托育课程。同时,投入骨干力量研究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幼儿园、社区托育机构、社区托育点的学习交流,合理借鉴发达地区的托育课程模式,不断完善和优化适合本地区的托育课程体系,并积极推广实践。
(四)不断强化家校社联动这个有效保障。一是引导家长转变托育观念,增强对托育服务中教育的重视。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为家长科普0-3岁婴幼儿科学保教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在婴幼儿阶段的独特价值,引导家长在重视保育的同时关注婴幼儿的教育。二是多途径对家长进行指导,提升家园共育成效。利用家园互动群、家园共育栏、公众号、“美篇”幼儿记录册、一对一反馈等形式加强家园有效沟通,切实解决家长在理念转变和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托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入托家庭的通力配合,形成育儿合力,助力提高托育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