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第二医院354200
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采取康复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数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近一年(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随机分成参照组(常规护理,n=51)和观察组(康复护理,n=51),分析比较两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相较参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而言,观察组肢体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更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采取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肢体运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缺血性脑血管病;肢体运动;日常生活能力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包含脑梗死、脑血栓等疾病在内,由于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而引发的脑部疾病,该疾病发病率较高,为降低该病危害程度,需对其采取科学有效治疗措施[1]。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为提高其肢体功能,缓解身心痛苦,需在科学治疗基础之上增加康复护理。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近一年收治的数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每组51例患者,其中参照组男28例,女23例,均值年龄(50.37±3.18)岁,均值病程(2.18±1.25)年,其中脑梗死患者18例,占比35.29%,短暂性脑缺血患者21例,占比41.18%,其余患者均为脑血栓;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均值年龄(50.26±3.17)岁,均值病程(2.06±1.17)年,其中脑梗死患者17例,占比33.33%,短暂性脑缺血患者22例,占比43.14%,其余患者均为脑血栓。所有研究对象神志正常,排除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开展健康宣教,督促患者用药、治疗,保障营养均衡等。
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内容如下:
①心理康复护理:详细掌握患者个人资料,根据其面部、肢体等动作,评估其心理状态,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通过成功案例分享缓解其应激情绪,逐渐恢复康复信心,还可通过微信群聊鼓励患者分享治疗、护理经验[2]。日常护理中采用积极正面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使其感受到温暖,并给予患者社会、家庭、医务工作者情感支持,减轻心理负担。
②被动康复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其实际病情和身体素质,针对性开展被动康复训练,其中包含肘部、腕关节等在内的肢体按摩,其按摩力度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不低于20min,除此之外还需借助软枕,摆放良肢。
③肢体运动指导:若患者病情良好,可自主活动,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开展肢体运动,即伸展四肢、活动脚趾、手指等关节,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超过20min,待患者身体耐受能力增强,便可开展站立训练,提升患者下肢肌力,若患者疲劳需立即停止训练,待患者具备行走能力后开展行走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不宜超过20min[3]。
④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针对性开展梳头、洗脸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其训练强度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宜超过患者身体耐受能力。
⑤语言康复训练:每日开展发声练习,其训练时间控制在每天30min,逐步提升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语言运用能力[4]。
1.3观察指标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运动、生活能力,并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1可知,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后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
表1对比两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FMAS评分和ADL评分
组别 | 例数 | FMAS评分 | ADL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51 | 43.08±3.49 | 69.13±6.74 | 40.09±5.14 | 58.68±5.51 |
参照组 | 51 | 43.15±3.94 | 57.39±5.18 | 40.13±5.56 | 55.49±5.48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因为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产生的短暂性或不可逆性脑损伤,多发生于老年群体,其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可有效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伴随偏瘫、失语等临床表现,加重患者家庭、社会负担,部分患者无法适应自身生理改变,极易在治疗期间滋生负性情绪,不利于康复效果的提高[5]。为帮助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能力,提高康复训练积极性,常在治疗基础上辅以科学护理。现阶段常规护理对于提高康复效果能力有效,无法进一步提升肢体运动能力,早期开展康复护理,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恢复部分神经功能,改善语言、肢体功能障碍。心理康复护理可纠正负性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加快病情康复。日常通过加强重复性生活能力锻炼,掌握生活技能,而肢体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康复进度。在本次研究中,两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观察
组改善程度更高(P<0.05),由此说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采取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华佳佳.以问题导向的综合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3,37(01):99-102.
[2]周炜.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22,43(10):2864-2866.
[3]闫静.集束化护理在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9):152-155.
[4]孙华娟,谈士慧,王玲.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06):863-865.DOI:10.13429/j.cnki.cjcr.2020.06.036.
[5]井超,彭锋,陈颖闽等.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5):80-82.DOI:10.14033/j.cnki.cfmr.2020.1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