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天柱县人民医院 贵州 天柱556699
【摘要】目的:评析喹诺酮类药物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总有效性,分析药物应用的安全情况。方法:选择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时间范围为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共收集64例患者的病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试验组,两个小平组均为32例。参照组治疗中,应用常规化疗药物抗结核,包括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试验组治疗期间,以参照组的治疗方案为基础,联合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两组均开展为期2个月的两组,对最终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6.88%,比参照组的78.13%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参照组的28.13%,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肺结核疾病,可促进治疗总有效率提升,并且对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作用突出。
【关键词】肺结核;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
肺结核属于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近些年,此病的临床发病率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致使因此病死亡的患者例数增多。临床以往以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等常规抗结核药物进行干预[1]。但是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研究发现,在肺结核治疗中,若能够辅以喹诺酮类药物,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其整体治疗效果[2]。本研究分析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时间选择2021.12至2023.12,纳入64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均分到两组,每组32例。参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为36~73岁,平均(47.85±4.03)岁。试验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34~72岁,平均(47.79±4.42)岁。两组资料差异弱(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结核临床诊断标准者。②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传染性疾病者。②对喹诺酮类耐药有耐药性者。
1.2方法
参照组:选择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药物为异烟肼(国药准字H13020811;0.5g)、利福平(国药准字H21023360;0.225g)、吡嗪酰胺(国药准字H14024115;0.5g)。其中异烟肼每天用药0.3g,每日1次顿服。利福平:体重低于50kg成人,每天用药0.6g,大于50kg每天给药0.45g,每日1次饭前2h顿服。吡嗪酰胺:每天1.5g,每日1次顿服或分2~3次服用。给药乙胺丁醇(国药准字H65020110),每天0.75g,每日1次顿服。
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即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163105;0.75g)。每日1次或分2~3次,每天0.3g。口服用药。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1个月。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咯血、胸痛、咳嗽症状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正常,为显效。易守难攻症状缓解,仍需要持续监测,为有效。与上述不符,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不良反应。统计各组肝功能损害、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28.0软件录入有关数据。行t检验、X2检验。P<0.05,价值存在。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临床疗效[n(%)]
组别 | 例数(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试验组 | 32 | 19(59.38%) | 12(37.50%) | 1(3.13%) | 31(96.88%) |
参照组 | 32 | 11(34.38%) | 14(43.75%) | 7(21.88%) | 25(78.13%) |
X2 | 5.143 | ||||
P | 0.023 |
2.2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试验组总发生率比参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不良反应[n(%)]
组别 | 例数(n) | 肝功能损害 | 胃肠道症状 | 神经系统症状 | 总发生率 |
试验组 | 32 | 1(3.13%) | 1(3.13%) | 0(0.00%) | 2(6.25%) |
参照组 | 32 | 2(6.25%) | 4(12.50%) | 3(9.38%) | 9(28.13%) |
X2 | 5.379 | ||||
P | 0.020 |
3讨论
肺结核在临床属于多见传染性疾病的一种。现阶段,受到多因素的影响,肺结核临床发病率呈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并且发病率人群愈加年轻化。在疾病的干扰下,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现阶段,临床关于肺结核疾病的研究愈加深入,认为在治疗过程中,除应用常规的抗结核药物外,配合喹诺酮类药物,可进一步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喹诺酮类药物也属于吡酮酸类、吡啶酮酸类药物。此类药物由人工合成,其中含有4-喹诺酮基本结构,属于抗菌药的一种。此类药物作用于机体后,靶点即为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在药物的影响下,DNA回旋酶难以发挥相应的功能,从而导致细菌DNA出现不可逆损伤,最终达到抗菌的目的
[3]。现阶段,临床应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以第三代为主,帮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此类药物可对诸多革兰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能够作为呼吸道等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本实验结果显示,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比参照组高,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就喹诺酮类药物而言,主要是对抗革兰阴性菌,可辅助肺结核治疗,从而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繁殖。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左氧氟沙星有助于杀灭巨噬细胞中的结核菌,并且长时间应用的安全性、肝耐受性更高[4]。
总而言之,肺结核临床治疗中,选择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同时,该种治疗形式在降低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方面优势突出。
参考文献:
[1]曾龙凤,林庆裕,郝静,等.喹诺酮类药物联合HRZE方案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22,43(07):1829-1831.
[2]梁雅雪,王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氟喹诺酮耐药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13):1604-1608.
[3]孔莹.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肺结核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02):198-199.
[4]张娜,张璐,高见,等.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J].黑龙江医药,2022,35(0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