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大学校医院 1、预防保健科 2、内科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肺结核具有较强传播性和流行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随着社会发展人群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概率大幅增加。而高校作为学生集体生活的特殊社区,人口高度集中,一旦发生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和流行性会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秩序,且存在较大向社会面扩散的风险。且高效学生校内长期处于学习状态,社会生活经验和健康知识缺乏,易成为各类传染病高危人群。
关键词:高校学生;肺结核;传染病预防;健康宣教;
前言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全球性慢性传染病,结合分枝杆菌主要侵袭对象是肺部,因此又被称为肺结核,当然,结核分枝杆菌也会侵袭肾、肝、脑、淋巴结等重要器官[1]。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任何年龄段都有发病可能,飞沫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免疫力低下者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感染。肺结核作为传染性疾病,早期发现和控制传染源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即可达到治愈目的,只有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2]。
一、高校肺结核预防存在的问题
1.1对传染性疾病不了解
刘明东[3]等学者在有关研究中指出,我国约有八成高校新生不了解国家关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即使社会层面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比较大,仍有六成左右学生认为自己身边没有艾滋病患者,说明高校新生对常见传染病缺乏有效的学习。并指出高校新生传染病自我防控水平与生活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传染病了解程度等因素有较强相关性,生活所在地为城市及郊区的高校新生与生活在农村的新生中前者,对传染性疾病的自我防控意识明显高于后者。究其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卫生设施相对薄弱,传染病宣教存在城乡差异,有必要加强农村高校新生对传染病的认识。
1.2个人防护不到位
惠高萌[4]等学者指出,高校学生个人防护不到位也是导致高校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控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从前几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就可看出,我国高校医疗防护物资处于短缺状态,加上疫情发生早期没有引起校方及学生的足够重视,导致大面积校内感染。此外高校学生发生传染病感染后和接受常规诊疗过程中,周围同学由于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或存在侥幸心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如未规范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物品、未做好消毒、开窗通风等措施,导致传染疾病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还有可能成为传染源或者传播媒介,给学校同学及周围相关人员造成感染风险。
1.3规章制度缺乏
高校传染病问题时有发生,大部分学校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传播,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和应急预案,王婷[5]等学者认为,高校传染病规章制度在实际管理中不够完善,且存在缺少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执行和监管未能落实到位等问题。如学生缺课、请假、休学登记流于形式,或只用于课程教学管理应用,未落实学生晨午晚检及因病追踪制度,未通过归纳分析及时发现传染病传播苗头,传染病监测信息疏于上报,或实际执行时相互推诿等。
二、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如何推行
2.1肺结核等传染病健康宣教
学生作为高校肺结核等传染病疫情暴发和流行的主体,很多高校学生对传染病整体知晓率较低,还有部分学生对传染病缺乏正确认识,或因担心受到歧视、害怕休学、影响学业等因素影响,隐瞒病情或延误就诊,导致传染病不能被及时发现治疗和控制,使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造成传染病传播扩散的严重后果[6]。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肺结核在高校传播,有效的宣传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如肺结核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与同学间保持一定距离,或在人员密集区域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纸巾掩住口鼻,养成开窗通风、不吐痰乱扔垃圾等良好习惯。或利用新媒体平台以方便、快捷、直观、宣传范围广等优点,将肺结核等传染病健康宣教内容以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呈现,让宣教变得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
2.2传染病防控措施完善并落实
完善高校传染病防控措施并落实,需要学校与所处地区卫生部门相配合,各地卫生部门应定期向学校及学生通报校内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最新情况,提高高校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我国目前肺结核疫苗已广泛普及,高校可通过与当地卫生部门联系,组织学生自愿前往疫苗接种点接受肺结核等传染病疫苗接种,以提高高校学生对肺结核的预防能力[7]。当发现肺结核患者后,学校应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并对相关区域进行彻底消毒,等待并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进一步防控工作。
2.3重视高校环境卫生及学生体质锻炼
高校学生人数普遍较多,且教学、住宿、生活等区域学生流动性较强、人员密度大,一旦出现传染性疾病或传染源,其传播速度难以控制。因此高校应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提供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的教学和住宿、生活区域,并在学校食堂内提供洗手区域和厨余垃圾收集区,确保学生就餐时可方便做好手卫生,防止厨余垃圾变质引起传染病菌爆发等问题。其次高校可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提倡合理营养的同时提供良好的就餐条件,激发学生通过增强体质、均衡营养提高对传染病的预防能力。
参考文献:
[1] 白玛央吉,罗布占堆,普珍. 2019-2021年咸阳市某民族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9):17-21.
[2] 王婷,杨琳,刘宁. 基于CiteSpace对实施性研究的研究现状、演进路径与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 循证护理,2022,8(19):2637-2642.
[3] 邬朋格,董琳曼,慕莹莹,等.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 现代医药卫生,2021,37(3):381-384,387.
[4] 惠高萌,杨桂芹. 高校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6):183-184.
[5] 刘明东,张红池,张玲玲,等. 大学新生常见传染病自我防控水平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1):14-16.
[6] 白昕雨,余芳,刘胜,等. 2020年我国部分高校应对重大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37(8):1136-1142.
[7] 师浩楠,原茜倩,覃凯,等. 大学生传染病认知水平与健康行为调查研究[J]. 护理研究,2021,35(22):4123-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