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杨淑  唐豪  王娟

  南充市嘉陵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500

【摘要】目的:讨论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脑梗死患者主要于2022年5月-2023年12月入组研究,以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方案实施于对照组,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方案实施于研究组,观察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促使其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常规肢体功能训练

脑梗死患者在病情康复期很容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问题,若不能及早进行纠正与恢复训练,将容易影响日后生活质量。既往临床主要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病情稳定时实施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指导措施,不仅未能掌握住最佳治疗时机,且不能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1]。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提倡患者体征指标稳定后即循序渐进实施相应康复训练措施,且会依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采取个体化康复措施,满足其康复需求,确保康复训练措施行之有效。基于此,此次研究中对本院2022年5月-2023年12月收治8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肢体功能训练与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后所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80例脑梗死患者主要于2022年5月-2023年12月入组研究,以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中男/女:26/14,年龄:(57.62±5.33)岁,肢体偏瘫发生左侧/右侧:22/18;研究组中男/女:23/17,年龄:(57.64±5.41)岁,肢体偏瘫发生左侧/右侧:23/17。组间资料数据信息相对相近(P>0.05)。

纳入标准:达到脑梗死诊断标准;出现单侧肢体偏瘫;知情与同意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非首发脑梗死;伴有其他脑序贯疾病;双侧肢体偏瘫;处于妊娠或哺乳期;伴有严重性脏器功能病变;因精神障碍等因素无法正常交流。

1.2方法

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方案实施于对照组:即待患者病情彻底稳定后,指导其下床活动,后续进行行走、上下楼梯、负重训练等。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方案实施于研究组:(1)病情控制后卧床期护理:①体位干预:需隔2h为频率进行体位调整,期间注意将患者上肢关节调整为伸展状态,将下肢关节调节为屈曲状态。②手法按摩干预:体位调整后实施手法按摩护理措施,即对患者肢体进行从远端至近端进行按摩,每次按摩时间不得少于15min,每日2次。③被动活动干预:手法按摩后,对患者肢体各个关节被动进行伸屈、旋转等活动。后续可指导患者以健侧带动患侧的方式,进行体位调整训练。(2)坐位训练:指导患者首先被动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坐立30°训练,后续可逐渐过渡为坐立90°训练,每次采取坐位干预时间约30min。被动坐位训练期间观察患者有无低血压表现,若无且患者训练内容掌握良好,则可指导其主动坐位训练即继续以坐立30°与坐立90°的顺序指导其正确发力进行主动坐立训练。(3)站立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首先进行扶床站立训练,而后逐渐脱离辅助物进行独立站立训练,每次站立时间约为10-15min,每日3次。(4)肢体关节训练:待成功掌握站立功能后,指导其进行站立关节训练,即以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顺序进行旋转与伸展训练等,每个关节训练5min,每日2次。(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待患者恢复肢体关节功能后,指导其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行走、穿衣、如厕训练等,每日15-20min,每日3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分别以FMA评分(Limb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肢体功能评估量表)、BI指数(Barther,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SF-36评分(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scale,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进行评价,均满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肢体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越强、生活质量越好[2-3]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4.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样本配对X2检验;计量样本配对t检验,若检验数据属于有意义信息,则需满足P<0.05。

  1. 结果

护理前两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例数

(n)

FMA评分

BI指数

SF-36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56.62±5.33

80.62±5.69

58.95±5.42

79.65±4.62

65.26±9.65

75.62±8.65

研究组

40

56.29±5.49

89.65±5.41

58.42±5.41

86.65±4.62

65.82±9.63

82.65±8.22

t

--

0.272

7.273

0.437

6.775

0.259

3.726

P

--

0.785

0.000

0.662

0.000

0.795

0.000

    1. 讨论

    脑梗死患者病发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十分常见,除了实施相应药物干预措施外,还需配合有效功能锻炼措施,使之促使肢体功能恢复,降低残疾率。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无论对于改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还是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均有积极影响。这主要得益于:该项护理模式会在患者病情控制后,在卧床期实施体位调整、肢体按摩、关节被动活动等措施,以促使机体血液循环,及早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改善核心肌群参与性,防范关节僵硬[4]。后续则会逐渐开展坐立、站立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使之循序渐进恢复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以上措施不仅利于改善患者肢体与日常生活能力,且会对脑神经进行刺激,有助于改善脑神经缺损程度,并能及早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状态,提高康复效率,同时有助于减轻肢体肿胀与疼痛感不适感受,进而能整体化提升生活质量。

    总之,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后可明显提高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增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玮,赵婷婷.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4,48(4):630-632.

    [2]高亚飞.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6):283-284.

    [3]贾晖.体感游戏联合五禽戏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4):123-127.

    [4]陈华芳.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4):3540-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