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美育视域下的馆校合作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8
/ 4

青少年美育视域下的馆校合作实践路径

盛菁菁

宁波市文化馆

摘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国正积极推进美育工作,旨在通过美育提升全民素养和增强文化自信。在此背景下,“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创建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通过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创建全国性和示范性的青少年美育基地。本文对青少年美育项目现状分析,分别从政策、资源、师资、课程、人员、经费和设施等方面分析存在的困境,以宁波市文化馆“阿拉文旅小达人”的模式为例,分析馆校合作新模式的亮点,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从美术教育层面探索学校与场馆合作的教学模式与实践策略并提出实现路径,以期对小学美育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青少年美育项目;馆校合作;美育基地;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其中将“社会美育资源整合”列为美育浸润的八项重要行动之一,同时倡导学校和公共文化艺术场所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种美育实施策略为学校与社会在美育领域的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石,更是推进社会美育的关键环节,对青少年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并培养他们开放包容的世界观。

宁波市文化馆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践行“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的理念,着力深化全民艺术普及,夯实做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打造“全民美育”“一人一艺杯”原创系列赛事、“趣文化馆”“未来艺术家”青少年艺术系列活动、“二十四节气”系列古诗词节气歌等一批富有社会影响力、公众美誉度的群众文化优秀品牌。先后获评全国一级文化馆、全国十大优秀文化馆,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浙江省先进集体”称号等荣誉。

一、青少年美育项目现状分析

(一)青少年美育项目的全国进展

    青少年美育项目是指在美育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通常涵盖舞蹈、音乐、戏剧、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通过各种艺术实践,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美育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实施。在文化馆领域,青少年美育项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目前,全国各地的文化馆纷纷开展针对青少年的美育项目。这些项目通常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通过举办艺术展览、讲座、工作坊、艺术比赛等多种形式,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艺术体验和学习机会。文化馆还积极与学校合作,将美育课程引入校园,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在学校中接收到系统的美育教育。

    厦门市文化馆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该项目致力于落实双减政策,并关注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美育工作。项目得到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全民艺术普及专项基金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其主要目标是建立全国性和示范性的青少年美育基地,并积极整合来自社会各界的艺术资源,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青少年美育合作体系。经过严格的筛选,从全国各地提交的107个申请项目中,最终选定了30个作为首批示范基地,这些基地遍布全国26个省份;广州市文化馆申报的广州“非遗在校园”美育示范基地成功获评,为全市学校类非遗传承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典型范本,有效推动非遗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衔接;朝阳区文化馆将充分利用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的契机,不断完善和优化全民美育体系,深入实践“大美育”理念。通过与学校的紧密结合与合作,进一步探索和健全相关的保障、评价以及激励机制。文化馆将积极开展“青少年美育大课堂”等教学服务,同时组织民乐、合唱、舞蹈和表演等多元化的青少年艺术团队。此外,还计划策划各类美育竞赛、展览、研学等公益活动,创作出具有朝阳特色的美育代表作品。通过这些举措,旨在以美育来培育人才,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并为“艺术之城”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文化馆在美育新路径的探索

1.校内美育课程的开发合作

文化馆与学校联手,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共同研发一门“传统剪纸艺术”课程。该课程将传统的剪纸技艺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让学生在亲手制作剪纸作品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宁德市实验学校的美育课堂上,学生们在文化馆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了剪纸的基本技巧,并创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如窗花、福字等,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校外美育实践延伸拓展

美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技艺,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的手段,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文化馆不仅局限于校园内的教学,还积极拓展校外的美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艺术展览、实地参观、文化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拓宽艺术视野。

3.教师美育能力培训提升

针对学校美育师资力量的不足,文化馆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通过邀请艺术专家授课、组织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校美育教学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4.教师美育能力培训提升

为了更科学地评估学校美育教学的效果,文化馆与学校共同探索建立美育评价体系。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美育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美育合作中的不足与影响

从“大美育”的概念出发,美育资源可以包括家庭美育资源、校园美育资源和社会美育资源,现实中美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推动社会美育力量融入学校,主要是因为学校美育师资匮乏。受考试和文化知识导向影响,中小学重点投入语、数、外等学科,导致美育科目被忽视。尽管美育教师数量有所增加,但相对于庞大的学生和学校规模,仍显不足。尤其在农村,美育教师常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此外,政策鼓励学校开展多样化课后活动,但美育师资不足限制此目标的实现。而社会美育力量,如艺术家和教育专家,能为学校提供持续、专业的美育支持。

二、当前美育项目实践存在的困境

    认知下,青少年美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育人”的功能。然而,深入探讨后就会发现,美育真正要“育”的是什么,以及是如何“育”的,这才是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

(一)政策层面的困境与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目前,各地文化馆还缺乏常态化、即时性的数字化服务项目。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美育工作的政策,但在地方和基层单位的落实与执行过程中因理解差异、资源限制或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导致政策无法完全落地或效果大打折扣。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导致政策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一定脱节。

(二)资源、师资、课程的共享难题

    美育资源在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分配存在明显不均衡现象。经济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美育资源,而贫困地区则美育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虽有所增加,但整体上仍然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美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数量都亟待提升。

(三)人员、经费和设施的限制

    经费短缺是许多中学在推进美育工作时面临的主要难题。以阜阳市颍州区的中学为例,该区政府在学校体育美育自评报告中,对区内的美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剖析。在全国范围内,某些中学可能会将经费主要用于其他教学设施建设,如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从而导致美育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个别中学甚至连基础的美术教室和舞蹈排练室都未设立,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美育在中学的发展。

三、宁波市文化馆“阿拉文旅小达人”的模式分析

(一)文化馆与学校的合作策略

    为共同推进青少年美育事业的进步,宁波市文化馆与宁波艺术实验学校达成了重要的战略合作协议,象征着双方将迈入紧密合作的新阶段,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创新的青少年美育实践平台。双方计划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旨在提高美育教学质量。此外,双方还将实现场地资源的共享,为青少年提供更为宽广的艺术实践空间。合作还将涉及联合策划和组织多样化的美育活动,例如艺术竞赛、展览和研学旅行,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青少年的艺术视野,提升其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这种强大的合作模式不仅为宁波构建“青少年美育之都”的愿景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全国青少年美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二)项目化学习与多学科融合方法

“阿拉文旅小达人”是富有创意和地域特色的青少年创新品牌项目,其立足于宁波深厚的本地文化,从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出发,通过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短视频拍摄、手绘景点线路地图制作、担任小小推荐官以及诗歌创作等,来深入探索和传承宁波的文化精髓。

“阿拉文旅小达人”项目从2024年2月开始,与学校推行的PBL(问题式学习)紧密结合。以项目化学习为核心,结合PBL(问题式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宁波的八大美,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项目实施中学生首先进行理论学习,随后分组选择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创作。通过短视频拍摄、手绘景点线路地图等活动,学生不仅提升动手能力和艺术素养,还增强对本地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此外,项目还融入STEAM教育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如手工体验、探寻考古、艺术创作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加深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三)文化馆资源与团队的支持作用

    在“阿拉文旅小达人”项目中,文化馆的资源与团队提供重要的支撑,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文化馆不仅明确青少年美育的研究范围和方向,还组建了专业的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此外,文化馆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品牌影响力,并通过其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例如,利用“一人一艺”社会联盟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公益辅导和沉浸式体验。文化馆的资源与团队在项目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五、项目成效与实践路径

(一)项目成效与反思

1.项目成效

通过“阿拉文旅小达人”项目,青少年们对家乡的美有着更深刻地认识和感受。他们从项目中学会如何欣赏和记录家乡的美景和文化,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美育意识和审美能力。项目通过青少年的视角,向外界展示宁波的多元文化和独特魅力,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青少年们在项目中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地考察、创作实践等方式,锻炼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还吸引众多家庭对宁波文旅的关注,加深了对文化馆职能和业务的了解,提高了青少年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对青少年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2.项目反思

虽然项目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如何保持项目的长期运行和影响力,需要进一步规划和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包括文化馆、学校、社区等,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是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在项目实施中,应更多关注青少年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每个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二)推进美育新模式的实现路径

  1.深化馆校合作,构建多元美育生态

宁波市文化馆拥有丰富且高质量的美育资源。我们通过将系统的艺术课程送入校园,并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满足学校日常的艺术教学需求;同时,我们还会定期举办艺术大师讲座、艺术交流会、地方艺术特色课程以及艺术实践操作课程等活动。文化馆与学校的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注重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的教育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将艺术知识融入生动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借助学生对艺术的天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该模式利用文化馆中开展的艺术活动和原创作品,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并领略艺术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创新精神。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科馆校合作教学模式”,以期帮助学生在艺术学习的道路上深刻理解文化的多样性,进而促进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此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生活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为新时代的艺术教育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且富有活力的美育环境。

2.创新教学理念,构筑多维美育体系

美育的实践不应该局限于校园内部,而应该勇敢地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与更广阔的世界相融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特别是以地方文化为内容,结合丰富的地方旅游场景资源,为青少年美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将美育教育与地方文旅中的自然景观、建筑艺术和人文景点等进行科学合理地结合,我们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真实的学习环境,还能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深化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基于真实情境的构建式美育学习”和“多重维度的体验式美育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正是打破传统,努力构建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美育环境的指南针。这些理念鼓励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身临其境感受艺术魅力的学习环境,从而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对美的认识和创造能力。基于“情境主题”的教学方法等实践策略,为一线教师开展馆校合作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领域。这些理念和策略不仅为教学指明方向,更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操作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这种方式,学校美育教育和地方文旅可以相互托举,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深化馆校协同教学,丰富青少年美育实践及才艺展示

深化馆校协同教学是提升青少年美育实践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间的紧密合作与资源共享,可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优质的学习体验。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同能力。例如,短视频创作大赛、手绘创意地图比赛、小小推荐官选拔以及诗歌创作大赛等,这些活动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拓宽青少年美育才艺的专业领域,新增语言艺术类和视觉艺术类的展示活动,如朗诵比赛、校本剧表演、绘画和摄影等。这些新增的活动将为不同类型的艺术人才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激发青少年的艺术潜能,让每一位有才艺的青少年都能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光彩。

)“阿拉文旅小达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阿拉文旅小达人”品牌项目在运营过程中体现文化馆举足轻重的角色地位。宁波市文化馆不仅为青少年提供美育的沃土和专业的指导,还在成果的展示和推广上进行深入细致的规划,推进实践的全面进行。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对每个单项活动都配备独立的展示方案,确保每个青少年都能在自己擅长的艺术领域中获得展示机会。平台不仅鼓励青少年深入探索自己的艺术潜能,也为孩子们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经过评选的优秀作品将通过文旅系统的垂直渠道进行上报、推广和展示。通过与学校和社区的紧密合作,将“阿拉文旅小达人”的品牌和作品深入到基层,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文化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还与其他文化机构、艺术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举办各类艺术交流活动、研讨会、工作坊等,增加与观众、艺术家、教育者的互动,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参与度。真正实现共享资源,共同推广青少年艺术作品,从而形成一个更广泛的推广网络。

美术教育是全球性学科,肩负着增强创新和应对多元化挑战的重任。未来,美术教育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职业发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特长与兴趣。通过融合多种教学手段、跨学科学习以及利用数字媒体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使美术教育真正滋养学生的精神和心灵。

结语

寓教于乐、融学于趣,让艺术活起来,让文化传开去,让青少年在文化馆美育项目中得到自然的“生长”。通过馆校合作的创新型新模式,为青少年打开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美的作品,更能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也能尽情展示表达自己。系统化、可操作、可推广的馆校合作教学新模式将为青少年美育教育研究者、场馆教育从业者、学校一线教师开展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帮助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尹合栋,于泽元,邱德峰.美育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育:问题、价值与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36(09):28-40.

[2]纪海荣.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要点与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1,(21):159-160+163.

[3]白帆.广州市中小学校校园功能微改造设计——以广州市协和小学项目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2):10-11.

[4]上海博物馆馆校合作之“上博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项目案例[J].中国博物馆,2023,(S1):63.孟勐.《融合·共建:美术学科馆校合作教学模式与实践》评介[J].美育学刊,2024,15(02):123.

[5]宋巍.馆校合作,以美育人——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中学打造“中外博物馆”课程[J].第二课堂(D),2022,(08):54.

[6]杜凡怡.让美术馆成为校园外的美育“课堂”——清华大学和中国美术馆馆校合作会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J].装饰,2022,(07):7.

[7]燕晓静.美育是未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核心——以运城博物馆青少年美育工作为例[J].运城文博研究,2023,(00):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