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在不同时期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表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7
/ 3

高频彩超在不同时期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表现分析

黄秋银,吴俊良

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省清远市,511000

【摘要】目的围绕处于不同时期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患儿,采用高频彩超实施诊断,分析其具体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CMT患儿进行选取(地点:本院,时间:2021年1-2023年1月,例数:100例),就其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如彩色多普勒的血流表现、胸锁乳突肌(SCM)的厚度、病变区域边界及回声强度等,并围绕<1岁、≥1岁患儿,对比其在超声表现上所存在的差异。结果:在100例患儿当中,92例经高频彩超检查证实为CMT,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92.00%。针对56例<1岁的患儿,其在具体的超声表现上,即患侧SCM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发现一些病变的内部或者是周边存在呈点线状的血流信号;而在36例≥1岁的患儿当中,其超声表现:在患侧的SCM厚度上,大多变薄,肌层内发现有明显的条带状强回声,或者是肌层回声出现增强(呈弥漫性),此外,经CDFI检查没有发现显著的血流信号。通过对比两组患儿受累SCM的超声特征,发现差异明显(P<0.05)。结论:CMT患儿在不同时期,其超声表现存在特异性,故可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小儿;高频彩超;表现

先天性肌性斜颈(CMT)属于婴幼儿畸形范畴,近年来,其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据相关数据[1]发现,在婴幼儿群体当中,CMT的综合发病率为0.4%~1.9%,且每年均以0.1%的速度增长。需指出的是,胸锁乳突肌(SCM)实为CMT的病变部位所在,早发病的早期阶段,在一侧处能够发现较小的SCM肿块,并且在出现数月之后,肿块会自行消失,但需说明的是,若患侧SCM的纤维化情况有不断加重的趋势,那么伴随年龄的不断增长,会引发多部位畸形,比如头颅畸形、面部畸形等,因而会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有报道[2]强调,针对<1岁的CMT患儿,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有自愈的可能,而且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也可获得不错的效果;而对于≥1岁的CMT患儿,大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且治疗效果存在差异。为明确不同时期CMT患儿的具体超声表现,为此病诊治提供依据,本文特选取收治于本院的CMT患儿,开展高频彩超检查,分析其不同时期的超声表现,现就此作如下剖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1年1-2023年1月间,将CMT患者作为对象,共选取100例,其中,56例为男,其余皆为女(44例),最短病程1个月,最长4年,平均为(2.03±0.41)年,最小年龄20d,最大5岁,平均为(121.50±18.37)d;56例<1岁,36例≥1岁。

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治疗或手术证实为此病;(2)其他部位无异常或残疾;(3)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非肌性斜颈(如有骨、眼等所造成的斜颈);(2)严重免疫、血液系统异常;(3)过敏体质。

1.2方法

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 EPIQ 7C型)及配套的高频探头L12-3,频率区间为8~12MHz。高频彩超检查均由高年资超声医师来进行操作,创设满足诊断需要的骨骼肌肉低速血流条件,进行深度调节,借此将SCM完整地呈现出来,且使其处在图像的中间处;在聚焦点上,选择单个,而且还需要调整到SCM区域;另外,彩超增益调整到最大灵敏度,但不可有噪声信号产生。超声医师在进行检查操作时,并不了解患儿的实际诊断情况。辅助患儿行仰卧位,并且头部还需要向一侧偏,将探头放于颈部的外侧处,分别实施纵、横扫查,同时还需要对两侧SCM进行检查。需强调的是,采用二维超声对SCM的实际厚度进行观察,并且还需观察有无肌内纹理的变化、是否存在异常回声进行观察;另采用彩超对病变区内是否存在血流信号进行细致观察。

1.3观察指标

深入分析患儿的声像图特点:比如彩超的血流表现、病变区域的边界情况、回声的具体强度以及胸锁乳突肌(SCM)的实际厚度等;此外,以<1岁、≥1岁患儿为对象,就其超声表现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对文中数据展开相应处理,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代表差异突出。

2.结果

在所选取的100例患儿当中,经高频彩超检查,证实CMT92例,占比为92.00%。52例病变处在左侧,其余处在右侧(40例)。针对<1岁的56例患儿,其在相应的超声表现上,即在患侧的SCM上,可发现存在增厚(呈现为局限性),40例回声减低,其余均为回声增强(12例),另外,47例存在着尚清晰的病变边界,其余均模糊(5例);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得知,32例患儿SCM内部(部分增厚)或者周边能够发现血流信号,并且呈现为点线状,同时还能够发现血流频谱(动静脉);在≥1岁的36例患儿中,其超声表现:12例患侧SCM肌层当中发现有强回声(呈现为条带状),24例回声呈现为弥漫性增强;SCM增厚8例,其余均变薄(28例);边界不清晰为26例,其余均为边界欠清晰(12例);此外,经CDFI发现,病变SCM当中没有找出血流信号。两组受累SCM的超声特征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有研究[3]发现,SCM出现纤维化是造成CMT的直接原因,但到底是何原因而造成的肌纤维化,尚未明确,可能与胎儿歪斜、局部缺血等因素有关。有学者[4]经研究后指出,在SCM肿块当中,所增生的间质主要是胶原纤维与纤维细胞,此外,其中还含有许多的纤维母细胞。由此可知,SCM间质增生以及不断的纤维化是CMT的典型病理变化。有报道[5]强调,处在不同分化阶段、变性阶段的肌母细胞的占比,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存在,是造成肿块出现不同临床转归结果的主要诱因;在肌母细胞当中,如果大多出现变性,那么针对此时的成纤维细胞而言,便会有大量胶原产生,造成SCM挛缩,引发斜颈。

当前,有关CMT的超声表现,临床中已有许多研究,但在病变不同分期的超声表现上的差异上,报道并不多。本文得知,在≥1岁的患者中,28例患侧SCM与健侧相比,存在变薄情况,24例回声呈现弥漫性增强,而既往的报道中较少发现该征象。有研究[6]依据SCM纤维化程度的差异,把CMT的超声表现划分成多个类型:(1)Ⅰ型。即患者SCM存在局限性增厚情况,并且回声正常或者是呈现不均匀状态,此外,周边还有着比较清晰的肌纹理;(2)Ⅱ型。在正常肌纹理背景下,患侧SCM呈现为强回声(弥漫散在);(3)Ⅲ型。整块的SCM虽然呈现强回声,但比较杂乱,而且正常的肌纹理也已经不见;(4)Ⅳ型。整块的SCM呈强回声,并且为纵向带状,无正常的肌纹理。本文发现,<1岁患儿的超声表现以Ⅰ、Ⅱ型居多,而且还有着较轻的纤维化程度;而对于≥1岁的患者,其超声表现则以Ⅲ、Ⅳ型居多,而且还存在较重的SCM纤维化程度。本文中,CDFI发现,在<1岁的32例患儿当中,CMT增厚的SCM当中能够发现血流信号(呈现为点线状),究其原因,可能与分娩时受外力牵拉的影响,病变处被展开,造成反应性肉芽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让其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相关。对于≥1岁的患儿,其患侧SCM当中没有发现血流信号,原因可能与供血不足、纤维化加重等相关[7-8]。需强调的是,CDFI与二维超声所呈现出的不同表现,能够为病情早晚的判断,以及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提供依据与支撑。有研究[9]得知,针对<1岁的CMT患儿,如果没有发现SCM纤维化情况,那么此时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痊愈率能够达到80%,甚至更高。但如果早期没有及时确诊,或者治疗不及时,那么伴随年龄的不断增加,纤维化的程度会随之加重,严重者可诱发其他部位的严重畸形,比如头颅以及面部等。由此可知,治疗时间被延误得越久,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就越不理想。因此,做到对CMT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若经高频彩超发现患儿的SCM回声呈现弥漫性增强,或者有条带状强回声出现,此时,不管是≥1岁,还是<1岁,都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因此,不同时期CMT的超声表现,能够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相应依据[10]

需指出的是,超声除了可以对肌性斜颈与非肌性斜颈进行鉴别之外,还可以将其与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囊性淋巴管瘤等疾病进行鉴别。在100例CMT患儿当中8例明确为CMT,但超声检查却显示为正常,最终选定92例。通过对比检查两侧SCM,得知超声表现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表明超声医师在对SCM进行检查时,需要做到全面且详细的观察,围绕两侧展开对比性检查,预防漏诊情况的发生。

综上,针对不同时期的CMT而言,其在二维以及高频彩超的超声表现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其超声表现特征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高频彩超诊断CMT相应准确性的提高,并且还能为临床治疗方式的合理选定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戴淼磊,陈斌,方雪婷,等.肌肉超声弹性成像评估中医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8):1924-1927.

[2]王福琴,张华明,陈素萍,等.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治疗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22,31(1):24-26.

[3]田莹莹,任伟国,郑红艳.超声弹性成像在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8):1536-1539.

[4]朱忠静,徐本华,谢红岩.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危险因素分析及RTE技术在其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7):1336-1339.

[5]吕奎,李振兴,郑少云,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及治疗后效果的价值[J].黑龙江医药,2022,35(3):701-704.

[6]郑利会,李学广,杨淑利,等.超声弹性成像在手法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效果评价中的价值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7):1382-1385.

[7]徐瑞,田婧,王飞.超声弹性成像对手法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评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1,19(2):121-123.

[8]沙晓溪,康佳,彭趣思,等.高频超声对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肌功能恢复状况的定量评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1,19(6):524-527.

[9]许晶,胡蓉,宋琼.超声SWE联合RTE评估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3):6292-6295.

[10]杜素珍.先天性肌斜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22(4):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