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摘要:在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国际间的经济、技术、信息联系越发紧密,形成了命运共同体。随着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高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着多种选择。他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或多或少也会受到多元文化理念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新时代劳动精神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职业教育走进校园的价值与路径。
关键词:劳动精神;中华民族;职业教育;价值
前言:现阶段,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关可以带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在教学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是一项必然的举措。教师需要从多门学科互动关联的视角出发,打造综合性的文化研学活动,让学生从多个学科视角来参与学习活动,以获得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
一、中华民族传统职业教育的界定
“传统”中的“传”表示传递与传播,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和延续性,是指那些过去有的,现在仍然发挥作用、仍然具有生命意义的东西。“统”表示总括、统率、连续关系,指空间上的拓展性、权威性、系统性,是将其作为当下生活的指导,没有统一就无法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传统”是指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尚、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它通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继承下来,其中最稳定的因素被固定化,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例如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等。
2023年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并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主成分,是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营,推动着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始终是实现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的富有生机和极具特色的存在。职业教育强国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衍生热点政策话语,不仅回应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需求,也深刻回答了职业教育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如何服务社会发展的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同时,作为教育强国的核心环节,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呈现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经济强国的联动效应,是教育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二、中华民族传统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服务强国建设的战略引领性
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中,教育强国是基础,教育强国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均有全面发展,有质的提升,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行各业人才。这其中少不了职业院校培养的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正是对教育强国建设、对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战略回应。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回应时代痛点的与时俱进性
从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大量中等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加入经济建设大潮,党和国家提出要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与培养力度,实现职普比“大体相当”,到当下人们不重视甚至歧视职业教育,党和国家提出要树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发展的教育观、职业人才和学术型人才同等重要的人才观,要像重视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一样重视技术技能人才,我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政策与举措展现出了时代传承性,对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难点、痛点均做出了时代性的回应。
三、中华民族传统职业教育走进校园的价值与路径
(一)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营造积极向上、内涵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生命力的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需要合理布局规划。首先,利用图书馆、教学楼、学院楼、文化长廊、食堂等地,根据场所选择适合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与学校的学风、教风、考风、校风和校训等有机结合,走近学生,浸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潜移默化规范学生的言行和品德。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创办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的社团、协会,搭建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影视作品、民间传统艺术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再次,学校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安排好校园的课外活动,邀请一些文化名人、专家、民间艺术的传承者等来校园授课、或展示创作作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传统节日来临时,结合节日特点,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和比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意蕴和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育人的效果。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和体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中获得感悟和启发,将思政育人延展到课外,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二)跨学科互动
在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教师要想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并且将其与职业教育融合在一起就需要结合跨学科互动项目。具体来说,我国文化体系较为庞大,涉及多门学科、多个分支,教师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可以将不同专业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开展跨学科教育,通过多个学科专题来带动学生研学传统文化。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将不同课程整合在一起,引入多元化的项目来带领学生学习,同时教师需促进专业群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专业群融合,在专业群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从不同视角研习文化精神和思想。教师可以组织跨学科教学,引导各学科教师、学生将学科中的文化精神和思想进行汇总;之后再将文化知识概念相关联,开展文化创新项目,在诸如艺术、医学、语言等多个学科、多个领域促进知识互补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三)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自省修身
“内省”是儒家思想中培养的理想型人格的重要路径,“内省”能够针对内在人格中的消极因素的进行反思,能够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进行参考和对比,促使道德成为实现心灵自觉化的媒介和手段,最终形成道德人格,共创道德社会。作为教师,应该自己自省,分享自省的过程和成果,形成良好的自省风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省修身活动中,并形成良好的自省修身的习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规范和原则,逐步去除不良的道德观念,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健康的人格。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在学生自省修身逐步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持续的成长。中华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和特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融合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主人。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思考准备这些材料的用处,并通过互联网收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视频和相关信息,在课堂上应用、发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细节进行严格把关,制订严谨的文化教育方案,引领学生在文化探索过程中参与理实互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左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再思考[J].农家参谋,2019(17):268.
[2]崔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路径探讨[J].作家天地,2021(30):175-176.
[3]王静,于瑶,杨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学园,2021(29):1-3.
[4]王筱琳.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32-33.
本论文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研究项目:“从爱劳动到爱创业:以劳动为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研究”(课题批准号:NGJGH202335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