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超时也会加重病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用药超时也会加重病情

潘清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药剂科 广西 南宁 530000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很多人可能会忽视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导致用药不当,甚至加重病情。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药物使用的知识,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加重病情。

一、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药物通过与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酶等)发生相互作用,改变其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抑制作用:药物通过抑制生物大分子的活性,降低其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

2. 激活作用:药物通过激活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增强其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激素类药物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受体,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拮抗作用:药物通过与生物大分子竞争性结合,阻止其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抗凝药物通过与凝血因子竞争性结合,阻止血液凝固,达到预防和治疗血栓的目的。

4. 修复作用:药物通过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生长因子类药物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和增殖,加速伤口愈合。

二、药物的剂量

药物的剂量是指药物在体内产生治疗效果所需的量。药物的剂量通常用毫克(mg)或微克(μg)表示。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来使用,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过量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中毒,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而剂量不足则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加重病情。因此,正确掌握药物的剂量对于保证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三、药物的使用时间

药物的使用时间是指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不同的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不同,即药物在体内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半衰期长的药物治疗效果持久,但可能导致副作用;半衰期短的药物副作用较小,但需要频繁使用。

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来使用药物,不要随意延长或缩短使用时间。

2.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应定期进行检查,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3. 对于需要短期使用的药物,应在症状消失后及时停药,避免长期使用导致副作用。

四、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使用时,相互影响其药效和毒性的现象。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治疗效果减弱、副作用增加或出现新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时,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评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2. 在使用新药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3. 在使用中药和西药时,应告知医生,因为中药和西药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四、有关药物用药超时须知

1.含缩血管成分的滴鼻液

使用含有收缩鼻腔血管成分的滴鼻液可以迅速缓解鼻塞感,因此被广泛使用。常见的收缩鼻腔血管药物有伪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盐酸羟甲唑啉等。这些药物能够使鼻黏膜血管收缩,减轻鼻塞症状,但长期使用会损伤鼻腔黏膜导致药物性鼻炎,所以含有这类药物的滴鼻剂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5天为宜,如果症状仍未缓解,应立即就医。

2.含激素成分软膏

当皮肤感到瘙痒时,人们常常会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软膏来缓解症状。这些软膏常用的激素包括醋酸氟轻松、糠酸莫米松、丙酸氯倍他索、曲安奈德、氢化可的松等。然而,尽管这类药膏初起作用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止痒效果会变差,甚至会导致皮肤瘙痒更加频繁,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问题。对于外用含激素软膏,一般建议使用1~2周,不宜超过4周,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应该及时就医。不同部位的皮肤在外用药物经皮吸收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面部、颈部、眼周、阴囊、腋窝、腹股沟、股内侧、乳房等薄弱部位,应该选择浓度低、效果弱的激素类制剂,而不应该使用强效和含氟的制剂。特别是面部和腹股沟的皮肤瘙痒,最好就医治疗,而不要自行使用药物,否则可能会导致痤疮样皮疹、酒渣样皮炎等问题。

3.解热镇痛药

当人们感到不舒服时,他们往往会使用一些可以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购买的解热镇痛药来缓解痛苦。常见的镇痛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中度疼痛,例如头痛、牙痛、偏头痛和神经痛等。然而,对于剧痛和由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这些非处方的镇痛药几乎没有效果。在使用非处方的镇痛药时,一般不应连续使用超过5天。此外,这些药物还有"天花板效应",即达到一定剂量后,药物的镇痛效果不会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不过,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并不会导致耐药性和成瘾性。当发烧时,通常也会选择使用解热镇痛药来降温。然而,这些药物只适用于体温超过38.5℃的情况,且连续使用不应超过3天。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成人发烧超过40℃(儿童超过39℃)可能会引起惊厥、头晕和抽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4.含有缩血管成分的滴眼液

针对因长时间视物导致的角膜红肿和干燥问题,可以利用包含收缩毛细管作用物质的人工眼泪产品以减轻视觉疲劳感;例如包括奈美尔丁酯(NMZ)与氢氧基马扎罗尼酮(HMA)的药物制剂等都具有这种效果。不过长期应用这些药品可能对周围微小动脉造成不良的影响并引发更严重的刺激现象。通常情况下这类药水建议最多持续三到七天的疗程后如果仍无明显好转就应该立即就诊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了。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人造润滑油的方式解决视力模糊的问题,但是如果有任何感染或者已经出现明显的裂缝状湿症情况的话就需要尽快看病接受专业的医疗处理才行。

5.抗过敏药物

当出现敏感反应的时候,通常采用的缓解方法是服用一些对抗性的消炎药品如:盐酸赛拉特丁(Claritin)和甲基硫氧嘧啶(Chlorpheniramine Maleate Tablets),或者选择塞尔坦类产品例如地瑞宁酯胺(Cetrizine Hcl)等等这些常见的对症下药方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品的使用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来说最好不要超出一个月的时间以免造成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发生。如果某一特定类型的抗过敏药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话可以考虑更换为另一种具有不同功效的产品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总之,正确使用药物对于保证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注意药物的作用机制、剂量、使用时间、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问题,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加重病情。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药物使用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是预防用药不当和减轻病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