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目标

 肖建雅

眉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初心使命,并进行了百年不懈的艰苦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征程,从经济建设到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到民生需求,社会建设到生态建设等方面,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初心使命进行了努力奋斗。

关键词:美好生活;奋斗目标;人民幸福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紧密联系人民命运的初心使命

近代以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与束缚。帮助中国人民摆脱压迫、获得自由,顺应时代期盼,中国大地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并明确提出了推翻“三座大山”,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等口号,开启了带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征程,开创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人民命运的初心使命。

(二)抗争束缚获取解放自由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由是人们幸福的基本前提,让中国人民自由解放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中共一大的纲领性文件指出: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中共二大首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开始了为人民为民族谋取自由抗争解放的初心使命。

(三)谋取现代化建设下的初心使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确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党的二十大赋予共产党新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让人民生活美好幸福,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直接目标的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

(一)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下的衣食丰足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严重减产,工厂大量倒闭,交通到处梗阻,物质极为奇缺,物价飞快上涨,投机十分猖獗,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失业人员众多,整个国民经济严重衰退。为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1950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确立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为此必须进行的各项工作和所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直接目标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经过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逐步丰衣足食,富了起来,幸福指数稳步上升。

(二)奋力推进政治建设下的人民主权

获得政治自由,实现社会生活的自我管理,基本途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主权。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人民群众拥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利。在我国,从乡镇、街道人大到县市人大,从省级人大到全国人大,机构完善,程序健全,各级人大代表由所在地的人民群众选举产生,代表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人民的愿望,为全国献计献策。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每一个公民的呼声和诉求都能够通过人大代表层层传递,最终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形成决议与政策。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达了政治自由,实现了社会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加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建设。推进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下,各民主党派的政治权利得到了充分施展,为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建设献计献策。显然,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建立,保障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

(二)进一步拓展精神文明下的文化建设

习近平同志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中国共产党深深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幸福不能仅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政治权利的实现,还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顺应民意,不断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内容上,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共产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积极的成分,需要继续发扬光大,而封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小农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形成了人身依附观念,缺乏人格独立意识,打破封建文化枷锁势在必行。近代以后,资本主义文化侵入中国,而资本主义文化仍然是落后腐朽的文化,其本质是大资本家的意识形态。为了颠覆资本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倡导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共产主义文化。在文化建设举措上,首先,扫除文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长期的脱盲工作。其次,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大高等教育,并逐步普及。第三,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人民在多元文化中引领方向,确立主心骨。

(三)加强推进社会建设下的民生保障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为改善民生而不懈奋斗。在战争时期以消灭反动势力,为人民争取权利。战争间隙,以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发动群众,鼓励群众参加革命队伍;教育群众,提高群众觉悟,尤其是帮助群众生产,为群众排忧解难,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平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带领全国人民搞好经济建设,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建设。以改革开放激发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财富增长,让人民群众富起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在民生问题上,集中发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四)努力开创生态建设下的家园美丽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百年历史,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是第一阶段,也就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50多年,生态环境没有因经济建设而受太大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是第二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急需先进设备与管理技术,急需让人民摆脱贫困,于是大量引进发达国家的生产设备,甚至不加鉴别地引进,人们的幸福生活遭到威胁,改革开放的成果打了折扣,于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强调以人为本,加强环境治理。进人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响亮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把生态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扭转,美丽家园基本实现,生活环境优美,空气新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进一步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2)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3]邓小平义选(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泽民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