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 要:破碎围岩指岩石中存在裂隙和断层,由于自然风化、侵蚀和地震等原因,导致围岩中裂隙和断层的增多、扩展和连接,最终导致围岩整体性能的下降,从而形成一个破碎的、不稳定的岩体。本文旨在探究破碎围岩隧道施工控制技术,为破碎围岩隧道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引水隧洞、破碎围岩、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某大(二)型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标全长4715米,隧道位于川西高原山区,引水隧洞为圆型断面,其Ⅱ、Ⅲ类围岩开挖断面的直径为14m、Ⅳ类围岩开挖断面的直径为12.9m、Ⅴ类围岩开挖断面的直径为13.4m,属于特大断面隧洞。隧洞开挖采用分层开挖方式,先施工上半洞,待上半洞施工完成后再施工下半洞,其中Ⅱ、Ⅲ类围岩上半洞的开挖高度为9.1m,Ⅳ类围岩上半洞的开挖高度为7.65 m,Ⅴ类围岩上半洞的开挖高度为7.9m。
引水隧洞沿线地层岩性单一,为燕山早期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隧洞穿越Fx1断层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岩体以全、强风化为主,多呈碎块~碎裂结构,地下水活跃,岩体稳定性差,围岩以Ⅴ类为主,Ⅳ类次之;过沟段因地表常年流水,地下水相对丰富,围岩以Ⅳ类为主。
2 破碎围岩施工方法
2.1 双侧壁导洞法开挖
双侧壁导洞法施工分左、右、中间三部分。左右及中部开挖前均先施工双层Φ108mm注浆管棚,壁厚6mm,长15m,外露0.5m,第一层管棚平行于洞轴线上仰3°,第二层管棚平行于洞轴线上仰6°,管棚搭接长度7m。施工完成后再向前进行开挖施工。
左侧导洞先行施工,领先右侧导洞5m,右侧导洞领先中间导洞5m。开挖中间部分采用60型小挖机分层梯级开挖。导洞开挖遵循 “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 [1]。由于处于断层中,围岩强度很低,采取挖机开挖(如遇到岩石采取弱爆破),每循环进尺0.5m,开挖后及时对洞室周边及掌子面进行初喷砼封闭(厚度3~5cm),减少围岩的裸露时间,同时减少渗水对本来强度低的围岩的软化影响。并及时进行钢支撑架设(I25a,工字钢中心间距0.5m, 锁脚锚杆改为自钻式注浆锚杆Φ25mm,L=4.5m),挂网+锚喷支护(径向小导管Φ48mm,壁厚4mm,L=6m,间排距1×1m,外露0.5m,喷混凝土厚度为覆盖工字钢为准)。
2.2 单侧壁导洞法开挖
根据断层影响洞身的情况,选取左侧壁或右侧壁导洞法施工。开挖前先施工双层Φ108mm管棚(壁厚6mm,长15m,外露0.5m)。第一层管棚平行于洞轴线上仰3°,第二层管棚平行于洞轴线上仰6°,管棚搭接长度7m。施工完成后再向前进行开挖施工。
导洞领先另一侧10m,导洞后续开挖部分上部采取60型小挖机分层梯级开挖。导洞开挖遵循 “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由于处于断层中,围岩强度很低,采取挖机开挖(如遇到岩石采取弱爆破),每循环进尺1m,开挖后及时对洞室周边及掌子面进行初喷封闭(厚度3~5cm),减少围岩的裸露时间,同时减少渗水对本来强度低的围岩的软化影响。并及时进行钢支撑架设(I25a,工字钢中心间距0.5m,锁脚锚杆改为自钻式注浆锚杆Φ25mm,L=4.5m),挂网+锚喷支护(径向小导管Φ48mm,壁厚4mm,L=6m,外露0.5m,间排距1×1m,喷混凝土厚度为覆盖工字钢为准)。
2.3 破碎带混凝土衬砌
受断层及其影响带影响围岩蚀变强度很低,为防止支护后发生局部突涌垮塌,在单、双侧壁法施工完成后及时割除内侧拱架,如未发现变形即刻进行已开挖部分上半洞衬砌施工,衬砌角度214°,采用12m钢模台车衬砌。如有持续变形则采取组合小钢模衬砌施工。
衬砌时为确保上层与下层钢筋搭接长度满足要求,上层开挖时,在上层开挖高程两侧分别向下开挖出上层衬砌预留钢筋沟槽,沟槽深度需满足钢筋搭接长度要求,宽度1.5m左右,沟槽内钢支撑需与上层钢支撑相连,焊接牢固,临时支护与上层保持一致。衬砌时在两侧扩挖部分回填砂,确保上层与下层钢筋搭接长度满足要求,同时保护钢筋不受损坏。考虑到下层开挖衬砌的时间及安全,下层采用组合小钢模衬砌,同时下挖时进行边墙垂直扩挖,开挖高程至边顶拱衬砌的下部。一是确保底板台车一起进行剩余混凝土衬砌;二是确保下层衬砌后上部已衬砌砼不下沉,确保安全。
3 局部塌方处理措施
3.1 掌子面处理
塌方发生后及时从外面拉渣料反压塌方处,使上部塌方料不再继续流出,使塌方处渣料处于填充状态,不至于空腔越来越大。待塌方处没有渣料流出稳定后对塌方口处采取砂袋回填塞满,然后喷20cm厚C20砼封闭。砂袋回填前在流水及塌方两侧位置预埋4根Φ200钢花管,将上部渗水通过花管引排。
3.2 反压渣料处理
采用湿喷机对反压渣料喷20cm厚C20混凝土封闭,然后采用管棚钻机钻孔:1m*1m间排距布置2排灌浆花管(Φ108mm(壁厚6mm, L=9m),对掌子面反压渣料采用进行固结灌浆
[2]。待固结灌浆完成后,对掌子面部分渣料清除至钢模台车浇筑高程,清除反压渣料后在掌子面侧采取砂袋进行挡护。
3.3 塌方位置处理
(1)渗水处理
在掌子面未塌方的左侧采取地质钻机跟管钻2个排水孔,1个和洞轴线15°夹角,水平向前,长40m。一个垂直掌子面向前,长40m。排水管采用Φ108mm(壁厚6mm)花管,将前面山体水进行引排。
(2)塌方空腔处处理
在砂袋位置采取管棚钻机进行跟管探测,根据探测情况预测塌方范围,再确定布置灌浆管的数量。首先预估跟管10个Φ108mm(壁厚6mm)钢花管进行固结灌浆。第一排3个钢花管,L=8m,角度平行洞轴线上仰10°,距离塌方边缘内左右侧各一根,中间布设一根;第二排4个灌浆管,L=10m,角度平行洞轴线 上仰30°,在塌方范围内1m各布置2个(根据钻孔情况进行调整),中间平分布置2个。第三排根据钻孔情况进行布置3个,角度平行洞轴线上仰45°。
(3)管棚注浆施工
灌浆管采取跟管进行,布置完成后采取从下至上进行双液(水泥+水玻璃)固结灌浆。钢管安装就位后,连接上高压注浆管,采用灌浆机进行注浆,注浆前先进行注浆现场试验,注浆参数按照实际情况确定。
注浆前先把水泥调成糊状,把管棚钢管与孔壁之间缝隙用人工封堵,同时管口进行焊接钢板封堵,除靠边缘侧预留出气孔(Ф20钢管)外,在钢板中心穿孔并安装带阀门的Ф40mm单头带丝管,直接与注浆机出浆管连接,避免跑浆漏浆现象,达到升压的目的。
4 变形监测
在破碎围岩隧道施工中,岩体的变形情况是非常关键的。一旦出现过度的变形,就会导致隧道失稳或者垮塌等严重后果,因此为了及时掌握隧道的变形情况,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监测技术。一方面,岩体变形监测在隧道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监测点的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以便全面掌握隧道岩体变形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每10m一个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以位移监测[3]为主。
在安全监测过程中,及时对各种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监测对象的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若发现监测数据异常,危及施工安全时,应立即停止开挖施工,并及时加强防护。完成安全防护后,根据监测结果证明已达到继续施工的安全要求,经监理人同意后,才能继续施工。
5 结语
破碎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其安全和顺利,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岩体控制和变形监测[4]。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技术选择和调整,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SL 378-2007,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
[2] DL/T5148-201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
[3] DL/T5742-2016, 水电水利地下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
[4]张圣强.滇西红层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22,(06):171-175.
作者简介:
刘胜虎(1986-),男,河南洛阳人,工程师,学士,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
赵云龙(1993-),男,河南内黄人,工程师,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