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第二实验中学 462400
摘要:依据新课标深入改革的要求,现在的课堂应该一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专心的融入课堂,积极主动的学习呢?最直观有效的途径就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情况。但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积极主动发言的情况并不理想。因此,为了极大程度的解决这一问题,并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教学效果,本文将针对中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培养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发言习惯
《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是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重要表现。此课题强调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培养学生上课积极发言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思维习惯,为学生的终身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有些孩子从小就缺乏家长的陪伴与鼓励,因此会养成胆怯、自卑或者缺乏自信的性格特征。在课堂上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是因为不会所以不敢举手发言;要么是会却不敢举手发言。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只能着重关注自信大胆的小部分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令大部分学生失去思考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的主动性,课堂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能让学生养成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
长期以来,传统的授课模式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这给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设置了严重的障碍。从查阅相关资料看,国内有很多教育机构、学校、教师,他们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地位测量、分类、成因分析、矫正方法和培养途径等方面都有不同深度的论述。
朱秀珍在《如何激发中学沉默的课堂——对初中生不愿课堂举手发言现象的思考》一文中,分析了课堂上学生不积极举手发言的原因,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只有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课堂沉默的现象才会有所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才能真正地表现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人人就敢于发言了。这些研究根据孩子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习惯,提供了有利的理论研究条件和优秀的实践范例。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中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的影响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发言,不论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至少能够简要的表达自己内心的冲动和思想,适当的将压抑或隐瞒的思想释放。这就说明他们克服了自卑心理,开始变得自信。
2、研究中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影响。积极发言的学生,尤其是答案得到了老师肯定的学生,他们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3、研究中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对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影响。学生一旦养成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在课堂上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会不断地给自己以心理暗示:我要认真听讲、我要认真思考、我要认真组织语言、我要大胆展示自己的答案……而这些心理暗示,正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表现。
4. 研究中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的影响。动机是指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一般来讲,积极发言的学生学习动机高,沉默寡言的学生学习动机低。而学习动机不仅对学习行为起着激发、定向、维持的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5.新课程指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地对话和交流。课堂发言不仅仅是指让学生说,说的背后是倾听、思维、表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通过本课题组的研究,探索出中学生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①让学生在课堂上消除害怕感
有一些学生“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发言,特别对后进生来说,只愿意被动的听课,不愿意被老师提问,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也有一些学生想说但又怕其他同学嘲笑自己,因而害怕发言。这样恶性循环,学生的发言水平得不到发展,继而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②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囤
在发言中,不能让学生感到恐惧害怕,而为能真实的表达自己感到快乐,允许学生们出错,把他们的出错当成老师认识学生的窗口,是进步的开始。少批评,多鼓励
③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见解不同要包容,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通过学生的表达来捕捉学生传递出来的信息以及内心情感和外在情绪的变化。
④充分调动学生发言兴趣
引导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内化。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其中一个因素。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敢于发言,乐于发言的一种习惯。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课堂气氛积极活跃,课堂效果也会提高。
⑤以点带面,互动式课堂
课堂上,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能够大胆发言。老师一提出问题总是能抢先一步进行回答。不善言辞的学生或不太懂的学生就只能当听众,插不上话也不会表达自己。面对这种情景,需要让发言积极的学生去帮助,带动不善于发言的,最终生成积极互动的课堂。
三、研究的创新点
1.理论创新
就教师本人来说,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要让他们知道,不管他们说的是否正确,能够在课堂上站起来主动发言就是好样的,应为自己敢于发言,敢于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自豪。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就会心情放松,没有什么顾忌。新词我们初步提出了对于学生上课发言习惯培养的“五步走”策略:①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②让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在课堂上消除害怕感④充分调动学生发言兴趣⑤以点带面,形成互动式课堂
2.形式创新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能够激发中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层层递进,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的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问题,或让学生从同一份材料或信息中探索寻找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发现差异的思维能力。通过布置一些难易适度的任务,让生生之间讨论,调动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材料重新思路,形成语言,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学生积极主动的举手发言打造好的氛围,以点带面,让积极发言的学生带动内秀的学生,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得以真正提高。
3.实践创新
教师应以“导”促进学生的“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是平等民主合作的交流关系。开放、更富有情境性的课堂,更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任务的安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策略,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激发学生想要探究意愿,真正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选择合适教学方法并且让学生在教师的导评、表扬等激励下,主动地、自由地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奚明爽.培养学生课堂大胆发言的几点做法[J].吉林教育.
[2]肖国民.如何让农村学生大胆发言[J].新课程(上旬),2014(5).
[3]陈玉梅.如何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J].中国外校教育,2015(10).